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篇目考》為莊學考據之作,上溯其原始,下究其流變,中審其篇章,旁求其佚文,歸納分析之。主論《莊子》一書實非出自一人之手,然未損莊學真義,作者蒐羅史料、明辨慎思,除源流考辯,兼以論敘註解,匯集治學珍貴史料。收錄李漁叔先生序,及張成秋先生自序。
作者簡介:
張成秋教授,遼北省西豐縣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嘗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同時取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的教授資格。張教授深受傳統的國學訓練,具有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傳統國學講究義理(學術思想)、辭章(文學)、考據(考證)並重,使學問能顛撲不破、有根有據。張教授一生服膺此點,並以思想文化之發揚、導正,為文學之神聖使命。他是易經學會、中國哲學會、孔孟學會會友,老莊學會會員兼理事。執教中國文哲凡四十年,著有《詩序闡微》、《關於詩經與詩序的幾個問題》、《先秦道家思想研究》、《莊子篇目考》等書。
作者序
余賦性所積,素好思辨之事。曩者負笈上庠,及深造於中國文化學院國文研究所,即寢饋篇輯,博涉經子,歷時日久,遂稍有心得。爰於所主任林景伊教授之悉心指導下,撰成《先秦道家思想研究》一書,以略抒所見。該書已交臺灣中華書局出版,不日即可問世,實乃余研究先秦諸子之初步所得也。光陰荏苒,時日忽忽,自碩士班卒業以來,於今又復數載。因感於思想之基礎在資料,資料之正確在考證,為求結論之精確,不可不進行考證之事。而《莊子》一書,既非《漢志》之舊,古今學者,復眾說紛紜。倘集此懷疑之說而信之,則本《莊子》,不有十之七八謂可讀耶?而研究莊子思想之根基,又豈非完全動搖乎?此不可不予注意者也。遂不揣冒昧,考察是書,舉其篇章有關之資料,一一予以搜集整理。上溯其原始,下究其流變,中審其篇章,旁求其佚文,歸納分析,不遺餘力。歷時二載,而茲書乃成。原夫《莊子》之書,實非出自一手,然其〈內篇〉,則絕多漆園之筆墨。〈外篇〉、〈雜篇〉,雖出乎莊周之弟子,或其他各派之學者,然亦多申莊子之學,固不可棄也。其中駢拇、馬蹄、在宥、天道、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知北遊、外物、寓言、列御寇、天下等篇,仍多極為重要之參考資料。〈天下篇〉尤無可疑,作者如非莊叟本人,即為其私淑弟子。此見與傳統之論大致相合,然與疑古派之反對意見,則相去不可以道理計矣。予於各篇之研判,雖已竭盡其歸納分析之力,與夫慎思明辨之功,然其所得,仍恐有不足之處,尚祈海內賢達,進而教之,則異日補苴罅漏,或更能精益求精也。本書之成,蒙李教授漁叔,百忙之中,代為署耑,並為賜序,使本書生色不少;嚴教授靈峯,賜借參考資料,愛護有加,尤其令人感激,僅此一并致謝。
余賦性所積,素好思辨之事。曩者負笈上庠,及深造於中國文化學院國文研究所,即寢饋篇輯,博涉經子,歷時日久,遂稍有心得。爰於所主任林景伊教授之悉心指導下,撰成《先秦道家思想研究》一書,以略抒所見。該書已交臺灣中華書局出版,不日即可問世,實乃余研究先秦諸子之初步所得也。光陰荏苒,時日忽忽,自碩士班卒業以來,於今又復數載。因感於思想之基礎在資料,資料之正確在考證,為求結論之精確,不可不進行考證之事。而《莊子》一書,既非《漢志》之舊,古今學者,復眾說紛紜。倘集此懷疑之說而信之,則本《莊子》,不有十之七八謂...
目錄
李序
自序
第一章 今本莊子三十三篇之形成
一、 問題之產生
二、 莊子書之原始面目
三、 漢志五十二篇本
四、 由五十二篇本演成今本三十三篇之過程
五、 各本之關係
六、 結論
第二章 莊子內外雜篇之區分
一、 對於莊書編纂應有之基本認識
二、 內外雜篇分自何人
三、 內外雜篇之分篇標準
四、 內外雜篇之作者問題
五、 內外雜篇之比較
六、 內篇要旨
七、 莊子內外雜篇互證
八、 內外雜篇之價值
第三章 莊子篇章之移易與分合考
一、 第一類:內外雜篇相互間之移易或分合
二、 第二類:內篇部分之移易或分合
三、 第三類:外篇部分之移易或分合
四、 第四類:雜篇部分之移易或分合
第四章 分篇討論:內篇部分
一、 逍遙遊第一
二、 齊物論第二
三、 養生主第三
四、 人間世第四
五、 德充符第五
六、 大宗師第六
七、 應帝王第七
第五章 分篇討論:外篇部分
一、 駢拇第八
二、 馬蹄第九
三、 胠篋第十
四、 在宥第十一
五、 天地第十二
六、 天道第十三
七、 天運第十四
八、 刻意第十五
九、 繕性第十六
十、 秋水第十七
十一、 至樂第十八
十二、 達生第十九
十三、 山木第二十
十四、 田子方第二十一
十五、 知北遊第二十二
十六、
第六章 分篇討論:雜篇部分
一、 庚桑楚第二十三
二、 徐无鬼第二十四
三、 則陽第二十五
四、 外物第二十六
五、 寓言第二十七
六、 讓王第二十八
七、 盜跖第二十九
八、 說劍第三十
九、 漁父第三十一
十、 列御寇第三十二
十一、 天下第三十三
第七章 莊子佚篇佚文考
一、 莊子佚篇考
二、 莊子佚文考
附:本書重要參考書目一覽表
李序
自序
第一章 今本莊子三十三篇之形成
一、 問題之產生
二、 莊子書之原始面目
三、 漢志五十二篇本
四、 由五十二篇本演成今本三十三篇之過程
五、 各本之關係
六、 結論
第二章 莊子內外雜篇之區分
一、 對於莊書編纂應有之基本認識
二、 內外雜篇分自何人
三、 內外雜篇之分篇標準
四、 內外雜篇之作者問題
五、 內外雜篇之比較
六、 內篇要旨
七、 莊子內外雜篇互證
八、 內外雜篇之價值
第三章 莊子篇章之移易與分合考
一、 第一類:內外雜篇相互間之移易或分合
二、 第二類:內篇部分之移易或分合
三、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