第一版原序-「百大」拾遺
一九九七年我出版了一本《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這是我在歐美幾個權威的酒評家、葡萄酒專業雜誌所評選最頂級的葡萄酒中,挑選一百種價格最昂貴的,加以評價,讓國內葡窯酒的欣續者有一本導引書,來瞭解為格這些美酒能在競爭激照的國際酒市中占了如此光耀的一席。
《稀世珍釀》出版時,臺灣正是流行葡萄酒,尤其是紅酒的最熾熱時,本書也幸運地蒙得不少愛酒族的愛護。在各種不同的品酒會上,每次或多或少我都會接獲識與不識的稱讚。身為一個作者,讀者的支持、鼓勵無疑都是最好的精神嗎啡,使人振奮。
當然,我也聽到不少讀者的期許;希望我能繼續介紹一些不一定是昂貴的美酒,這是一個「返璞歸真」 的建議,也是我在《稀世珍釀》序言中所透露個人的品酒觀:但求酒美,何計貴否?
一九九七年後,我陸續應邀在《GQ》雜誌(一九九八年)寫了一年的專欄及不定期在《酒客》寫酒評。但較有連續性是受節臺灣《中央日報》董事長兼社長邵玉銘博士的盛情,為我在《中央日報》副刊開闢一個每週二000的「酒緣」專欄,二00一 年八月起至二00二年十二月底為止,整整一年五個月。有了如此廣闊的原野供我馳騁,我便盡可能地收集《稀世質釀》內世界百大葡萄酒的「遺珠」,尤其是價格適中者以及酒市新秀。同時我也廣泛請教多位品酒界的高手,請他們提供「百大拾遺」的名單,作為寫作素材。經多方比較後,我相信此本《酒緣彙述》大概已可以將「百大遺珠」揀拾殆盡了。
另外,相對葡窯酒外的其他酒類,也常常給愛酒族的朋友帶來許多美好快樂的時光。成長在臺灣的愛酒族的也多半先品識其他酒後,才會鍾情於葡萄酒。因此我也將品賞這些酒,包括白蘭地、威士忌、清酒甚至中國紹興酒、白酒的經驗,大膽地寫出。當然在這些酒類專家前會貽笑大方,但作為本書內容的一部分,也就只能敬請方家視為我個人主觀的淺見了!
本書定名為《酒緣彙述》的理由是我由一本清朝乾隆時的《墨緣彙觀》獲得靈感。這本由大鑒賞家安歧(儀周)撰寫的筆記式目錄,把他一生過眼的名畫法書,上起魏晉,下迄明末,詳予記述,現成為考證我國古代書畫最權威的著作。名畫與美酒都和品鑒者有緣,所以我將「中副」專欄定為「酒緣」,且美酒應「品」而非「觀」,所以為記載品賞心得,才決定以《酒緣彙述》為書名。
本書將我過去在《GO》、《酒客》及《中央日報》「酒緣」所寫的文章集輯而成,每篇都增訂若干新資料。同時寫作內容有意的區隔,以使已閱讀《稀世珍釀》的讀者不會有重複感,讀者不妨同時比較參閱,本書可視為《稀世珍釀》的姐妹作。
這本品酒的筆記能順利出版,應當謝謝前《中央日報》董事長邵玉銘博士的邀稿;副刊編輯黎嘉瑜小姐年來熱心的協助;出版中心前後兩位副總經理張德綱及車守同先生與編輯賴雅芹小姐有效率地安排出版細節。
《中央日報》副刊是臺灣第一流的副刊,許多臺灣學生從小便是讀「中副」長大,觀摩、學習到文學的寫作知識。能在此高格調的文學園地發表著作,可真是我的殊榮呢!
繼《稀世珍釀》後,鄉前輩歐豪年教授再次為本書賜題書名,歐大師的墨寶使本書增色不少,我應在此致上最大的謝意。
陳新民
序於 臺北中央研究院
二00三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