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 2007年曼布克獎得獎作品,文學性備受肯定。
2. 以家族創傷及原罪為主題,手法不凡,結局令人動容低迴。
3. 此書為安瑞特在台出版第一本作品,即將出版的《林奇的歡愉》、《拍照》,寫作手法各異其趣,值得推薦。
這是一部關於家庭的「愛」的小說。也許沉重,但更是一種釋放後的心理療癒,讓人明白,很多時候越是親密的人,愛與恨越是深刻,卻更要佯裝冷漠。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聚會的圖書 |
最新圖書評論 - | 目前有 1 則評論 |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10 |
![]() |
二手中文書 |
$ 221 |
![]() |
歐美文學 |
$ 246 |
![]() |
中文書 |
$ 246 |
![]() |
英美文學 |
$ 252 |
![]() |
其他地區 |
$ 252 |
![]() |
文學作品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2007年曼布克獎/2007年度文學桂冠
2008年愛爾蘭年度圖書獎
我恨我的家人,這些我從沒想過要愛、卻一樣深愛著的人。
「哥哥的死在多年前就已經埋下根源,但始作俑者早已不在人世──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梅格迪家族是個生養了十二名子女的大家庭,故事由不羈的大哥黎安投海自殺揭開序幕。薇羅妮卡是黎安最親近的妹妹,她來到倫敦,將哥哥的遺體帶回都柏林。尚存的九個子女為了給黎安守靈,重聚在都柏林老家。
酗酒並非黎安的死因,只能算是誘因,真正的根源要追溯到1968年冬天發生在外婆家的可怕經歷。當家人齊聚守靈,薇羅妮卡終於得面對糾結三代的愛、恨與性的家族秘密。全書以薇羅妮卡第一人稱意識流式的敘述,交錯當下與過往,呈現愛爾蘭天主教大家庭的貧窮、擁擠及忽視造成的影響。寫作手法絕不多愁善感,而是以冷酷的語言,烘托出幾近殘酷的痛苦,赤裸揭露隱藏在欲望背後的衝突與冒犯,最終透出愛的光芒,讀者也隨著薇羅妮卡一同接受這場從糾結到釋放的洗禮。
作者簡介:
安瑞特
Ann Enright
1962年10月11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在都柏林聖三一大學取得英文及哲學學位,家人送她打字機作為21歲生日禮物,促使她踏上寫作一途。曾在都柏林RTÉ電視臺擔任製片及導演。安瑞特的創作主題圍繞在家庭關係、愛情和性,還有愛爾蘭沉重的歷史及時代精神。首次出版短篇小說集,即榮獲1991年愛爾蘭文學魯尼獎(Rooney Prize for Irish Literature)。1993年開始全職寫作,至今已出版九本作品。2007年以本書成為繼Iris Murdoch後第二位榮獲曼布克獎的愛爾蘭女作家,目前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成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