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相簿,「家庭‧照像」的心象手記,「非影像式言說」的藝術呢喃,訴說中老年生活的感知與體悟。
◎五九老爸的影像,罕見的以中年男人的生活感觸與生、心理慾求為創作內容。
◎近五年來,游本寬第四本以併置形式作為影像創作的出版。新作不但更靈活的擷取日常生活面向,更透過低暗部細節的色彩,呈現猶如高反差的黑白影像。
◎本書引用了「深」‧「刻」的設計概念,在封面及部分內容中,刻意留出烙痕,來呼應:光是如何的將自己烙印在感光材料上,以及「五九老爸」的藝術內涵──生活感觸不管深淺, 就是難以抹滅。
這是一件藉由「家庭‧照像」來表述生活感知的「觀念藝術」攝影藝術書。
全書以<爸爸加衣>、<晨夢春九>和<九九不散>等三個與「久」諧音的子題,來表述長久以來,周而復始,不斷牽絆個人(或許也是很多當代中年人)的生活感觸,以及中年男人的生心、理需求與幻象。
每個子題皆以烙印的「反體字」生活體悟短文,引領出相關藝術議題的文字探討;以雙併影像的創作來表現藝術內涵與影像實驗。封面則刻意於影像上留出烙痕,以呼應整件作品的情感內涵──深刻。
作者簡介:
游本寬 1956 年生,美國 Ohio University「美術攝影」碩士(MFA)、藝術教育碩士(MA),是台灣八0年代出國研修攝影專業代表人物之一,在台灣大專院校從事影像傳播與美學教育迄今25 年,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播設計系」專任教授,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以及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游本寬於1992年,首先將西方 Fine Art Photography 以自身的學術及藝術涵養譯名為「美術攝影」,並提出「照像‧造像」的創作觀,以傳統照片、「攝 影藝術書」和多元影像裝置形式,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地舉辦近百次展覽,來呼應自己所倡導的「美術攝影」。
1981 年起,游本寬以自己在台、美雙邊來回生活切換的經驗與體悟,融合西方冷靜的獵奇眼光與在地人高溫的情感,來顯現台灣日常景觀、建築及其相關的文化產物,持續發表「閱讀台灣」系列的影像,代表作品有:《真假之間》系列,動物篇、肖像篇、信仰篇;《法國椅子在台灣,觀光旅遊》系列;《台灣房子》系列,民舍、商家、宗教建物專題;《永續寶島》系列;《台灣公共藝術》系列,地標篇;《遮公掩音》系列;《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除了個人的藝術創作外,游本寬更曾接受「臺灣美術館」委託,就該館攝影類典藏品進行研究,並據此策劃了《「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專題展。此外,在學術研究方面,游本寬也多次通過國家補助,從事東、西攝影教育研究,以 及台灣當代攝影家和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
近年來,游本寬的影像除了私人購藏外,也被公、私立美術機構典藏或館藏,如: 臺北市立美術館《潛‧露》系列、《影像構成》系列;臺灣美術館《影像構成》系列、《台灣新郎》系列、《真假之間信仰篇》照片影像裝置、《台灣的公共藝術地標篇》70 英吋大照片以及影像裝置;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第六、第七屆《CEPA 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法國椅子在台灣》、《台灣新郎》系列; 德國柏林 Forderkoje 藝術空間《台灣房子》行動藝術紀錄照片,以及影像輸出的裝置作品;上海師範大學《東看‧西想》系列;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 「郎靜山攝影藝術館」《台灣水塔》系列。
游本寬的著作有:《游本寬影像構成》1990、《論超現實攝影》1995、《真假之間》2001、《台灣新郎》2002、《美術攝影論思》2003、《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書 2009、《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2011,以及《游潛兼行露──「攝影鏡像」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2012、《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 照片 2014、《五九老爸的相簿》2015。
章節試閱
爸爸加衣
退休前,老爸回家吃晚飯──驚喜,
退休後,老爸端坐飯桌──負擔
囉嗦、碎碎念,版本不變
老伴挑、孩子嫌
「兒子來,聽老爸說一件有趣的事……」
「嗯,待我先看完手機上的網事,稍等」
……自個兒坐在高樓上,
就像是個慢轉的老唱盤。
試說「家庭‧照像」
拍照之餘,想想「家庭‧照像」的社會意義與其文化內涵是有趣的,第一層次是私人的影像日記,但集結了千百人的影像日記後,就可能呈現一段非語言體系的文化代言。
相照於公共使用的商業照片,大都來自不知名的攝影者,「家庭‧照像」的作者和圖象間的親密性,常常彰顯了其影像從頭到尾文脈的一致。即使如此,「家庭‧照像」的難在於:拍攝者面對一個極為熟悉的對象時,溫熱的心境能保持多少的藝術冷漠?攝影家的相簿會是自身心事、情境的寫照嗎?至於照片文本中的對象是否與拍攝者有隸屬關係,觀眾實無需刻意求證。換句話說,「家庭‧照像」如果有其藝術性,可以被賞析、討論的是:人在舉起相機時的心態,而不是刻板的對象與內容。因此,其結果即使沒有公、私資訊上的實用性,但仍有可能會被他人視為藝術而保留下來。
「家庭‧照像」是拍攝者、鏡頭、對象和影像之間的藝術行為;只是,潛隱的藝術駕馭甚少被外人所感知。「家庭‧照像」是攝影者體悟了內心和對象情感的黏稠度;是底片在「當事人情境」、「心連心氛圍」方面的過度曝光;更是當大眾只拍下快樂、正向、榮耀的對象時,還能按下和自身相關的負面與低瀰,甚至眾人覺得不宜公開的失敗內容。「家庭‧照像」的作品,不等同限人閱讀的文字日記。「家庭‧照像」的藝術性是,創作者對影像在公、私領域尺度上,所做出的量衡與抉擇。
攝影家的相簿,是拍攝者「家庭‧照像」的心象手記。「家庭‧照像」的結果──「家庭照片」,不是不講究美學、未曾公開的私密圖片,也不是沒有排版過、零散的自家圖片故事!當把鏡頭朝向家庭相關的對象時,即使看似日常紀念性的訊息,但往往更是一種近身「心象紀錄」的特殊形式,只因為,拍攝者在意、不想忘記,所以快門聲與機器的互動,便擔任了當下情感的平衡儀。說,這是一種潛意識拍照式的情感宣洩,應不為過。
晨夢春九
兒子非常注重自己身體的外貌,
一身好肌肉跟衣服是同等的重要。
但,拉不了單桿的腹爸爸認為:
軟趴趴的手臂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最心酸的恐怕是──自己不夠堅挺、持久!
「查甫人不要只剩下一張嘴! 」
電視上的廣告詞,狠狠地敲擊──腹爸爸的痛處
重複現象到影像複製
重複,直覺是一種不求新的現象,但的確是文化特質之一,代表過程中有記憶、懷舊,甚至於肯定的意義。重複形式被應用在藝術創作的典範莫過於「普普藝術」,以物件不再被重新製造,而以立即複製來取代,進而衍生時間性轉換的暗喻。重複形式、複製的結果改變了舊藝術的認定。
對專業的創作者而言,「重複」可能是江郎才盡、創意枯竭的職業危機;換句話說,在大的系列創作中即使有些小變化,卻往往騙不了(精明的)觀者:哈!哈!作品三不五時「又」靜悄悄的回到原點、原狀。無力了嗎?有趣的是,對商品而言,刻意重複大眾所熟悉的符號或形式,反而常常是一種暢銷的保證,結果既會是流行,更可以是時尚。蠻無聊!
久久不散
每天刷牙7次、吃九餐、
每23分鐘上一次廁所、睡覺不超過半小時…..
我
將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處之泰然?
張開雙臂,擁抱新生活?
在焦慮中瀕臨崩潰?
視靜而情動的九、九、九
應該是對精湛決定性瞬間之美的疲憊,而著迷於靜態影像(無論是單張或非單張照片),除了在傳統單格影像內,藉由「眼球移動」造成焦點變化所帶出的視覺生理韻律之外,是否還有另一種「有時間節奏、韻律感」的重複形式?
《五九老爸相簿》系列的並置形式,並非單純的將某個敘事給節短、截斷;事實上,兩者的其中之一,或許完整提供了符號、訊息,而在一旁的影像則擔任修辭或表述特定的意旨。重要的是,兩張影像間的視覺關係即使不是那麼的直接可感,但心理認知、文化感同上,仍有相當程度可被揣測。照片做為傳播的簡易功能後退了、藝術閱讀的緊張感昇高了、白白的大邊框,竟也成了觀者心理的休息區。於是,觀者便自問:我的詮釋可是作者的原意?答案是:我情動在先了嗎?
「反體字」的烙印藝術說
今年的攝影藝術書在封面及部分內容中,引用了「深」‧「刻」的形式,讓原本光滑的紙留出烙痕結果,微微呼應:光是如何的將自 己烙印在感光材料上,以及「五九老爸」的生活感觸,不管深淺, 就是難以抹滅的印痕。
從創作的觀念來看,將文字印在半透明紙張背面的「反體字」,其形態可以是一種「遮掩」的藝術操作,同時也具有攝影從感光材料 上,承接物和光所造成「亮暗相反」、「負像」結果的精神。觀者在面對本書微透的「反體字」圖象經驗後,如想要再進一步將自己變成「文字型的讀者」(無論是否能判讀文字的意義),就得費心、動手將紙張給翻過來,讓原本微看得見的黑影,變成可以正向閱讀 的文字符號。這種特殊的反向形式,表徵了中老年人在某種議題上的遮掩、不願正面迎對的態度。
爸爸加衣
退休前,老爸回家吃晚飯──驚喜,
退休後,老爸端坐飯桌──負擔
囉嗦、碎碎念,版本不變
老伴挑、孩子嫌
「兒子來,聽老爸說一件有趣的事……」
「嗯,待我先看完手機上的網事,稍等」
……自個兒坐在高樓上,
就像是個慢轉的老唱盤。
試說「家庭‧照像」
拍照之餘,想想「家庭‧照像」的社會意義與其文化內涵是有趣的,第一層次是私人的影像日記,但集結了千百人的影像日記後,就可能呈現一段非語言體系的文化代言。
相照於公共使用的商業照片,大都來自不知名的攝影者,「家庭‧照像」的作者和圖象間的親密性,常常彰...
作者序
《五九老爸的相簿》以<爸爸加衣>、<晨夢春九>和<九九不散>等三個子題,表述個人,或許也是很多當代中年人,對家庭及社會的生活感觸。作品以雙併影像搭配「重複」的形式,加上音字 9來命名的設計,意圖提現出生活、生命中「長長久久」、「周而復始」的現象。影像文本中,<爸爸加衣>(8 8 + 1 )是父母常和自己青少年子女之間的溝通不良;<晨夢春九>是男人步入中老年時,對性機能堅、挺、久的幻象;<九九不散>則是,長年為生活所掩抑不能宣洩的的心情困境。
五十年頭的最後日子裡
每晚躺下來
竟然沒有渾身是 傷,悲或疲累至極的
痛
是生活
讓人認知 好事、壞運
都只是生命中的 機率問題
而不是算命仙所謂的 命中註定
也許
「周而復始」才是天意的真諦
努力爭取、知天順命並不衝突
即將邁進六十的路程中
只願無懼
燦麗的太陽抑或狂風暴雨
如往常般
交替的 出 現
《五九老爸的相簿》以<爸爸加衣>、<晨夢春九>和<九九不散>等三個子題,表述個人,或許也是很多當代中年人,對家庭及社會的生活感觸。作品以雙併影像搭配「重複」的形式,加上音字 9來命名的設計,意圖提現出生活、生命中「長長久久」、「周而復始」的現象。影像文本中,<爸爸加衣>(8 8 + 1 )是父母常和自己青少年子女之間的溝通不良;<晨夢春九>是男人步入中老年時,對性機能堅、挺、久的幻象;<九九不散>則是,長年為生活所掩抑不能宣洩的的心情困境。
五十年頭的最後日子裡
每晚躺下來
竟然沒有渾身是 傷,悲或疲累至極...
目錄
一、文字論述篇
創作自述(中文)、 (英文)
爸爸加衣
試說「家庭‧照像」
晨夢春九
「統一」與「變化」的藝術糾纏
重複現象到影像複製
九九不散
視靜而情動的九、九、九
從複製的機能,思「周而復始」
呵!明天,我,便是銀髮老年人了
出版筆記
「反體字」的烙印藝術說
訊息類同於知識,但不一定是藝術
「非影像式言說」的藝術呢喃
移動車體內的另一種精神專注
二、影像篇
<、、、;> 2015
<!!!!> 2015
<!!!?> 2015
<。、?>2015
<。。 > 2015
<,??。> 2015
<;。> 2015
<:,,。> 2015
<??。> 2015
<晨夢一春> 2015
<晨夢二春> 2015
<晨夢三春> 2015
<晨夢四春> 2015
<晨夢五春> 2015
<晨夢六春> 2015
<晨夢七春> 2015
<晨夢八春> 2015
<晨夢九春> 2015
<開心> 2015
<方墨>2015
<無淚>2015
<白宮>2015
<兔死>2015
<聾音>2015
<圍木>2015
<卸木>2015
<魚鬆>2015
<五九老爸的相簿> 2013
<五九老爸的相簿> 2014
<五九老爸的相簿> 2013
<五九老爸的相簿> 2013
一、文字論述篇
創作自述(中文)、 (英文)
爸爸加衣
試說「家庭‧照像」
晨夢春九
「統一」與「變化」的藝術糾纏
重複現象到影像複製
九九不散
視靜而情動的九、九、九
從複製的機能,思「周而復始」
呵!明天,我,便是銀髮老年人了
出版筆記
「反體字」的烙印藝術說
訊息類同於知識,但不一定是藝術
「非影像式言說」的藝術呢喃
移動車體內的另一種精神專注
二、影像篇
<、、、;> 2015
<!!!!> 2015
<!!!?> 2015
<。、?>2015
<。。 > 2015
<,??。> 2015
<;。> 201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