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寄惠綿
齊邦媛
惠綿要出新書了,新書必有新境,她已經進入了自己尚未全然察覺的歡愉之境了。
行、止、坐、臥,仍是處處危機,充滿了挑戰,但是她以天生的智慧與堅持,由匍匐到站立,已在學術的石階上站穩,她的手裡高舉著自己的一炬之火了。在她火炬照亮的一些幽深角落,有許多人重振勇氣,找到一生美好的道路;她適時的安慰勸勉,勝過別人的十倍鼓勵。這把萬年不滅的火炬,由我的導師引來,傳到惠綿,竟回身照亮了我,償平生大願,寫《巨流河》,長跑四年的霜雪之途!
在此書中雖可看出惠綿隱隱約約有對美好事物無常的焦慮——親人的聚散,朋友義道之常存——但是她也有足夠的智慧自我安頓。人生的種種無常如行路難,只因「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必須像她的好友碧惠所言,人間凡事,如朋友的義道,是一種自我期許,不求回報的;人生的無常,如四季循環,都是自然的。
全書以學生篇「福氣寶寶」壓卷,不僅是寫教育生涯的點滴,也是寫她滿心的歡愉。人世間種種因緣所成就的經驗與際遇,無論是個人念力或耐力,皆非憑空而來;大多是以她自己的缺憾發揮了人性的良善與關懷,而後在這些青年人身上看到傳承。莘莘學子以不同的方式為她所做的一切,固然讓她心中充滿感恩,但實際上也是她生命意願的延長。
寫於二○一○年一月十八日
推薦序二
忘形運命順人天
曾永義
記得二○○○年初,亞細亞出版社為惠綿舉辦《用手走路的人》新書發表會,特別請我這位指導教授開場說幾句話。會場擠滿人,我卻很嚴肅的說:「希望這樣的書名,惠綿最後一次使用。在我心目中,她一點都不形殘,她教書最受歡迎,做事最認真完好,論文備受兩岸學者肯定。她比任何手足正常的人還俐落,她能於齋中坐忘,那會顧及軀體不全而自哀自憐!」
我說完話就趕著去上課,根本不理會惠綿的感受和場上的反應。
惠綿自從跟我治戲曲學以來,我就這般嚴酷的對待她。她可以在師母面前絮絮叨叨、哭哭啼啼,但絕不能讓我知道有一絲的軟弱氣餒。否則,我準會呵叱:「退避找藉口,會是我的徒兒嗎?」然後重重的摔下電話。
惠綿染患嚴重的小兒痲痹症,苦難纏身,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不是常人所能想像。她幼小時雖用手走路,但國中後她使自己站起來。在趙國瑞老師呵護下,考上高中,考上大學,而碩士班,而以榜首進入台大中研所博士班,而一九九四年她以最高票留系任教。則惠綿又豈是常人所能望其項背。就因為惠綿是「非常人」,所以二十幾年來,我對她亦師亦父,就以非常人來磨練她。
人生很複雜,光「自我」就有五個不同的類型,那就是形骸我、知慧我、德性我、空靈我、趣味我。
所謂「形骸我」就是拘泥五官四體所構成的那個形骸才是「真我」;所謂「知慧我」就是執著「真我」之所以體現,乃因為具有可以分辨的知慧;所謂「德性我」就是以為人為萬物之靈,乃因為天生有善良的德性,此善良之德性實為「真我」;所謂「空靈我」就是看透人生本然無一物,「真我」之體現,乃因為心性的空靈;所謂「趣味我」就是體悟世界其實充滿趣味,那個可以領略宇宙萬物趣味的我才是「真我」。
人世間的「自我」,何止以上五個,因為大千世界,人面不同有如其心。但若據此觀察,則「形骸我」最不足取,因為人一拘泥於形骸,於是生老病死傷害所導致形骸的成毀消長,便對這個「我」產生無限的惆悵和憂懼。而「知慧我」、「德性我」,我愛其積極的美質;「空靈我」,我也愛其清明朗照的境界;而我欲執之以往的則是「趣味我」,因為其間乃真能「民胞物與」,乃真能「博大均衡」,而「知慧」、「德性」、「空靈」的美質亦自在其中。
就因為「形骸我」一無足取,而陷落其中的人最多,何況惠綿幾乎天生形殘。於是乎我要惠綿負責「關漢卿國際學術會議」的論文集出版,勒令她十個月內成書付郵。我同意她在我赴史坦佛大學訪問的暑假期間,帶領學生為我整理長興街三樓宿舍的藏書。我要她陪我到韓國,到北京去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她也要發表論文。……還有我不許她為自己找任何藉口。於是她拄著拐杖在台大早上八點鐘的課堂上侃侃而談,學生座無虛席。她關愛學生無微不至,打消了一個學生自殺的念頭。她在北京的崑曲國際研討會上,睛睬四射,使人欽佩其見解,嘆服連珍藏在上海的孤本資料也蒐羅得到。她的論文一篇篇的發表,書一本本的出版,年年都受國科會的肯定。她的臉龐溫潤如三春的陽光。
莊子說:「養志者忘形。」惠綿就是在嚴苛的磨礪之下,培養了極為堅毅的心志,無思無慮於小兒痳痹症的形殘,從而運轉生命行於坦蕩的路途,實現了同於大通的自我。這樣的自我,使她從齊邦媛老師那裡,體悟了「佛曰: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的真諦。從柯慶明教授那裡領會了「大破大立、與人為善」的「心靈家法」。從何大安教授的「《易經》終於未濟」實踐了「以慎辨物」的立身處世之道。從有如聖人一般的趙國瑞老師身上,享受了長年的「愛在行止坐臥間」。而周遭的師恩親情友情人情成了她生活的豐富內容,也煥發了她生命燦爛的華采。
惠綿在教學研究之餘,喜歡以散文書寫周遭的師恩親情友情人情,她的散文承載著人世間最溫馨感人,最自然真摯,而最多姿多韻的人際境界;惠綿悲天憫人,信守道義的性情襟抱也洋溢其中。她以「愛如一炬之火」作為書名,可見人間無盡的愛,是她要表達的旨趣。她將全書分作四卷,卷一天倫篇、卷二師長篇、卷三朋友篇、卷四學生篇,正是這四種人際關係的全面觀照。她處處流露感恩之情,也令人處處飽含淚水,而這淚水是感同身受的愉悅。她不用濃彩重墨,只是淡淡嬝嬝的寫來;而其描摹與刻畫,就教人覺得人物情境宛然在眼前。她偶然也流露些學養,引經據典抒發一番,而無不見解明達、感悟深刻。讀了她這樣的《愛如一炬之火》,較諸前作《用手走路的人》,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我仔細推敲惠綿所以能臻於此的緣故,忽然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忘形運命順人天」。因為忘形,她破除了小兒痳痹的障礙;因為運命而不為命所運,她不停的奮鬥向前;因為順天而不逆人,所以物我相得、人人相親。不知惠綿以為然否?而我既是為師的,仍要以此與惠綿共勉。
序於台大長興街宿舍
二○一○年元月廿八日晨
推薦序三
火傳也,不知其盡…
柯慶明
李惠綿教授經過多年艱困的奮鬥,除了早已是國內舉足輕重的中國戲曲研究學者,更是國立台灣大學實至名歸的「教學傑出教師」。這本文情並茂的散文集,既呈現了她,因自幼罹患小兒痲痺症,困而學之,一路攀登學術高堂的艱辛與恆毅;同時亦展示了她以通識的教學而轉成度化學子的人師,春風化雨的愛心與眼淚。
雖然不少的篇章是來自她為《國語日報》「愉快人間」專欄的撰文,但一方面加以擴充改寫;一方面追記了許多日後的發展,我們就等同於看到了,一個以她的蘭心蕙質之善感與妙悟所捕捉的,悲欣交集,笑淚並濺,完全為人情輝映所充滿的溫馨世界。既可視為絕佳的「自傳」書寫;亦是我們身處其中的時代文化之另一種見證:終究我們是一個由許多奮力向上與充滿愛心的人們所組成的溫暖社會。所以這本書以她習自齊邦媛老師所傳,吳宓先生筆書:「佛曰: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的「愛如一炬之火」為書名,自是饒有深意。
本書中,由於多年的鑽研浸潤與教學相長,她的識見更加開闊,文筆更加老鍊,其敘事誌人,善能反映個性、表現情意,因而其「言有物」,自足感人;在「言有序」上,則更得韓柳歐蘇等古文大家筆法之妙,簡潔扼要而境界全出,其雋永餘韻,令人低徊;尤其以平生所習古典詩詞,作畫龍點睛的提挈,更有貫通古今之趣。
李惠綿教授,是我與淑香僅有的,夫婦兩人在同一學年同時教導同一班學生之頂尖人物,因而同時與我們夫妻相熟,像「家裡的孩子」。她不但天資聰慧,而且好學深思,雖然行動不便,但持其志不挫其氣,多年來總以為她,正是《老子》所謂:「強行者有志」的典範。我們看著她一路遭遇各種病痛、橫逆,但卻能以感恩之心,領獲各種關愛之情;終至自成「一炬之火」點燃照亮眾多的莘莘學子,令我們既憐惜又慶幸,既欣慰又敬佩。本書亦將如她先前的《用手走路的人》一樣,繼續感動與啟示廣大讀者們……。
在先睹本書,為之先行感動之餘,有兩點感想,要提供給惠綿參考。一是經由本書各篇看來,惠綿似已充分掌握了「有情世間」的種種情味與其間的奧義。但有一個點到為止,溢出的妙趣,既見於〈愛在行止坐臥間〉文中「春之使者」所描述:趙老師「綠手」栽培的陽臺上之「璀璨的花園」,讓她「重拾生機」;亦見於〈夜櫻〉,她和張老師共賞「玉壺光轉,櫻紅滿徑」之際的「悠然神往」。換句話說,就是要多體會玩賞《莊子》所謂:「天地有大美」的智慧,「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在「不遠」之「處」,隨時掌握另一種「會心」。
另一則是想到《老殘遊記.二編》,討論的「名者,命也」,回首平生看來,或亦可有深義;雖然初生取名之際,父母有何用心,往往不得而知。但就惠綿而言:「惠」字,原有恩慈之意;又因常借作「慧」而有「智慧」之義。而「綿」則自「綿綿瓜瓞」,早已喻示其滋生蔓延,無窮無盡,所以說:「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讀了惠綿這本「回首向來蕭瑟處」,「山頭斜照卻相迎」,卻又以「愛」為名的散文集,惟願惠綿常如此書所顯示的境界:
恩慈無盡,智慧無窮;因而,福澤無盡,喜樂無窮……。
是為序。
於臺大國青大樓研究室二○○一年一月三十日
代序
度化的眼淚
我有身痛的眼淚、悲傷的眼淚、感動的眼淚、喜極的眼淚,從沒想過還有一種度化的眼淚,來自我的學生小雨。
小雨天資聰穎、善於思辨,大一因緣際會選到我的國文課,閱讀老莊的課堂上,她總有出人意表的想法。大學期間,擔任我的助理,助我良多,畢業後一直保持聯繫。有一次她來看我,見我神情落寞,試探我是否有可以幫忙之處。我說:「這段日子出現新的病症,身體一直挫折我的意志,如果失去活下去的勇氣,誰也幫不了我吧!」她沉吟一會兒,以輕緩的聲調回應:「如果老師真的這樣選擇,那麼您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種種奮鬥與堅強,對於那些您曾經幫助過的人,曾經發生影響力的人,不就一瞬間將他們藉以生存的信念一舉瓦解了?」此時我看到小雨的清淚從兩邊的臉頰滑下,這是我首次看到向來冷靜理性的小雨流淚,這也是我第一次驚覺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僅止於個人。
我們各自忙碌,期間兩、三年沒有訊息。有一天週末晚上七點左右突然來電話,努力維持平穩的聲調:「老師在忙嗎?我沒地方可去。」我聽得懂二十七八歲的大人沒地方可去的意思,小雨顯然遇到困境前來叩門。我立刻回應:「怎麼會沒地方去?到我這兒坐坐吧!
那晚,小雨漫無方向零零碎碎說了許多話,直到子夜十二點多,仍然沒有說出根本問題之所在。我非常困倦,沒有催促,凌晨一點鐘離去時,我叮囑:「摩托車慢慢騎,到家一定要打電話報平安,否則我無法安睡。」第二週她又來電話:「老師!我可以再去與您聊聊嗎?」我說:「可以,但要讓我具體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一次我勾勒出事件的輪廓,朋友輕忽她的感情,讓她覺得活不下去。敘述過程中她使用的主語是「朋友」,我隱約猜測這位朋友的性別而不明問。我轉移話題追述自己與朋友溝通失敗的經驗,觸及痛處,一直落淚,我哽咽問:「如果是朋友先放棄情義,你不捨又可奈何?小雨,無論多難,都要找回自己感情的尊嚴。你當初選擇走入漩渦,如今也可以選擇跳脫,一定要努力上岸。你曾經勸我豈可一瞬間將他人藉以生存的信念一舉瓦解,而我也一再炫耀你這段動人的心靈語言,你要讓我是神氣的驕傲的,而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戚……。」小雨悠悠地說:「原來老師是用自己的眼淚度化我們。」
在寧靜的夜晚,窗前燈下,「度化的眼淚」如神來之筆,如畫外之音。小雨讓我肯定生命「苦難」的意義。此後幾年,我自許用眼淚度化學子,成為堅忍的動力之一,直到二○○九年五月另一個學子李佳「誤選誤撞」進入我的教室,改變了我的思維。
大一國文「小說戲劇選讀」的課堂上,我從一齣新編京劇和學生討論追尋生命的「位置」,話及自己總是在夢裡尋找位置的經驗,或在搖搖晃晃的火車廂,或在莊嚴宏偉的戲劇院。一個是年少歲月搭火車南來北往的記憶,一個是生活中最常出入的場所。夢中不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是與他人座號相同,原以為買了票就無須煩惱自己的位置,沒想到還是得去尋覓借位。夢境似乎是現實生活的投影,我曾經應邀擔任某國立大學碩士論文口試委員,騎著三輪摩托車前往,誰知校警攔阻。他說,你這種車子不可以進入校園。我以為口試委員聘任書或教師證可以代表我的身分和位置……,說到此處濕了眼眶。那天晚上收到李佳一封長長的電子郵件,她這樣寫:
我想,正是因為這個世界對你如此嚴苛,所以你更應該愛你自己。……。從你的短髮、堅毅的雙眼、端正的五官、變形的手臂、動過刀的脊椎、萎縮的雙腿、承載著你的輪椅,以及你那顆炙熱而清澈的靈魂,李惠綿是這麼的美,請你好好地擁抱她,微笑地對她說,你受苦了。……當夢中的火車目的地是生命終點,而夢中戲台上演的戲叫作人生時,那麼不用找了,一定有你的位置。何況你的存在已經不可抹滅,因為你存在於每一個愛你的人心底,那裡有你的位置。
這些扣人心弦的文字,讓我淚水直流。我在那些微不足道的人身上找不到位置,因此耿耿於懷,卻看不見自己在愛我的人心底早已有了位置,李佳直言懇切的勇氣,讓我驚喜。第二週講解莊子「形殘神全」的觀點,我問,覺得自己是「形全神全」的人請舉手,居然寥寥無幾。當晚她又來信:「相對於嘲笑你的人而言,你只是失去了雙腳行走的能力,但那些人所失去的,卻是身為『人』的一顆心。因此只要你願意舉手說你形全神全,你就是,問題在於你有沒有勇氣?」我一直認為能達到形殘神全的境界,就可以給自己掌聲,卻從沒有想過可以高高舉手說「我是形全神全的人」。而今一個十八歲的女孩,給五十歲的我一種理直氣壯的聲勢,李佳莫非是前世的知己,轉世為學生身分前來度化我?後來李佳告訴我,寫信的時候是哭著的。猛然驚覺在大學的殿堂上,不止是我度化他們;這些膽識俱全的莘莘學子,何嘗不是回身過來以眼淚度化我?
師生之間可以彰顯互相度化的意義,乃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而回首過往一路行來,度化我者還包括家人、師長、朋友,我在圓心,他們在圓上,如四方輻輳,助我畫出一個閃閃發亮的圓,圓圈之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火種,恰似齊邦媛老師轉贈的話語:「佛曰: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這個典故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章〈喜施獲福〉,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這本散文集呈現的就是我與書中真實人物愛的呼喚與交流,我們心中各有火把,互相取暖互相照亮,不曾因給予而減少,甚至是福緣綿綿,因此決定以《愛如一炬之火》為書名。
這本散文大多數為《國語日報》副刊而寫。「愉快人間」專欄始於二○○一年三月,停刊於二○○八年五月。第一篇〈ㄋㄟㄋㄟ補給站〉描寫如師如母的趙老師為我購買新餅乾,幸福洋溢。最後以〈愛在行止坐臥之間〉,再寫師生深厚情緣,為專欄劃下句點。感謝曾師永義開闢專欄,讓我學習用喜樂治療憂傷;《國語日報》提供方塊園地,讓我得以與讀者分享生命中點滴溫馨的世情;而湯芝萱主編在第一線收稿閱讀,給我諸多誠摯的建議與溫暖的回應,她是一位人情濃厚的主編,我們因此成為另類的「以文會友」。
雖然專欄每篇字數受限八百至一千二百字之間,但七年多來已累積了相當的分量,我常常想,這些文章應該可以結集成書吧!只是不知道可以落腳何處?因此當九歌出版社邀稿時我喜出望外。承蒙蔡文甫社長提攜,《用手走路的人》於二○○五年增訂,猶如孤兒再度被收容。九歌出版社在蔡社長的領導之下,對身體不自由的寫作者,有諸多實際具體的鼓勵,遠甚一切表象的口號,凸顯其關懷的視角,超越世俗。而今再度蒙受蔡澤松副社長厚愛,由陳素芳總編輯正式邀約整理文稿,何靜婷副總編輯二度提出具體修改建議,一併致上萬分謝忱。對我而言,九歌出版社亦如一炬之火,照亮我的文字生命。為了不負賞識,舊稿大多進行潤飾或改寫;即使舊稿並無增刪,如有特殊感悟,也以「後記」增補,例如〈五十九分〉,聲韻學何大安老師看過之後,以《易經》開示,讓我豁然開朗。特別要說明的是卷四學生篇,書寫他們與我當時交會的事件,如今已隔多年,我逐一尋訪他們的去處,遂於各篇加上「後記」,註明日期,再寫其蛻變。我猶如一個園丁,一一回首這些曾經灌溉的花樹,欣然見其茁壯成長。他們或許因為我適時給予一些養分得以轉機,但他們各自的才華與努力,堅執與不棄,讓我更覺可敬可佩,甚至往往回身過來幫助我,成為我精神上的柺杖。
此外,針對舊稿也做了大幅度的整編與創作。首先,將同一個人物或相同事件整合為一篇,增補文字聯絡貫穿,使其首尾完整,例如象徵美麗鄉愁的台南粽子和碗粿,以〈年節的儀式〉概述母親李張彩蓮女士精湛純熟的廚藝及母愛的堅持。以〈夢中的微笑〉特寫父親李錦文先生晚年著迷伴唱機,過年歡聚時點選「媽媽!我想您!」而老淚縱橫。透過生活事件串連〈愛在行止坐臥間〉,呈現趙國瑞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以〈戲曲領航者〉呈現指導教授曾師永義的栽培提攜;以〈小人物大推手〉描寫協助我改善教學環境的張高雄老師和郭碧娟小姐,尤其是張高雄老師嘉惠台灣數百位身心障礙者,成為實際改善我們生活的大推手。以〈天使搭橋〉串聯台北醫學院三位學生協助我出入家門的義舉善行。以〈空缽〉重現遠赴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高國傑,千里之外夢見母親捧心呼痛,卻是母親罹患心臟病的真實徵兆。
其次,以原本短篇為基礎擴大書寫為長篇,〈一堂課.一炬火.一世情〉書寫齊邦媛老師對我知重疼惜之情。〈往日崎嶇還記否〉送給悲憫純善的二嫂,她任教小學,實踐自由快樂的教育精神,以及嫁入尋常百姓李家度過的甘苦,都令我為之感念動容;其中提及我的治療師李桂枝老師,為我進行多次的「家族排列」治療,感謝她讓我的心靈脫胎換骨。〈遺世獨立二姑娘〉寫給定居台北的二姊李美琴女士,我在她身上體悟到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野鴿的春天〉寫給相識相知三十年的張碧惠,她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女俠,一路情義相護。
其三,專文書寫生命中兩位很重要的師友,一位是大一文學啟蒙的柯慶明老師,一直視我為柯家的孩子而傳授許多〈心靈家法〉。一位是將近十年來為我調養身心健康的治療師,〈傳奇女毉〉敘述魏可風運用「能量療法」為我療傷止痛的神妙與驚奇,皆是真實。上述重新整編、擴大書寫及專文創作的文章,因為人物的重要性和事件的豐富性,必須有較多文字的鋪排,相較其他篇幅長得多,等同新作,我都刻意標註寫作日期。
另外有兩篇無法納入四卷之內。〈永遠的第一夫人〉描寫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創辦台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收容一九六○年代前後的小兒痳痹病童,給予免費的治療與復健,我蒙受恩澤,得以拄杖站立行走,因而拜識趙國瑞老師,改寫一生的命運。蔣夫人以一炬之火的大愛重建數以萬計病童殘破的人生,這篇文章當然要安置在卷首之前。另一篇〈風雨之旅〉體現恩師、朋友、學生三種關係的助力,他們聯手在我的生命劇本編寫嶄新的一頁,放置在卷尾之後,印證「愛如一炬之火」的襟懷可以創造奇蹟。人生因緣,固然有緣起緣滅,但我相信,愛與喜悅永不止息。
傳說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這是「鮫人泣珠」的神話。我聯想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的詩句,原來詩人擁有珠的光華與堅實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鮫人哭泣的眼淚變化而成。凡塵肉身如我,體悟「他度」、「度人」與「自度」的生命意義中,恰似「照之有餘輝」的月光,也有「攬之不盈手」的眼淚,但願這些度化的眼淚已然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明珠。
李惠綿 寫於坐忘書齋二○○九年九月十八日
楔子
永遠的第一夫人
一九六○年代左右的台灣,小兒痲痹瘋狂大流行,數以萬計病童,因運動神經受損的後遺症,一生形殘。感謝上天,讓我在重度殘疾之餘,猶有健康的雙手可以匍匐而行。
小學六年級,有天放學回家,沉靜內斂的父親喚我前去,臉色凝重:「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寄來通知單。台北很遠,妳這麼小,我們非常不忍心,去或不去由妳自己決定。」我毫不猶豫回答:「我要去台北!」父親沉默不語,支持的力量寫在微皺的臉龐,紅了眼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流淚。
事實上,引領我進入振興是諸多因緣的匯合。大姊畢業回到家鄉小學台南縣下營國小,同校李老師的妹妹在振興任教,得知振興醫療團隊巡迴至台南省立醫院招收小兒痲痹病童之訊息,以輕中度殘障而品學兼優者優先入院治療。導師在成績單評語欄上極力讚賞我的文學造詣,大姊請託李老師大力幫忙,母親尋求村裡的醫生強力推薦,我才有機會到省立醫院接受會診。母親背我從鄉下坐公車轉火車,再走一大段路抵達醫院,累得熱汗淋漓。從四年級一直等到六年級上學期,終於收到入院通知。為爭取治療契機,得要這麼多雙推手,人生的劇本究竟是上天主筆?還是人為撰寫?
到了振興,醫生問診後直接宣判我重度殘障,必須終生坐輪椅。我以一種千里長征的氣概,散發炯炯有神的眼光,用非常堅定的語氣立即反駁:「我不要坐輪椅,我要站起來!」感謝這位我不知其名的主治醫師,是他聽到一個小女孩雷霆萬鈞的訴求,為我安排一切醫療。否則我將一生伏地而行,如今亦不能站在講台上傳道授業。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的成立,醫療團隊的專業,助我得以發揮自由意志,填寫人生選擇題,扭轉命運。
如果沒有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將關愛的視角放置在一群小兒痲痹病患,展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大愛,以財力、物力、人力創辦振興,從手術矯正、物理治療、復健訓練、輔助用具等醫療方式,幫助病童重建肢體殘破的人生,我焉能從台南鄉下一個清寒家庭,進入這唯一免費的醫療機構;並以一年的時間,從匍匐於地,進而創造穿著背架支架、拄杖行走的奇蹟?正因接受振興的治療重建,我才能鍛鍊披荊斬棘的工夫,開啟奮學求知的生涯。推而想之,當年數以萬計的病童,而今也都在不同的人生軌道散發光熱吧!
記憶中,振興一年見過蔣夫人數次。每隔一段時日,她總會來探望院中孩童,老師集合我們安坐於「圓中心」。這是振興精心設計的圓形建築,場地寬闊,圓頂高挑,是我們每日三餐及活動遊戲的場所。東西南北四方各有一門,可由不同的門進出。圓外四周教室環繞,圓內設有一張一張收放自如的長桌。夫人沿著長桌,緩步環繞,輕聲細問,笑容可掬。霎時,圓中心光芒萬丈,猶如聖母馬利亞降臨。
每年聖誕,夫人必來共度佳節,晚會節目都由院中兒童表演,聖劇是必備節目。那年聖誕節,在教育組主任趙國瑞老師指導下,搬演聖劇、獻唱聖歌,朗誦趙老師創作的感謝詩篇,我參與演聖劇、唱聖歌。不識愁滋味的年少,竟在日記上寫下這樣的結語:「此後要再與夫人共度聖誕節,已經不可能了。這是我一生的回憶,最難忘的一天。」
不只是一生難忘的回憶,有幸成為趙國瑞老師的學生,更是一生重大的轉捩點。趙老師從日記發現一個怨天尤人的女孩,往後課餘之暇,經常約談在圓中心,進行心理輔導。那兒成為師生二人相對而坐、溝通深談的「圓心」。從此,鬱鬱寡歡的女孩綻露笑語。人生行路,扶持至今,引領我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趙老師再造之恩,也是因夫人輾轉牽引而成。
回首蔣夫人在我生命中引發的作用力,應該說是一種恩典,一種神蹟!夫人幾度蒞臨振興,我不曾有機緣與之握手晤談。對我而言,夫人是只能遠觀的美感距離,是間接而幾乎不存在的關係,可是夫人卻成為直接改寫我命運的推手。
中年之後,歷經世情冷暖,逐漸放下「永恆」的執念,轉而體悟掌握「當下」。李白〈月下獨酌〉詩曰:「醒時同交歡,醉後各自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所謂「無情」並非木石其懷,而是來自莊子:「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一旦安於自然之所授,不作人為的追求,可免因好惡、是非、物我等種種理障而「內傷其身」。能臻於此境者,自能不為人情羈絆而鑿性斧身。正因為詩人李白可以充分品味當下與月影交歡的喜悅,因此無須感慨醉後各自離散的惆悵,這一轉念,才能進入「永結無情遊」的境界。
李白轉用莊子哲學思維於詩境,讓我體悟,原來「永恆」不存在於世間之情,而存在於文學殿堂與藝術天地之中。追懷蔣夫人,感念振興,記憶深處依然是她風華絕代的神韻氣度。猛然驚覺「永恆」竟也存在於近代史上這位遺世獨立、美心善容的絕代佳人。
人,沒有永遠的形體和青春,也沒有永遠的權勢和財富;然而蔣宋美齡女士創造的社會福利與生命事業,是昊天罔極的恩典,成為歷史永恆的女性典範。她展現的大愛猶如一炬之火,是我心中永遠的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