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們安安靜靜。
重新翻開《安安靜靜》這本詩集。
說重新翻開,是因為,這本詩集的主體,在陳牧宏2009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水手日誌》前大致上就已經規劃好了,許多篇章更是在那之前好多年就已寫就,這是一本遲來的卻是真正的「第一本詩集」。
詩集裡每一首詩都是一顆時空膠囊。即使書寫當下,詩作仍在不同的虛擬空間保留了十幾年,現在終於可以印在讓人得以真實觸摸到的媒介上。不只如此,陳牧宏更計劃以鉛字印刷,不同的媒介,造就不同的質感。可惜在我書寫的當下還沒辦法體會。這本詩集中,幾乎每一首詩,都可以喚起我十幾年前,剛開始認識寫詩的陳牧宏時,那些像是有著飛蛾撲繞而顯得斑駁的日光燈光線之下,青紫的記憶。
詩集本來不是喚作《安安靜靜》,最初,或至少有一個版本的詩集,名為《我們》,當時為直式排版,而《安安靜靜》是橫排(至少陳牧宏給我的排版是如此),即便同一首詩,在兩種排版下的感覺也並不相同(當年對我點破這層排版差異對閱讀的影響的朋友兩年前竟離開了),《安安靜靜》也加入了不少近幾年的作品,而有些寫於當年的詩作,出於我並不了解的原因,被排除在這本新編選的詩集之外。這樣也好,或許那些作品都太過喧囂,而無法被納入吧?這些喧囂就先暫時留在我這名讀者以及其他看過的人心中,出不出版,都是陳牧宏最私密的決定,我無從置喙。
當詩集還名為『我們』時,詩人對作品的位置或許還是很靠近很親密而難割捨的,而現名『安安靜靜』,詩人和詩集間顯示比較抽離的位置。這是兩種不同的觀點:當我們仍是我們時,人和人彼此相依,即使心跳聲都如雷貫耳;當我們不再是我們,世界運轉如常,人們彼此間的震動在世界的稀釋下,顯得安靜而微不足道。這是我對詩集名更迭的妄想,陳牧宏一定不會同意。
陳牧宏或許還記得我們曾經討論過的小說『大師』裡的奧斯卡王爾德以及亨利詹姆士,虛構的亨利詹姆士遠遠望著風暴中心光芒四射的王爾德(仍是虛構的),這樣的遠觀,是崇敬,也是悖離,兩者對詹姆士而言,都是安安靜靜的。如果他們代表兩種不同典型的人,我們雖然崇拜王爾德,但是我們自知是亨利詹姆士。我們仿效亨利詹姆士,背對灼熱的陽光,在角落的陰影下,各自點燃小小的星火。
詩不是小說,不是散文,詩不言虛構,記憶像詩,存於兩人之間,彼此認定即可。
陳牧宏很喜歡欣賞畫,我不知道他是否見過西班牙畫家索洛亞(Joaquin Sorolla y Bastida)以海灘邊弄潮的男男女女為主題的畫作。他的畫作把海邊的陽光凝結在作品裡,每一幅畫都兀自散發著一百年前海邊的陽光,站在畫作之前彷彿可以被畫裡的陽光曬傷。閱讀陳牧宏的作品,只覺得那些年的哀愁、無奈、或是眷戀,像隱形的輻射陣陣襲來,讓人驚覺,自己些年怎麼被這些幅射線折騰突變成這般不同的模樣。
我們是因為馬勒的音樂而認識的,認識時,他才剛開始寫詩。對馬勒而言,一組交響曲就是一個世界,任何事都一併囊括。對陳牧宏而言,我相信他以詩來描述自己的世界,美好的遺憾的挫折的,都一併囊括了。馬勒的世界已經完結了,而陳牧宏的世界還在生長著。他和我說,當初寫詩,只是為了要做一些和當醫生不一樣的事情,就是這樣一個念頭,一個世界如此誕生,我十分幸運,能看著這個世界安安靜靜地長成如今的樣貌。
賴志穎。
推薦序
三十男人手記。
我極不喜歡找醫師看病,原因是長時間候診的枯等,令我焦躁無奈。但凡進醫院,只要看見掛號大排長龍,我便索性走了。缺乏耐心的個性表露無遺即是,隨便去街上找藥房配藥吃。每每覺得,排我前面的病人怎麼那麼喜歡攀著醫師聊天,完全不顧及後面等待的人,於是輪到我的時候總是不囉唆不多問,三言兩語就此說完,這讓我感覺既減少醫師看診的負擔又縮短他人等候時間,更由於速進速出,也讓我感覺自己似乎病情輕微。想想,醫師一天上班得問診多少病人的痛苦,每人都指望離開醫院,病情能夠立即康復,醫師的工作是無法閒情逸致的,可是,牧宏卻能寫詩,並且現實上,他是精神科的醫師……,那得需要傾聽多少有時壓力、憂鬱、沮喪、失眠、失意、幻影、幻聽等種種混合而成的症狀,他必須像鯨鯊張開大嘴全部吸納過濾,那麼,他寫詩是不是有助於紓壓和轉換心情,否則他難以消化眾生的苦痛……。
認識牧宏首先發覺,他徹底就是一位典型都會男孩,穿著打扮絕對有別於我簡單襯衫牛仔褲涼鞋一雙。他的年輕時尚,如同詩集裡的詩,使我產生代溝般的隔閡。這仿佛是他的「三十男人手記」,而我已達中年初老時期,我的心智開始趨向保守傳統,不敢在大街牆壁肆意塗鴉噴漆了(我甚至對從前八股的四維八德產生好感)。我對我曾經去過的星球,存在著西部拓荒的荒涼記憶,然而牧宏,或他們年輕這一輩創作者,在我們離開後卻已在彼建立酒吧觀光區,享受熱鬧繁華或相對熱鬧繁華後的孤獨寂寞。不同於我們的包括彷彿城鄉差距的詩語言,我是習慣有稻田樹林的……,可是我明白我曾經,對自己三十歲的蒼白,曾在都會獨居時的心靈寄託,有時的確僅僅就是他詩集中頻頻出現的仙人掌、魚缸、窗台、落地窗、棕櫚葉,對這些日常所見、產生零件般的詩風景。但牧宏又憑藉生活裡的微塵沙礫,書寫他自小到大未曾離開台北的在地思索,撥弄火堆,火輕易就醒了,那些情愛、一夜情、健身的肌肉、暗自騷動的午夜、在城市內核不斷對撞交叉,內心湧現又得壓抑的欲望……。可是我也不禁懷疑,這會是他貼身而經常出入的場域嗎?抑是他內心仍被青春肉體包裹,自然而然出現應有盡有的詩想像。身為精神科醫師的他想必明白,與他同車廂的捷運乘客當中,肯定有追蹤夜歸女子產生襲胸襲臀慾望衝動的男子,或是不停對鏡補妝的妙齡女子下車後其實是去從事一場性交易。我想他是不是也透過他的專業,如海上鋼琴師能夠為迎面而來的任一陌生男女,不假思索立即演奏適合他(她)的旋律,在這座城市以詩設想情節編寫故事。由此我難免多疑,他不選擇開腸剖肚的外科,想當然是精神科似乎擁有較多文學性的可能──他思索病情的樣子一定像極佛洛伊德了。
幾回他到宜蘭開會,可以謝絕會後同業常有的飯局或娛樂,單找我碰面聊詩,言談舉止處處顯示優雅教養與適可而止的收斂(有時我想他怎麼如此低調不趁年輕大好時光放肆作怪),與他算是忘年交,卻幾乎讓我感覺是同輩情誼的交往,我突然感到這位年輕詩人好老成啊,總是流露著知感交融後的思維表達,有時讓我正襟危坐,胡思亂想他會不會除了寫詩也酷愛古典音樂彈鋼琴拉小提琴之類的休閒活動。他算是比較接近我所認為具備詩人人格的形象吧,沒有醫生的頭銜光環,而是非常深化的人文素養。
可是牧宏這本詩集草稿恰好出現在我初為人父陷於照顧嬰兒手忙腳亂的時期,我隨身又隨車攜帶好陣子,趁空翻閱,常感力不從心,爽快答應為他寫序,卻像被拔掉天線的收音機,只接收到雜音的顆粒……,直到暑日某天在耕莘文教院附近等候泊車,由於熱氣加上車水馬龍的喧囂,取詩一讀才悟到,唯有置身台北才能感受牧宏這本詩集的氛圍,這氛圍迫使他的詩句在此各就各位有了對照(像在關渡平原取出了鳥類圖鑑)。因此建議讀者不妨也在台北找個位子坐下讀牧宏這本詩集,然後你會找到喜歡他的詩句,彷彿他就坐在你的身邊……。
張繼琳。
作者序
防守
致M,兼為序。
梅雨季節和沒有你的季節
重疊起來
一樣潮濕臃腫發霉
令人難耐的,
想你像整個月罷工不打掃
厚厚你的灰塵蜘蛛網滿佈
落地窗阻隔
你的光線
我的影子
如果窗戶有五月天的透明
清醒是緩慢的
微霧的,
城市是一只菸斗默默
燃點起來
街車人群流浪狗
無返的青春枯燙的老體
無憂的煙圈一起
旋轉輕盈
一起暈
繼續活著,
彷彿一隻彩胸箭毒蛙
是一種性感
在擁擠競爭汗流浹背的世界中
認真鍛鍊過的,
擁有小背心濕透的寂寞
若現若隱肌凸的夢
翹起小指頭優雅的執著
很金剛的凝視
用斑斕的愛
和純潔的謊言
防守你
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