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篇.山水
望廬山瀑布(二首選一)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盧山瀑布永不過時的廣告詞,也是永不換代的身分証。
全詩從「遙看」著眼與著筆,乃遠距離而非近距離。西方美學史早有藝術審美的時空距離之說,二十世紀初瑞士美學家、心理學家布洛曾提出「美學原理的心理距離」之論,李白早就以詩來證明了。「香爐」,指廬山東南的香爐峰,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在日光的照射下,蒸騰的水汽化為紫色的煙霧,這是全詩的布景也是瀑布的背景。然後是瀑布出場,「遙看」二字點明題中之「望」。詩人的〈望廬山瀑布〉另一首是五古,其中的「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對瀑布已描繪得很精采了,但仍不及此詩後兩句比喻之獨創,氣勢之飛動,神韻之浪漫。後人寫瀑布,往往離不開白練與銀河之喻,中唐詩人徐凝有〈香爐峰〉一詩:「香爐一峰絕,頂在寺門前。盡是玲瓏石,時生旦暮煙。」言之不足,他又賦〈廬山瀑布〉一首:「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據說長慶三年(八三二)徐凝至杭州謁白居易,當時張祐亦至,值州試進薦,兩人各希首荐,徐凝以此詩奪魁,祐居次席。晚唐褚載的「瀉霧傾煙撼撼雷,滿山風雨助喧豗。寧知不是青天闕?撲下銀河一半來」(〈瀑布〉),詩寫得不錯,但其喻已非首創。蘇東坡極讚李白之詩的原創性,這固然有理,可是他卻對徐凝之詩頗為貶抑,其〈戲徐凝瀑布詩〉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清代詩人兼詩論家袁枚路見不平,拔筆相助,他認為徐凝的三四兩句「的是佳語」,如果要說「惡詩」,蘇東坡詠海棠的「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捲紗紅映肉」才當之無愧。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初,我曾聽到一位青年詩人在會議上放言高論,他說「李白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完全可以超越」,並云「〈望廬山瀑布〉一詩,每句之前的兩個字都可以刪去」。李白如果不幸聽到,只怕會笑出聲來?
自然篇‧田園
漁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湖南永州瀟水西岸有一處名勝為「朝陽岩」,為其舉行命名禮的是中唐詩人元結。永泰二年(七六六),道州刺史元結一遊永州,繫舟岩下,因此岩地望朝東,故作〈朝陽岩記〉以記,作〈朝陽岩下歌〉以歌。柳宗元,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古文運動領導者,其文與韓愈齊名,世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完元詩中的西岩,並非一些注家與論者所說的《永州八記》中的「西山」,而是西山腳下瀟水岸邊俯臨瀟水的朝陽岩。其七古〈漁翁〉一詩,可說是古絕句名作〈江雪〉的姊妹之篇。
詩的首句,點醒題目,交代了人物和地點,次句的「曉」字貫串全篇,因為全詩著力渲染的正是清江晨景,而一「汲」一「燃」,乃楚地漁翁的生活寫照。第三句寫日出煙消,伊人不見; 「欸乃」,係搖櫓之聲,唐代民歌有〈欸乃曲〉,此處應指漁翁所唱之漁歌,以見其瀟灑自得之狀。第四句點出漁舟已順流而下,水色山光交融莫辨。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結尾寫漁翁回首西岩,雲無心而出岫,它們自由自在,並沒有人間之競逐的機心,而那正是漁翁心態的象徵。
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了蘇軾對此詩結句的異議:「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宋人嚴羽《滄浪詩話》贊同說:「柳子厚『漁翁夜傍西岩宿』之詩,東坡刪去後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明代詩論家胡應麟在《詩藪》中表示同意:「子厚『漁翁夜傍西岩宿』,除去末二句自佳。」清人王士禛《漁洋詩話》附議說:「下二句真蛇足耳。」我以為,如視為題山賦水有餘不盡的絕句,有前四句即可,如作詩人借以自況並別有寄託的七言古風,無心相競的白雲寄寓了作者高潔自許的情懷,並反襯了朝廷與官場爭權奪利的機心和醜惡,那後兩句似乎並非多餘。是耶非耶?我已無法去參加前人的那場詩的研討會,也更無法問教於作者本人了。
社會篇‧農事
憫農二首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漢書.酈食其傳〉中有「王者以民為天」之語,此語頗有現代民主色彩,可惜歷代統治者都非以民為天,而是以民為芻狗。該傳在此句之下又說「民以食為天」,此語說糧食為民生的命脈,比《孟子》引用告子所云之「食色性也」更加到位。如是觀之,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價值,應該遠勝那些紅得發紫眾多粉絲追捧的歌星影星球星之流。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詠嘆農民的辛勞與糧食的金貴,通俗精鍊而又寓意深長並且成為永恆之經典者,非李紳的〈憫農二首〉(又題〈古風二首〉)莫屬,不知在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以及清人王士禛的《唐人萬首絕句選》中,為何均未能入選?
這兩首詩亦可稱為「古絕句」,它語言曉暢而筆力簡勁,寥寥數語而含意警策,篇幅短小而氣度恢弘。除表現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對不知稼穡之艱難而暴殄天物者的批判,以及作者的器識與抱負,在藝術上也有諸多可取之處。如第一首前三句之層層遞進,最後卒彰顯其志,有似弓弦拉滿之後,響箭直奔紅心!第二首選取辛勤勞作的一個片段,宛如一幀剪影,然後以強烈的對比,逼出結尾的警句。唐末鄭遨的〈傷農〉詩云:「一粒紅稻飯,幾滴牛頷血。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戒錄》認為是模仿李詩而作,可見李紳之詩在當時就頗具影響。
李紳(七七二—八四六),郡望為譙(今安徽亳州市),因父寓居無錫(今屬江蘇),遂為無錫人。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為「三俊」,並與白居易、元稹同倡新樂府運動,雖然他身材矮小,白居易輩謔稱之為「短李」。〈憫農〉為他年輕時進士未第前所作,曾自薦給詩文家兼高級公務員呂溫,慧眼識人的呂溫讀後對他人說:「吾觀李十二(十二為紳之排行,唐人習以行第相稱)秀才之文,斯人必為卿相!」(見唐人范攄《雲溪友議》)果然一言而中,不以身高而以詩高取人的呂詩人真可云「呂鐵嘴」矣!
社會篇‧諷喻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選二)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義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克羅齊(一八六六—一九五二)曾經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是唐代王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嶺,也是中晚唐詩人創作的重要題材,他們對歷史的反思與詰問,無不包含了對現實的針砭與警告。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他的也是晚唐詠史詩的組詩名篇。
「華清宮」,唐行宮,在今陝西西安臨潼區南驪山上。「繡成堆」,驪山東西兩嶺,唐玄宗時廣植林木花卉如錦繡,故名。「一騎」,生於四川的楊貴妃好食荔枝,每歲從蜀地與南海飛馳以進,人馬僵斃相望於道。「新豐」,縣名,故城在陝西臨潼東北。「探使回」,玄宗遣宦官輔璆琳探祿山是否謀叛,輔璆琳受祿山重賄,回報其無異志。「霓裳一曲」,即楊貴妃之〈霓裳羽衣舞〉,後世文人往往指「霓裳」為亡國之音。杜牧在長詩〈華清宮三十韻〉中,早就指出「月聞仙曲調,霓作舞衣裳。雨露偏金穴,乾坤作醉鄉」,極言唐王室及其家族之窮奢極慾,醉生夢死。而〈過華清宮絕句〉則著筆於食「荔枝」與舞「霓裳」這一細節,揭示高層的腐敗乃唐王朝衰敗之由,高才健筆,冷光四射。宋人謝枋得《唐詩絕句注解》說:「窮人之力,絕人之命,有所不顧,如之何不亡?」清人黃叔燦《唐詩箋注》說:「『舞破中原始下來』,造語驚人,奇絕痛絕!」
二○○九年五月,第二屆中國詩人節在西安舉行,我應邀忝列。與會者於華清宮觀看專題歌舞演出,演出的又正是李隆基、楊貴妃和「安史之亂」的故事。其時其地,在疑真疑幻之中,我不禁想起杜牧。他的〈過華清宮絕句〉,是歷史的詩的紀錄,當時的詩的反思,後世的詩的鑑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