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諍,是因為有分別心、有相對的觀念。如果我們今天都無二元對立,安住於空理,就會無諍了。久而久之,它會成為一種三昧。如果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你也會進入這種三昧。
問:我每天與事無諍,可是沒有三昧。
答:因為沒有安住於空理所以,一方面須安住在空理(空性智慧);二方面以此空性智慧,與世無諍,就能具足「無諍三昧」。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 / 第二輯 (電子書)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我們為什麼會諍,是因為有分別心、有相對的觀念。如果我們今天都無二元對立,安住於空理,就會無諍了。久而久之,它會成為一種三昧。如果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你也會進入這種三昧。
問:我每天與事無諍,可是沒有三昧。
答:因為沒有安住於空理所以,一方面須安住在空理(空性智慧);二方面以此空性智慧,與世無諍,就能具足「無諍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