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牛頓曾提到:「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這是國內第1本針對建築法解釋函進行有系統分類整理的參考工具書,能使讀者迅速掌握我國建築法精隨,踩著它能讓讀者在建築領域中看得更遠!
編者甫自2006年從學校步入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管理組擔任函釋各縣市政府有關施工管理疑義工作,任職期間,有感於建築管理函釋工作繁雜費時,除須不違背以往函釋內容外,亦須符合當前法令規定及實務運作之可行性,當時類似現行解釋函彙編叢書並不普及,編者係透過傳統電腦DOS系統關鍵字查詢及檔管系統調閱公文得知,逐一檢視、比對相關解釋函,十分費力耗時,檢視過程中,發現各縣市政府函詢疑義,多有所相似,有些疑義,數年前便已函釋,當時心中便有感,倘可就解釋函進行分類彙整,將有助於日後查詢,亦可減少相對人釋疑時程,加快土地開發、執照取得流程,於是便著手開始就解釋函與類似疑義進行分類,如與法定空地、變更起造人、設計人監造人責任、建管單位如遇物權爭執時發照疑義等各項與實務相關主題,進行相關解釋函分類。
現今因擔任建管人員需求,邀請同具有建管經驗益賢兄,一同就建築法相關解釋函與實務常見議題進行分類,以營建署出版「建築法解釋函彙編」(2016年3月版)為基礎,自行篩選新增至2017年6月底間解釋函,並將其歷年解釋函(1961年到2017年6月底間)區分為1原則、2物、4人、2行為,共分4大範疇,9章節(扣除前言),彙整分類約1700則解釋函,以大幅縮短從事建築產業相關從業人員查詢建築法令疑義處理原則之時程,也使相關建設公司、地主、建築專業從業人員、司法人員、學生得以一窺建築法令解釋函的全貌,相信熟讀本書將可使讀者快速掌握建管法令疑義處理原則及要領,成為建築法規領域中的常勝軍。
最後畢竟分類與編寫原則較為主觀,讀者若於閱讀完後,有些分類建議或指教或誤繕缺漏,請不吝指正。最後,謹以此書獻給建築領域打拼的相關人員及一路走來承蒙照顧的朋友、長官、師長及家人。
編者:蔡明璋建築師
編者序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築法令及相關解釋令彙編可說是對於接觸法令第一線的建築師、相關從業人員及各縣市政府承辦同仁必須經常使用的工具書。
從事建築相關行業的人,大概都脫離不開法規檢討。建築規劃設計時基本應先滿足法規的要求,施工單位據以按圖施工符合規定。規劃設計階段即必須考慮到的法令重要限制條件,規劃設計案依建築基地大小、分區、開發案件類型、都市計畫及其它法令限制條件而有不同審核流程及規範。任何規劃設計案,未經法規規範程序審議許可,無法付諸實行,由此可見法規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
編者平時工作即需頻繁接觸建築法令檢討,但建築法令規定未言明之灰色模糊地帶或實務上之情形而法令未明文規範之處,常使法令之解讀及認知陷入因每個人解讀而都有不盡相同的解釋,因此需另行查詢內政部營建署解釋令彙編才得以對條文獲得釋疑。
有鑑於此,編者以2016年3月營建署出版建築法解釋函令彙編加以重新分類整理並藉由整理過程精進自我法令知識,經過分析統整出以人、事、物方式編排呈現的法規彙編工具書。本書的重點即在依實務上使用的名詞方式重新彙整歸納出來的書籍,以便建築相關從業人員於使用時可以迅速找尋到可用的法令資訊。
此書得以出版特別感謝明璋兄給予的想法構想及意見交流,並共同整理及多次討論內文架構編排而有本書的雛形,也期許本書能對於相關建築從業人員有實質的幫助。
編者:林益賢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