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的圖書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2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內容簡介

  視覺影像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與美學相互角力的產物。

  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異,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是台聯大國際文化研究中心所屬視覺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

  第一篇「文化視角:觀看台灣」從台灣電影、劇場、音樂舞曲展演,以及藝術與政治的辯證,討論台灣視覺文化的不同面向。

  第二篇「美學視角:西方觀影」以「現代∕後現代主義」、「拉岡的精神分析」、「性別研究」,以及「時間哲學」等不同理論,分別討論四位歐洲導演的電影文本。「女性意識與女性∕怪物身體」、「街頭攝影與城市漫遊者」,以及「民族誌人類學」,則從不同面向進行攝影研究。

作者簡介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趙順良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校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馮品佳

  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及國科會外門學門召集人。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以及比較文學學會監事。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謝世宗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台灣新電影、台灣戰後小說、文化研究理論與敘事學。目前從事的研究包含侯孝賢電影與文學的關係研究,以及台灣文學、經濟發展和殖民論述的關係研究。論文散見《中外文學》、《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等期刊。

蘇子中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期刊主編

  美國華盛頓大學(U. of Washington)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主編。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文系系主任與語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主要學術研究與教學興趣集中在戲劇劇場和文學理論兩大領域,特別專注於20世紀歐美劇場的演變與德法兩國從現代到後現代批評理論的流變。對歇斯底里與憂鬱症等精神分析議題頗多涉略。近年來則將研究焦點轉向劇場史、表演理論與表演研究。著有專書The Writing of the Dionysian: the Dionysian in Modern Critical Theory (1995), The Anatomy of Hysteria: What It Is, with Some of the Kinds, Causes, Symptoms, Representations, & Several Critiques of It (2004);其他相關著作、導讀及表演藝術之評論文字散見各期刊與雜誌。

顧正萍

  輔仁大學中文系、跨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法國現代文學所、法國第十二大學比較文學所。曾任職於醒吾技術學院,現職於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跨文化研究所(前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範圍包括比較文學、文學理論(尤其是敘事學)、電影理論、電影美學。曾獲香港大學九十周年紀念與黎青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獎第二名。曾任《輔仁大學國文選》編輯委員與撰稿人,以及其他編輯的論文集與期刊。目前研究楊德昌的電影作品。

林建廷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生

  目前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班。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殖民)現代性與醫學/身體、亞洲研究、跨國文化與情感政治、酷兒/離散文學與族裔研究。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台灣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美國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現代性問題、台灣文學與文化、當代歐陸哲學:政治-倫理-美學 、精神分析與文化研究、跨藝術研究。出版專書:《文學與藝術八論》(三民書局 199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立緒出版社、《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麥田出版社 2004),以及《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行人出版社 2010)。

趙順良

  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 (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陳建龍

  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生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英語研究所,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班。現為世新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曾獲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獎助金及楊景邁教授學術研究獎學金。論文曾發表於《英美文學評論》。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幽默研究、禮物理論。

段馨君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劇場系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曾兼任於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研究範圍包括跨文化劇場、西洋戲劇、莎學、表演研究、女性主義及台灣現代劇場。興趣電影與舞蹈。著有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跨文化劇場》、《凝視台灣當代劇場》、《台灣當代劇場:跨文化、女性主義與表坊》, “A Hakka Musical.” Asian Theatre Journal (Fall 2011) (AHCI)。

賴雯淑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藝術教育博士。曾於德州San Angelo市的州立大學擔任藝術與音樂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攝影與電影的互文性研究、跨領域的藝術多媒體研究,創作則以複合媒材與影像探討關切的議題。著作除論文外,出版有《未完成的影像》(2007)與《內在之光》(2010)兩本創作專書。

劉瑞琪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學士與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布林茅爾女子學院(Bryn Mawr College)藝術史系碩士與博士。曾任職於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目前為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西洋近、當代藝術史與視覺文化,對性別與認同的議題、理論、與實踐涉獵尤深。最近十年專注於開拓西方女性攝影家的研究,成果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專書《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2004),並發表研究論文於英美與台灣的學術期刊,包括Woman’s Art Journ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等等,涵蓋了Diane Arbus, Claude Cahun, Helen Levitt, Sally Mann, Mary Ellen Mark, Cindy Sherman, Francesca Woodman等等攝影家。

曾少千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並參與臺灣電影《醫生》、《停車》、《第四張畫》的製作。曾任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淡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特別關注自然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攝影與風景再現、以及烏托邦主義、藝術機制、大眾文化、圖像和文本的運用等課題,發表多篇論文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合輯,並主編展覽圖錄 。

林文玲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德國哥廷根大學人類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曾任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以及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研究領域包括視覺人類學、民族誌影像、原住民影像媒體與性別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期刊論文〈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2001)與〈翻轉漢人姓名意像:「請問『蕃』名」系列影片與原住民影像運動〉(2005)。專書論文部份〈轉化中的文化身份:以台灣原住民影片為例〉(2005)收錄於《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以及〈螢幕中的台灣原住民〉(2009),收錄於《異文化與多元媒體》一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篇 文化視角:觀看台灣
馮品佳 拆一個家:《一一》中的國∕家族傳奇
謝世宗 後現代、歷史電影與真實性:重探侯孝賢的《好男好女》
蘇子中 尤金諾.芭芭與南管戲:劇場的第三類接觸?!
顧正萍 論張愛玲小說〈金鎖記〉及其改編的表演戲劇
林建廷 「台客」電子舞曲的文化政治再探──以「閃亮三姊妹」為例
劉紀蕙 後解嚴與後八九的倫理回歸: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

第二篇 美學視角:西方觀影
趙順良 (後)現代高達:《賴活》
陳建龍 禁忌的觀看──侷限的觀看:以拉岡式的第一人稱運鏡談《禁忌的女人》
段馨君 阿莫多瓦電影中的視覺影像與性別∕表演
賴雯淑 論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伊凡的少年時代》中的時間性
劉瑞琪 荻安.阿勃斯的驚異萬聖節:唐氏症女人的返魅與融聚
曾少千 維克多.柏根的攝影──文本:城市漫遊與地方靈性
林文玲 文化理解與視覺性:人類學知識的另類途徑

參考書目
索引

 

序言

馮品佳

  「百聞不如一見」是一句再通俗不過的諺語,卻道盡視覺的重要。色彩、形狀、光度等等物質細節的組合,左右了我們的視覺感知,製造了我們與外在世界的重要連繫,也引發了我們的心識迴響。視覺影像深深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而我們的日常生活領域更充斥著來自網路、電視、電影、智慧手機等等不同管道的視覺影像。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能夠迅速、甚至「即實/即時」(real time)觀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物。過盛/剩的視覺影像流動使得事事都是聳動的「奇觀」,弔詭的是,卻也都可以視其為陳舊的重播畫面。因此墨索夫(Nicholas Mirzoeff)可以大膽言道:「現代生活是在螢幕上發生」(1)。更重要的是,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都早已經過諸多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相互角力的產物。因此羅斯(Gillian Rose)特別提醒我們要分辨眼睛所見的視覺(vision)與經由各種方法所建構出的視覺性(visuality)或是「視覺體制」(scopic regime)之間的差異(2)。唯有洞察日常所見所隱藏的權力運作,我們才不至於耽溺於影像的幻象(illusion)而渾然不自知。

  視覺文化研究在當前的學術領域也日趨重要,因此在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國際文化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的架構之下,一群來自不同領域但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視覺文化研究群。《(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論文集則是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異,因此也格外具有學術發展潛力。史特肯(Marita Sturken)與卡特萊特(Lisa Cartwright)認為視覺文化的研究途徑大致可分為三類:運用各種理論討論影像及其文本意義;研究觀影者或閱聽人應對視覺性的不同模式;以及探討媒體影像、文本與節目如何跨越不同社會場域以及進行跨文化流動(6)。由下文可見,《(洞)見》所收錄的論文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我們深信,《(洞)見》的出版對於華語地區視覺文化研究必定有極為正面的衝擊。

  《(洞)見》的第一部份「文化視角:觀看台灣」從台灣電影、劇場、音樂舞曲展演、以及藝術與政治的辯證討論台灣視覺文化的不同面向。馮品佳的論文討論台灣新電影導演楊德昌如何經由《一一》剖析二十世紀末台灣家庭觀念的變遷,從楊氏電影文本的整體脈絡討論其中的城市現代性與家的政治(politics of home),再由跨國與後殖民的脈絡檢驗影片中的家族與國族的建構。《一一》是楊德昌榮獲坎城桂冠之作,也是他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卻從未正式在台灣上映,也因此引發馮品佳對於二十世紀末台灣電影跨國資金合作模式的檢討。在《海角七號》與《艋舺》的熱賣引領台灣電影再度復興之際,馮文或許可以作為對於世紀之交台灣電影發展的一種回顧與反思。

  謝世宗論文則在討論另一位台灣新電影作者侯孝賢,將侯氏「台灣三部曲」之最終曲《好男好女》置放在後現代歷史書寫/再現的脈絡之中,透過敘事學的觀察,討論《好男好女》中如何經由不同時間層次的交織,呈現線性、漸進、以及單元性(monological)的歷史故事,有別於《悲情城市》中的眾聲喧嘩。謝文最重要的貢獻,除了詳盡地耙梳與分析侯孝賢電影研究論述,也指出《好男好女》在侯氏電影文本中處於二二八論述與批判台灣現代資本主義交接的地位,為這一部受到批評界忽視的影片開啟新的研究契機。

  蘇子中透過紀錄劇場大師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於二十一世紀初兩次來台開班指導江之翠南管劇場的「劇場事件」,探討跨文化劇場的「第三類接觸」,從而質詰歐/亞、前衛/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文化接觸與互動可能。蘇文不僅涵蓋工作坊現場的報導,同時也介紹了「第三劇場」、「歐亞劇場」、「劇場人類學」主要論點,以及芭芭對於表演者身體的訓練,如何藉由啟動內在能量以延展、擴張身體能量場,更佐以大量劇場訓練的圖片,論文本身即展現一種跨越疆界的揉雜性,可謂論文的形式與主題互相照應,相當具有開拓性。

  顧正萍的論文則在處理小說文本改編成劇場演出的跨界性,以張愛玲的中篇小說〈金鎖記〉與王安祈、趙雪君改編的「現代京劇版」為例,以敘事學的方法討論小說與戲劇之間由敘述到表演、小說語言到戲劇語言、非敘事性話語在劇場中的處理、小說時空到戲劇時空等等不同面向。顧文對於跨界演出的探討,提供了文學改編研究的一種途徑。

  林建廷分析「閃亮三姊妹」的論文則帶出流行音樂的視覺文化面向,以在地性的台客電子音樂以及表演實例,介入、討論全球流動的文化形式所經歷的在地轉變。林文最具意義之處,在於指出「閃亮三姊妹」的表演結合了台灣在地的電子花車文化與全球性的電子舞曲,產生特殊的台客電子音樂展演文化,不但反轉電子花車遭到賤斥的形象,更發揮了女性身體的能動性,顛覆了全球化理論中的性別二元論。閱讀此篇論文時,當可長足感受到學界新生代對於台灣文化研究的熱情與貢獻。

  劉紀蕙的論文討論台灣在後解嚴與中國在後一九八九的藝術創作如何與政治威權對話,由政治美學與影像倫理的角度切入,指出兩岸藝術家對於政治圖像的嘲諷不但打破禁忌、也引用懷舊情思來消費威權政治,並且特別討論「台客」藝術家吳天章的傷害系列與「非—家系列」作品,一方面暴露了戒嚴威權造成的心理恐懼及創傷,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族群歧視造成的賤斥/殖民性內化,訴說台灣歷史文化中難以言詮的生存情境。劉文的結語為本專書的第一部分做出最佳的註腳,也牽引出第二部分的主題:「我們經歷,我們遭遇他者,我們改變自身──這種藝術經驗便成為了一種根本的倫理經驗,也是一種根本的政治性美學經驗」。

  第二部份「美學視角:西方觀影」的前四篇論文以現代/後現代主義、拉岡的精神分析、性別研究、以及時間哲學等不同理論分別討論四位歐洲導演的電影文本。趙順良討論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Jean-Luc Godard)的《賴活》(Vivre sa vie, 1962)如何弔詭地結合了現代與後現代美學,為李歐塔式的(後)現代主義提供一個電影藝術的實例。趙文指出高達在《賴活》中以十二個彼此缺乏因果關係的電影片段(tableaux),造成史詩劇場式的疏離效果,抗拒觀影者的詮釋與傳統電影的表意功能。此外,趙文並討論高達電影的零散敘事模式與散文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鬆散而無組織的散文風格之間的可能關係,後者乃李歐塔後現代美學的代表之一。陳建龍則透過拉岡的鏡像理論,分析法國導演雅赫爾(Philippe Harel)的《禁忌的女人》(La Femme Defendue, 1997)中罕見的第一人稱主觀鏡頭是如何強迫觀影者與片中角色正面接觸,從而產生震撼的觀影效果,片中的主角也在外遇的經歷中進入鏡像/想像階序後的象徵階序而成長。這兩篇論文熟練地運用文學、藝術及精神分析理論,精確地剖析兩部電影文本與傳統電影敘事以及觀影關係模式的辯證與對話,提供深度觀看這兩部電影的獨特視角。
段馨君的論文則主要由性別研究的角度探討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兩部影片《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 2000)與《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 2003),除了討論片中母親角色以及變裝/變性的性別越界與操演之外,更詳細分析影片中的鏡頭、剪接與色調運用等等手法,同時也論及阿莫多瓦電影創作的基本脈絡,提供研究這位電影作者相當寶貴的資料。

  賴雯淑的論文主要討論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經典之作《伊凡的少年時代》(Ivan’s Childhood, 1962),整理了不同的時間哲學與美學概念,包括中古世紀的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三重的現在」(threefold presence)的時間觀,現象學中「世界時間」、「內在時間」與「內在時間意識」三個時間層次,以及里克爾(Paul Ricoeur)的模仿三要素(three components of mimesis),與當前電影研究對於時間性的重視十分契合,也展現特殊的電影研究方法。

  接下來的三篇論文分別從女性意識與女性/怪物身體、街頭攝影與城市漫遊者、以及民族誌人類學不同的面向進行攝影研究。劉瑞琪討論美國攝影家荻安.阿勃斯(Diane Arbus)如何藉由再現畸形身體反思在現代性病態畸形人的傾向。劉瑞琪指出阿勃斯在萬聖節所拍攝的唐氏症女性影像之《無題》系列中,營造出奇幻的過渡(liminal)空間,解放被社會病態化/異質化的唐氏症女性身體,使之魅力重生,呼應了一九六○年代的反抗精神。曾少千則探討英國藝術家柏根(Victor Burgin)於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一年以英國、美國、柏林、里昂、格賀諾布勒(Grenoble)五地為名的攝影—文本(photo-text)系列。曾文不但分析柏根圖文互動所揭露的另類真實,也指出其系列作品呈現街頭攝影的樣貌,表達出城市漫遊者的文化觀察視野,體現了不同的地理所在的靈性。這兩篇論文雖然所討論的攝影作者性別、國籍各異,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卻殊途同歸,都在強調攝影藝術於寫實層面之下所隱含的奇幻魅力與靈性,為在現代性進程中遭到除魅(disenchanted)的世界重新帶來魔幻靈光。

  林文玲由人類學者的角度探討攝影與影像資料在人類學知識建構中所扮演的角色,透過諸多實例梳理對於民族誌攝影者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複雜關係,例如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南太平洋的田野照片是如何以日常生活細節的描述建立民族誌寫實主義的典範,或是德晒(Patrick Deshayes)是如何透過亞馬遜原住民部落中的攝影經驗,反思民族誌影片的寫實性,以及提出視覺資料的多重解讀可能。林文涉及攝影、攝影事件及經驗與人類學研究之重疊之處,不但為人類學研究帶來新視野,也為視覺研究帶來跨領域的視域。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的編輯過程十分順利,主要歸功於趙順良老師提出諸多寶貴意見,不論是書名、封面圖片、論文分類標題都是他的智慧結晶。特別要感謝林美序同學在編務上的大力幫忙,無論是校對、編排、以及種種雜務都一肩擔起,讓主編無後顧之憂。另外也要謝謝黃伊婷同學不厭其煩地協助校對。當然,最大的功臣還是貢獻精彩論文的各位作者,給予我們相當寶貴的機會,能夠集結台灣本土的研究成果,以積極介入全球化情境下的視覺文化研究領域。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54051
  • 叢書系列: 電影苑系列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追劇商戰:解密Netflix、迪士尼、蘋果、華納、亞馬遜的串流市場瘋狂爭霸
作者:戴德‧海耶斯、彤恩‧施莫洛斯基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01
66折: $ 32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柴犬Nana和阿楞的幸福日常:與一狗二貓的三餐四季
作者:阿楞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0-01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詛咒兔子
作者:鄭寶拉
出版社:寂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0-01
66折: $ 29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葛瑞的囧日記5-8集套書
作者:傑夫.肯尼
出版社:未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27
66折: $ 100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臺灣漫遊錄
作者:楊双子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01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雷雷雷 (首刷限定版) 01
作者:ヨシアキ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2
$ 20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深夜食堂29
作者:安倍夜郎
出版社: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5
$ 19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打造富口袋:5步驟,讓能力和興趣變現,為自己加薪!
出版日期:2025-01-01
$ 292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親愛的,別忘了你心如陽光:心不累有方法
作者:鄭惠文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27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神奇柑仔店系列:招財貓的每一天(首刷限量贈送三款喵喵納福小卡)
作者:廣嶋玲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12-30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打開身體與心靈的寶盒
作者:葉服明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17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