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林良
書寫美好的人生故事
林良先生以兒童文學為職志,為兒童寫作逾半世紀,致力發揚「淺語的藝術」,迄今筆耕不輟;以兒歌、童詩及散文見長,讀者多暱稱他為「林良爺爺」。閱讀林良先生的文字,如親見其人,語氣和藹慈愛,令人如沐春風。
本輯選錄林良先生對親情的感性流露、對友情的真摯抒發、對世情的深刻梳理,取材廣泛;不僅呈現作者對生活經驗的體悟與分享,同時也含括對自然事物與社會關係的觀察與分析。
作者在〈母親的智慧〉和〈舅爺〉兩篇,對於父母長輩的慈愛與信任,表露為人子嗣的感念與孺慕之情;而〈坐火車〉和〈划船〉兩篇,則描述自己與女兒的童年歡欣,滿載為人父親的喜悅與舐犢之愛;透過這些篇章的時光流轉、身分改變,讀者可以體會不同世代對於子女在教養態度與方式上的異同。又譬如作者在〈餞別〉中所描寫的那個為童年友伴豪氣慷慨的童子軍,與那個年輕氣盛在〈那隻熊〉裡看不慣同僚教育理念的小夥子,兩者性情相仿似乎有跡可循。懷舊憶往、抒情達理自是作者作品特出所在,隨筆散寫家庭瑣事尤其精采,從家人〈洗澡〉的揖讓政治到〈女園長〉豢養寵物的勞役管理,筆調幽默、妙趣橫生;而記錄初為人父圓滿喜樂的名篇〈小太陽〉,內容歌頌新生的燦爛美好,最是讓人感動莫名。
這些文章創作的初衷極其單純,誠如作者自陳:像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很想把自己所經驗過的、許多美好的「人生故事」講給孩子聽。這些作者口中沒有情節高潮迭起的故事,以握槳划船、緩緩過渡的方式,在月光織錦、水聲喋喋中娓娓道來。
林良先生在〈海的孩子〉裡回憶兒時從閱讀踏上寫作之路的歷程,自剖最初離鄉背井,在輪船甲板上遠眺遼闊大海,湧現探險世界的豪情;懷抱這樣的豪情壯志,確實為林良先生開創了豐富的書寫人生;閱讀這樣開闊的人生,也激勵少年讀者揚帆啟碇,航向屬於自己的一面海洋。
林文寶
序
與小讀者談心:
我喜歡小孩,也喜歡寫作
親愛的小朋友:
我是林良,也就是你手裡拿的這本書的作者。
我年輕的時候,許多小朋友都喊我「林叔叔」。後來我當了爸爸,他們就喊我「林伯伯」。現在我當了祖父,他們就喊我「林良爺爺」。「林良爺爺」就成了我現在的名字了。如果你問我喜歡不喜歡這樣的名字,我的回答是:喜歡。
有小朋友問過我:「你喜歡不喜歡小孩子?」當然喜歡。我從小就喜歡跟我的弟弟妹妹、表弟表妹一起做遊戲。在小學讀書的時候,我喜歡我的同學。我十九歲在小學教書的時候,我喜歡我班上的小學生。後來在報社工作,我喜歡同事的小孩。許多年後,這些小孩都當了爸爸媽媽,我又很喜歡他們的孩子。還有,我自己也有孩子,我也很喜歡我的孩子和「我的孩子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孫子。我的小朋友夠多了吧。
有小朋友問我:「你小時候快樂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很快樂。我七歲以前住在日本的神戶,家裡很有錢,吃好的,穿好的,還有許多玩具。七歲以後,回到老家廈門,過的還是有錢人的生活,吃好的,穿好的,還有父親買給我的許多書,幫我訂閱的許多兒童雜誌,過的日子好快活。一直到小學畢業,中日戰爭爆發,我們開始逃難,成為難民。我的快樂童年就這樣結束。家裡開始鬧窮,有時候衣服破了買不起新的,有時候還要挨餓。不過不必為我擔心,那已經是我的青少年時代,受受磨練是應該的,也正是時候。
有小朋友問我:「你為什麼會喜歡寫作?」
我喜歡寫作,是因為看書。書好像是我的朋友,又好像是我老師。書讓我學會了「思想」,也讓我好喜歡「寫作」。上小學六年級的那一年,我常常在父母親睡著以後,悄悄爬起來寫一篇一篇短短的東西,把自己當成一個小作家。寫作的習慣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
我十九歲在小學教書的時候,就開始向報紙的副刊投稿。後來,有一家報社招考記者,我寫了兩篇稿子去求職,被他們錄取了。從此,我就進入報社工作。在報社裡「寫作」就是我的「工作」,這正是我最喜歡的職業。
在小朋友給我的信裡,我發現他們最喜歡問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你最崇拜的作家是誰?」另外一個是:「你寫作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最崇拜的作家有三位。第一位是唐代的詩人白居易。據說他寫詩特別關心讀者看得懂看不懂。每寫好一首詩,他都要唸給一位老太太聽。老太太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的,就一定要改寫,改到老太太聽得懂為止。這就叫「老嫗能解」。
第二位是清代詩人黃遵憲。他是一位外交官,到過國外許多地方。他常把在國外看到的火車、電報、攝影這些新事物寫在舊詩裡。別人批評他不合體式,不協調。他說:「我手寫我口,有什麼不對?」這句「我手寫我口」,意思就是嘴裡怎麼說,筆下就怎麼寫,後來成為「白話文」的最佳註腳。
第三位是胡適。他是一位學者,提倡白話文,使人人都可以寫作,具備文字表達能力,對文學的發展功勞最大。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寫作的靈感從哪裡來?」
有文章要寫,寫些什麼?該怎麼寫?都要先經過一番苦思,有了答案,才能動筆。所以我們可以說,寫作的靈感都是經由「苦思」來的。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就是苦思也沒結果,只好把它擱在一邊。有一天,忽然想通了。遇到這種情形,就可以說:靈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了。
寫到這裡,我覺得跟小讀者談心是很愉快的。不過,不管夜有多深,酒店總有打烊的時候。我們的談心,只好在這裡打住了。
林 良 二○一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