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樂曲是根據當代作家馬森教授的詩譜寫而成。
原詩為:
「我是樹 我是花 我是泥土
我是風 我是水 我是山谷
一天飛 一天走 一天停住
一天 我深植在那山谷 那水旁 那泥土
我 不再是樹 不再是泥土
我 不再是風 不再是水 不再是山谷
我是……」
當作曲家讀完這首詩時,心中油然發起一股遐念,想到馬致遠的詩,想到人生,想到了音樂,在強烈的創作慾望下,心中很快地就完成了樂曲的結構。這首詩本身的意境非常深遠,為了表達出它的哲學性與抽象,我不考慮以旋律為主導的方式,而以女高音、長笛與打擊樂器(拍板、小鼓、風鈴、吊鈸、木琴、響木、風鑼、定音鼓)室內樂組合,來襯托詩的氣氛與意境。
這一首樂曲的曲式,是來自這首詩的結構,整曲除序奏外,略分兩大段;十八小節的序奏後導入詩的主題,這是第一段的開始,女高音以朗誦為主,長笛與打擊樂成對答式交替進行。第二段,女高音的吟唱與長笛、打擊樂三者合而為一,整曲女高音的部分,作曲者嘗試以傳統戲曲說唱的方式,以求更能表達詩的韻味與意境。
本書特色
1.此曲的結構與詩的結構相關,並用女高音進行傳統說唱的方式,吟唱詩詞。
2.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陸續出版台灣當代音樂作品,並推廣至世界各角落。
作者簡介
馬水龍(1939.07.17- )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出生於台灣基隆。是第一位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以整場發表個人作品的台灣作曲家。1991年被列入《世界名人錄》及《五百名人錄》。曾獲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學術獎助、行政院文建會獎助至美國進行學術研究。並兩度獲得金鼎獎、中山文藝創作獎、吳三連文藝創作獎、第三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得主、總統府特授予二等景星勳章、行政院文化獎與臺南大學、臺北藝術大學等名譽博士。
馬水龍曾任教於國內各大學音樂系,並曾任亞洲作曲家聯盟副主席、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董事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等。目前仍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榮譽理事長,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春秋樂集」創辦人,並擔任此活動之顧問。其作品包括器樂獨奏、管絃樂、室內樂、鋼琴曲、聲樂曲、合唱、舞台劇音樂等近百餘首,經常在海內外演出,代表作品有《雨港素描》、《梆笛協奏曲》、《霸王虞姬》、《關渡隨想》、《竇娥冤》、《孔雀東南飛》、《意與象》、《玩燈》、《廖添丁管弦樂組曲》、《無形的神殿》等。馬水龍流傳最廣的作品是《梆笛協奏曲》,它的導奏是1990年代中國廣播公司的整點報時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