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科舉取士,以八股經義為範疇,雖係因襲前朝之遺規,實為後世所詬病。然歷屆科考辦理之嚴,得人之盛,遠出歷代之上,康雍乾嘉四世,民康物阜,宇內昇平者達一百六十年之久,蔚為三代以下未有之盛世。論者每多歸功於科舉之得人,洵為無可否認之事實。
昔日科考,有縣試、府試、學政巡試,以及鄉試、會試、殿試之分,而以殿試為最高之考試,以鼎甲為最光榮之出身。是以士子孜孜競競,惟科名斯尚,而朝廷獎掖士子者,亦無微不至,如漢員非翰林出身,不得入閣大拜,非科甲出身,不得充任學政試差,即司全國銓政文教之吏禮二部,亦非科甲出身者所可染指,凡此種種,咸所以重視考銓,保障正途,在當日可稱公正允洽之措施。
光緒踐祚,海運大開,西洋文化,灌輸我國,甲申甲午二役,慘遭敗北,時勢變遷,非提倡科學,不足以資圖存。歲乙巳,清廷遂有開辦學堂,停止科舉之詔,迄今六十餘年,有關科學之史實,殆已漸為國人所淡忘,而記述科學之著述,猶若晨星。不佞不揣淺陋,爰將清代一百十二次殿試一甲及第者之姓名、里貫、經歷、行誼、著作等項,廣事蒐集,作一整體之敘述,名曰《清代鼎甲錄》,寒暑五更,幸已蕆事。其有嘉言懿行者,引述不厭其詳,失德不檢者,亦直敘而不隱諱,俾使吾人得以有所效法與儆惕,非特史料攸關,抑與世道人心,或亦不無裨補耳。
中華民國五十六年五月丹陽朱沛蓮敬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