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寫的三本教科書上一次改版,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當時,全球經濟都是一片慘綠,但在各國政府的努力矯治之下,景氣於2009年明顯復甦。但是好景不常,歐洲諸國於2011年又爆發了歐債危機,再度使各國經濟陷入困境。
從經濟結構上看,歐債危機可以說是三年前金融海嘯的併發症,但背後也有它制度面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向經濟學入門讀者講清楚其中的原委。此外,最近數年世界經濟局勢變動極大,也牽連到台灣的經濟發展。為了讓讀者對晚近形勢多所了解,作者們決定再次改版。
我們這樣認真、頻繁地改版,就是要確立本書「理論更新、時事契合」的權威地位。我們敢說,台灣沒有任何一本經濟學教材,其理論與實務之內容更新像本書一樣即時。這樣的勤快改版,正呈現作者群對知識勤追求、對讀者負責任的寫作態度。
除了因應歐債危機等外在經濟變動所做的理論調整,此次改版當然也依往例,更新若干表格與圖示之數據。此外,我們對每章最後的時事案例分析,也做了若干重新篩選。在大本《經濟學》中本次新增或取代的案例包括:(1)恐龍法官與通識教育,(2)台灣公營事業的緣起、轉型與利弊,(3)十二年國教與採計在校成績,(4)獨占的台電如何看再生能源,(5)政府首長的薪水該高或低,(6)全球化對所得分配的衝擊,(7)2011年歐債危機的緣起,(8)2009年台灣發消費券,(9)金融海嘯期間的美國貨幣政策,(10)創新經濟時代的產業策略,(11)ECFA與TPP,(12)「歐元區」的形成與危機。讀者當可看出,最近與世界經濟及台灣社會有關的重要議題,皆已涵括在內。我們希望讀者能在理論與時事的相互呼應中,將經濟觀念學得更為透徹。
至於在小本《經濟學概要》中,最大的更動則是內容的再簡化。華泰書局的編輯告訴我們,《經濟學概要》的使用者也許是通識課學生或專科學生;他們未必要求理論的絕對嚴謹,卻期待課文的敘述能更直觀透明。為此,我們也大幅改寫了許多章節,將若干數理名詞與說理改為直觀敘述,以降低學生們的閱讀門檻。經統計,小本《經濟學概要》中第1章至第5章個體經濟學的部分,更動的頁數高達2/3;而總體經濟學的內容, 改寫頁數也達1/2,足見改版幅度之大。《基礎經濟學》其更動幅度介於大本《經濟學》與小本《經濟學概要》之間,細節在此不贅。大體而言,我們仍然建議:《經濟學》適合一年6學分的課程、《基礎經濟學》適合一年4學分,而《經濟學概要》則適合3學分或通識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