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民國九十九年底,我以〈為金門旅遊市場把脈〉一文刊登於金門日報言論廣場。將近四年來,我陸續發表在內心深處的「心情感悟篇」,這是我至情至性的心靈傾訴;及對家鄉關愛的「故鄉情懷篇」;還有對生活環境的「周遭環境關懷篇」。許多不同內容的文章,得以刊登在金門日報上,有些文章因稿擠而無法上報。因此,我以莊嚴怛惻的心情,用審慎謹密的思考,組合這三個單元,希望在人的良善本質與人性的自覺中,能創造人生最高境界,進而肯定人生新價值。當然,本書是我平時隨興之所至而成文章,雖不免發憤抒情,聊以自慰,卻恨有所未能盡之也。唯求不溺於固執,不沈於意氣,以一己之得,舒硜硜之愚爾!
再者,已過花甲年之後,在探索人生真諦之際,曾為古今哲人先知們的睿智所啟迪,於情脈悠悠處,憬然有悟,雖無奇彩異章,卻是我心靈深處痛切的感受。希望讀者能在篇章中,同感寓意無非是希望能「喻之以理,動之以情」,求其共鳴而已!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這個極力追求物質享受的科技社會裡,唯有靈犀一「點」,縱使關山萬里,百世以下,依然息息相通。這乃是人之所以為人,心之所以為靈的原因啊!
棲遲海嵎多年,每每在晨曦暮靄時分,沉思默念,深感這一生顛沛坎坷,不盡憂患。在晚年之際,偶得收穫之樂,又豈不忻然奮發!杜少陵詩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學之創作,確實是千古事。
至於書名為什麼取「油菜花的春天」,是因為「油菜花」對土地的貢獻,它們的成長,最終是為了將燦爛的花海呈現給人們觀賞,之後再將自己的養分來供給農作物,使農作物因此得到養分,才能讓農作物豐盈,滿足百姓之需求。因此,每年春天將臨,「油菜花」會以自己的犧牲迎接春天的到來。職此之故,我也希望如同「油菜花」一樣,無私地奉獻自己的心力給自己的家鄉,期待著金門的春天(經濟發展與百姓的安居樂業)能滿足這個命運多舛的島民子孫。
吳如明序於金門向陽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