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軍旅生涯十餘載──蔡承坤《草綠服的記憶》∕寒玉
祖籍金門瓊林的蔡承坤,居住在文風鼎盛的聚落,父種田、母家管,一生劬勞為了孩子的教養。
年幼耳濡目染父母的辛勞,敦厚樸實承襲嚴厲的家教,蔡承坤謹遵父訓,熱誠服務為家鄉、循規蹈矩做榜樣,人窮志不窮,寧可縮衣節食,亦不向命運低頭……。
五十二年次的蔡承坤,就讀金門高中一年級時,即初試啼聲,投稿《金門日報》與校刊,並屢獲刊登,一絲絲被鼓勵的喜悅上心頭,爾後提筆上陣,並以浯民為筆名,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作品。
高三畢業那年,蔡承坤毅然決然投筆從戎、報考軍校,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揮別父母與家園、搭乘五一八軍艦離開料羅灣,孤軍奮戰在異鄉。
每當夜幕低垂,一人獨自徘徊,腦際間閃爍著家鄉美麗的容顏與雙親布滿皺紋的臉龐,深深記憶藏心田,由小而大,如影隨形。而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冀望光耀門楣在家鄉,抬頭挺胸地受鄰里讚揚;在那個年代,仍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想法,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選擇擠入大學之窄門,反而投筆從戎,順利進入軍校的大門,面對冷漠的面孔與無情的冷潮熱諷,他概括承受。
蔡承坤接受近千個日夜晨昏的軍校教育洗禮,於七十五年十二月畢業後,軍服上的領章由學生換成少尉軍階,純真稚氣的臉龐,在燦爛的陽光映照下,英姿煥發地平添幾分成熟感;而從配戴官階的這一天起,他已是中華民國任命的軍官,對家鄉的親人來說,沒有揚名立萬,亦不能為他們爭足臉上喜悅的神采,但從軍是他的抉擇,亦是他的願望,他從不後悔。在順利取得畢業證書後,無論他人以什麼眼光看待,他將以昂揚之姿,做個頂天立地的革命軍人,為護衛領土、為保衛家鄉而努力。
軍校畢業後,蔡承坤隨即被分發到二二六師(關渡師)六七六旅步三營營部連,駐地則在基隆八斗子漁港營區醫務所,肩掛少尉衛生排長,師長童兆陽少將、營長林曉中校、連長陳孝源上尉;此單位屬於野戰步兵師,這個師共有九個步兵營,那裡風景優美,但嗅聞不到故鄉泥土的芬芳。當日曆撕去一頁頁,他想回鄉來探望,尤以將過農曆年,望著弟兄提行囊,他的心兒在滴淌,不能在家與雙親圍爐、共享團圓飯,感傷湧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