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信仰與法律:廿世紀台灣宗教見聞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信仰早於宗教,在宗教出現之前,古代的人即有信仰,在宗教出現之後,信仰集中於宗教,成為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產生雖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惟由於人性過於複雜並不完全相同,使各人有各人不同的信仰上追求,以致有人信教,有人卻不信教。在信教的人,有人所信者屬於正信宗教,有人所信屬於邪信宗教。在不信教的人,有人並非完全無信仰而趨於迷信。
雖經過1000年以上的演變,在正信宗教之中目前不免仍含有迷信色彩。進入19世紀的科學時代,各宗教的神學努力將其迷信色彩降到最低,但仍含有迷信成分,可能藉此以吸引信眾。
現在台灣流行的宗教有迷信程度較低的世界性宗教,但亦有迷信程度較高的民間俗神信仰。加以台灣的信眾多趨於多神崇拜,祗要是神,不問其屬於何種宗教,皆作為崇拜對象,此使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盛極一時,造成台灣成為信仰氾濫地區,而且信者不限於正信,不少屬於迷信。
本書站在法律觀點,指出台灣人的信仰何者為正信,何者為迷信,以就正於賢明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