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60年來的潛艦發展、規劃大解密!
◎當代台灣政府自製潛艦的計畫是否可行?作者從最基本的潛艦專業,務實地先詮釋台灣未來潛艦的作戰需求,進而探討台灣現行推動自製潛艦政策以及防務財力能否支持等所存在的相關問題,最後提出較可行的方向和政策建議。
◎本研究盡可能搜集國內外公開相關的文獻與資料,依據作者本身的軍事專業素養,加以研讀和分析,以求得客觀的結果。
建立足夠數量的潛艦艦隊,自1960年至今,近60年以來,向來是台灣夢寐以求重要的建軍規劃。但在近20年,台灣內部的藍綠政黨爭鬥、美中關係的變化、中國經濟崛起,以及國際潛艦製造生產國不願出售給台灣的情勢下,台灣海軍至今仍無法如願建立足夠數量的潛艦艦隊。
2014年3月台灣民進黨提出「第五號防衛藍皮書」《2025年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評估》,由民進黨前主席蘇貞昌於序言中,直接提出「二階段潛艦建造」的構想。2014年9月則由主席蔡英文簽署公佈「第七號防衛藍皮書」《振興台灣核心軍事產業》,目標為研製6艘以上1500噸級新型潛艦。2016 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5月20日就任之後,隨即積極開始推動「自製潛艦」計畫。
台船公司於2016 年8 月正式成立「台灣潛艦發展中心」,似乎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真的開始了「自製潛艦」的第一步。不過實際上,這樣重大的建軍政策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和風險。
作者歷練潛艦十餘年,本書主要將針對台灣自1949 年開始擬定建造潛艦艦隊的思維為和構想,經過至今近70 年的演變,其中的戰略和戰術思維,建購過程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向美國提出軍售採購與協助的要求和結果。並針對2017年民進黨政府現行自製潛艦的計畫作為,做一個通盤性的研究分析,並進一步評估未來對兩岸軍事態勢可能的實質效益和影響。
章節試閱
眾所周知,潛艦的出現改變了原有水面大型作戰艦稱霸海洋的優勢(兩岸對此海軍專業用詞有別,不論是和動力或是傳統動力,中國大陸統稱「潛艇」;但是「台灣海軍」係以噸位作為區分,對於500 噸以下稱為潛艇,以上者為「潛艦」,以下均以台灣的觀點使用之)。
潛艦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都有極佳的表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潛艦可說完全被視為是水面作戰艦隊的輔助兵力,特別是俄國與法國把潛艦作為近岸防衛(海岸和港口)的兵力。1英國與德國則把潛艦視為作戰艦隊的水下隱密附屬品,其負責搜集敵方的艦艇和港灣情資、進行秘密偵察敵蹤,或做為防禦性屏衛,提供敵方行動之早期預警,甚至擔任佈雷的任務。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初期德國海軍運用潛艦攻擊敵國水面作戰艦艇以及運輸艦船,31914 年9 月22 日,德國以一艘老舊的潛艦在荷蘭海岸外擊沉英國3 艘水面巡洋艦,分別為「克瑞西號」(Cressy)、「荷葛號」(Hogue)及「阿包克號」(Aboukir),造成約1,300 人的死亡,不但引起英國整體艦隊的騷動,亦打擊了英國海軍的士氣。誠如當時邱吉爾所言:「艦隊很不自在。
她除了海上以外,找不到一個休息的地方。想想看,這是最難堪的事情,是對我們生存的終極制裁,沒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她的權威曾環繞全球,但是現在她已不再能有把握了。一般的想法是『德國潛艦已進到她們的港內。』…如今突然地,大艦隊在斯卡巴佛羅灣(Scapa Flow)就開始面臨潛艦的威脅。
警報已發了兩三次,危機高潮發生在10 月17 日。大炮開火了,驅逐艦在水上穿行,整個大艦隊在憤怒中急急忙忙的出海而去。」潛艦這種曾經為英國海軍部門將領所輕視,德國將領有所懷疑,且只在戰爭中暫時試用的武器,已經逐漸成為影響海洋戰略的重要兵力。4隨著戰爭的進行,英國海軍採取封鎖方式逐漸扭轉態勢,德國海軍為對抗英國的封鎖,遂採取「無限制潛艦作戰」,以封鎖英倫三島,進而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交通線,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德國以105 艘潛艦擊沉了840 餘艘協約國及中立國的商船,總排水量達144 萬噸。5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海戰中,美軍亦對日本航運實施「無限制潛艦作戰」,以破壞其海上交通運輸線,摧毀其海上運輸船團為目標,逐次削弱日軍後勤能量與支持戰爭之戰略物資。而在大西洋,德國海軍運用潛艦封鎖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切斷其航運為主要戰略目標,德國潛艦實行「狼群戰術」,全
面性攻擊同盟國的船團。6潛艦最大的優點是其具備的隱蔽特性,能在敵方無法探獲的情況下接近發起攻擊,這對於當時水下探測技術落後、沒有可對付潛艦作戰經驗和手段的水面艦船,自然存在高度的危險。7近代,最經典的潛艦作戰案例,無非是1982 年在福克蘭群島戰役(阿根廷稱其為福克蘭群島)所發生的海戰。在此次英國與阿根廷的作戰中,雙方都出動潛艦,阿根廷海軍勇2 艘德制的209 型潛艦,不過其中一艘「薩爾塔號」(Salta)故障進行維修無法參與作戰,另一艘潛艦「聖路易斯號」(San Luis),僅憑藉其自己對抗英國皇家海軍。該潛艦不僅促使英國海軍特遣艦隊和反潛直升機發射近兩百多枚反潛彈藥進行偵測和攻擊卻未能成功命中。據統計,英國皇家海軍至少派出10 艘護衛艦或驅逐艦和至少1 艘直升機航母執行反潛作戰。1982 年5 月1 日「聖路易斯號」潛艦偵測到英國皇家海軍的2 艘反潛護衛艦「輝煌號」(Brilliant)和「雅茅斯號」」(Yarmouth)。「聖路易斯號」潛艦在距離9 公里處,發射了1 枚SST4 型魚雷,但發射後導線就斷了。英國海軍「輝煌號」護衛艦發現攻擊,立即與2 艘護衛艦及其反潛直升機迅速尋找「聖路易斯號」,並投射30 枚深水炸彈和多枚魚雷,但並未成功命中「聖路易斯號」。相對的於第二天也就是1982 年5 月2 日,英國皇家海軍的潛艦「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擊沉了阿根廷7,069 噸的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ARA General Belgrano),造成323 名官兵陣亡。自此整個阿根廷海軍水面作戰艦艇都退回到沿海水域和基地內。形成「聖路易斯號」必須孤軍作戰局勢,1982 年5 月10 日「聖路易斯號」在福克蘭海峽北部航道發現英國21型反潛護衛艦「利箭號」(Arrow)和「活潑號」(Alacrity)。在距離活潑號護衛艦約5 公里,發射1 枚SST 4 魚雷,但導線斷掉再次發生失誤。據分析當時魚雷實際上擊中了利箭號護衛艦拖曳的一個誘標。如果,阿根廷「聖路易斯號」能成功擊沉英國水面作戰艦,甚至威脅英國航空母艦,那戰局就可能發生巨大的轉變。8美國前海軍中將湯姆賴安(Tom Ryan)在一次訪問中簡單明確地整合戰術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戰術補足技術的缺陷,技術充分增進戰術。」潛艦的價值在於隱密,當水面艦未能偵獲潛艦發起攻擊時,潛艦早已進入攻擊狀態。
最近的典型案例:英國海軍擁有幾10 年長久的反潛作戰經驗,然而在福克蘭群島衝突中表現並不好,儘管消耗近200 枚以上的反潛武器,卻仍然無法制止一艘阿根廷潛艦的攻擊。如果不是阿根廷209 型潛艦的機械或電力發生故障,英國特遣艦隊的水面艦或許可能就是20 世紀首次遭柴電潛艦擊沉水面艦的國家。
眾所周知,潛艦的出現改變了原有水面大型作戰艦稱霸海洋的優勢(兩岸對此海軍專業用詞有別,不論是和動力或是傳統動力,中國大陸統稱「潛艇」;但是「台灣海軍」係以噸位作為區分,對於500 噸以下稱為潛艇,以上者為「潛艦」,以下均以台灣的觀點使用之)。
潛艦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都有極佳的表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潛艦可說完全被視為是水面作戰艦隊的輔助兵力,特別是俄國與法國把潛艦作為近岸防衛(海岸和港口)的兵力。1英國與德國則把潛艦視為作戰艦隊的水下隱密附屬品,其負責搜集敵方的艦艇和港灣情資、進行秘密偵察敵蹤,或...
目錄
第一章導論
1.1 研究問題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台灣計畫建購潛艦的歷史過程
2.1 台灣建購潛艦的歷史階段
2.2 第一階段:武昌計畫
2.3 第二階段:水星計畫
2.4 第三階段:劍龍計畫
2.5 台灣過去建購潛艦的機會與錯失
2.6 小結
第三章台灣發展潛艦的戰略目的與戰術作為
3.1 台灣軍事戰略的轉變和兩岸海軍主戰兵力之發展
3.2 中國以武力奪取台灣可能的作戰階段、層次及因應作為
3.3 足夠潛艦成為台灣「有效嚇阻」的關鍵兵力之一
3.4 台灣如何以潛艦建立發揮有效嚇阻性能力
3.5 小結
第四章台灣潛艦作戰的效益分析
4.1 預估雙方未來可能發展的能量
4.2 分析評估之相關假設
4.3 潛艦作戰嚇阻能力之推估
4.4 小結
第五章台灣建造潛艦的經費需求和風險、以及建造能力分析
5.1 建購潛艦的預算需求
5.2 台灣防衛預算資源配置的不足與可能形成的排擠
5.3 台灣潛艦建造策略存在的投資風險
5.4 台灣自製潛艦影響因素分析
5.5 現行民進黨所評估的潛艦建造能量
5.6 台灣建購潛艦之思維與可行性途徑分析
5.7 小結
第六章重新檢視台灣建購潛艦的思維與務實策略
6.1 台灣到底需要建購多少潛艦
6.2 南韓天安艦遭擊沈對台灣軍事戰略的啟示
6.3 台灣就內部潛艦技術研發現況與建造小型潛艦的可行性評估
6.4 美國智庫專家、學者提出的建議
6.5 小結
第七章台灣自製潛艦推動情況分析
7.1 內部產能凝聚與可行性評估階段
7.2 籌畫準備與國際招商階段
7.3 建造開始執行階段
7.4 台灣自製潛艦招標過程出現的爭議與風險
7.5 小結
第八章由層次分析觀察:中美關係下,台灣建購潛艦的機遇
8.1 層次分析(Level-of-Analysis)理論概念
8.2 台灣建購潛艦的演變
8.3 未來可能的發展分析
8.4 小結
第九章綜合分析與結論
9.1 台灣所認知未來兩岸可能的威脅
9.2 面對台海戰爭,台灣潛艦出擊只有一次攔截機會
9.3 潛艦作戰效益評估
9.4 台灣現行建造潛艦的迷思
9.5 潛艦建造技術系0 與1 無法模糊
9.6 現行的規劃耗時耗財又不及效用
9.7 台灣應推動近海潛艦的研發
9.8 台灣發展近海型潛艦的利基與方向
9.9 未來發展的可能變化與分析
9.10 結 論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網路資源
第一章導論
1.1 研究問題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台灣計畫建購潛艦的歷史過程
2.1 台灣建購潛艦的歷史階段
2.2 第一階段:武昌計畫
2.3 第二階段:水星計畫
2.4 第三階段:劍龍計畫
2.5 台灣過去建購潛艦的機會與錯失
2.6 小結
第三章台灣發展潛艦的戰略目的與戰術作為
3.1 台灣軍事戰略的轉變和兩岸海軍主戰兵力之發展
3.2 中國以武力奪取台灣可能的作戰階段、層次及因應作為
3.3 足夠潛艦成為台灣「有效嚇阻」的關鍵兵力之一
3.4 台灣如何以潛艦建立發揮有效嚇阻性能力
3.5 小結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