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我作主
搬來淡水,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買房子。別無他,只是想自已有個廚房料理三餐。多少年來已不習慣外食。朋友說,「你這個人也太麻煩,一個人早餐牛奶三明治,中晚餐學校自助餐,不就得了?買米、洗菜、擦桌、洗碗,倒垃圾。你真會自找麻煩。」
他們不知道二、三十年前我住台北,在外頭吃自助餐吃怕了。那時肝炎流行,我沒犯沖,卻因外面食物不乾淨而拉肚子,斷斷續續達一個月之久。外食,固然方便,衛生和食料卻都沒保險。大館子吃不起。大眾式自助店,為了減低成本,招攬普羅大眾,搶生意,猛加鹽油糖辣,甚至還添加莫名其妙的東西。肉品不好,用飽和脂肪炸到腐酸臭味消失,吃了還以為酥鬆可口。青菜有無清洗乾淨,有誰能保證?這二十幾年來,我都自己煮。外食,即使總統大人請客,我也能免則免。起初大家不諒解,後來也就見怪不怪。事實上,即使人家背後蜚短流長,我也不在乎。畢竟自己身體健康重要。自己的身體,只能自己保護。十年前,我血糖高,連帶血壓高,和一大堆併發症,不得不痛下決心,自己做菜,吃定量糙米飯,選擇水源可靠的蔬菜,微量使用橄欖油,三餐絕少鹽巴,蕃茄炒蛋不加糖,奶油甜點不碰。這種養生法,外頭誰也無法供應。自己做,三個月下來,體重驟降,血糖血壓轉正常,膝蓋不再痛,可以上山下海,輕鬆無比。
自己煮飯除了可安心外,一個大優點是菜色可以隨性變化。這有快感。今天吃饅頭、豆腐、豆皮、蔥蒜;明日吃麵條、蛋白蕃茄、各類青菜;後天吃糙米,一些堅果和空心菜;大後天吃馬鈴薯、花生、海帶、香菇。即使全吃素,也能餐餐變化口味,取悅自己,讓腸胃輕鬆痛快。自己買菜也是一樁樂事。淡水英專路清水街一帶幾位菜商和我,多年銀貨兩訖,都已變成好朋友,閒來無事,還會相約出遊,一起出海或爬山。自己下廚的另一個好處是,你要怎麼煮、用幾分魔火、加幾分油、如何配料,都不必受外力干涉,而且立刻可以看到成績,品嚐結果,不受陰晴圓缺耽擱。若燒過頭或火候未到,頂多也不過「啊呀,媽喲!」大嘆一聲罷了。煮飯菜,給自己吃或和家人或朋友吃,都是一種自我和對他人的喜悅,一種心胸開闊的分享。它帶著幾分玩樂性質,有一種慷慨和對生命色香味的肯定。
美國生態作家金索夫(Barbara Kingsolver)寫過一本書,叫《動物、蔬菜、奇蹟:一年的食物生活》。整本細細探討一家人吃「在地作物」和「自製食品」的樂趣和價值。她說「會做飯才是好公民」並說「能用食物餵飽自己這個家」很快樂。食物基本上是身心辛勞最實際的報酬;煮食,基本上是一家人或一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的盛事。它有養生活口,餵養老幼,敦親睦鄰的象徵。如只被當作商業行為、拿來買賣賺錢,雖無可厚非,它隱含的神聖美學和聯歡的內涵卻已大打折扣。煮飯做菜,固可像《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那樣,彰顯極緻食物的美學、慶典的文化意義和無常生命中剎那之美的強度價值,但我們也可不理這些功能,只把私房烹飪當作一種逍遙的樂趣。柴米油鹽醬醋茶,素材可以簡樸,品質卻要新鮮。套上大圍巾,拿起鍋鏟,一面煮一面心想「廚房我作主」。煮好後,食物放入美美碗盤,單獨一個人吃或和自己喜愛的人對吃,真是人生一大快哉。(2011/4/9)
何苦複雜化
自然界的動物大都過著簡單生活,拿鳥類來說,一生只穿一件通氣保暖的輕鬆衣服;牠們行動和育樂時,也只在廣闊天空翱翔,在大地跑跳就很滿足。牠們吃的是自然食物,食其果腹,不炒不炸,不鹹不甜,不摻添加物,不屯積糧食;住的是樹木枝幹、洞孔、草叢;牠們隨遇而安,真是莊子所謂的「藏天地以天地」。牠們一生大多只求偶一次,交配儀式簡單,乾脆。猴子一夫多妻,但不會大事張揚自己的婚慶。動物在教育幼子時,以自然簡單為主。牠們就地取材,重點實習,不尚空談,肢體動作清楚,叫聲明白。友伴交往,不耍心機,直來直往。牠們這樣簡單生活,千古以來,無憂無慮。除了被天敵追殺外,很少聽到牠們叫苦。
大自然中,只有人類喜歡把事情搞複雜,甚至搞得天翻地覆,不可收拾。人吃東西,講求酸甜苦辣、滿漢全席;大多不吃素菜,而要加鹽加糖加油加防腐劑;淡湯不喝,一定非煮到又混又濁又油不可;泉溪壑水,淨涼不飲,一定要以漂白粉消毒,或瓶裝加料加色,壟斷買賣,或變成可口可樂,或釀成烈酒,讓血管賁張,飆高血糖血壓,加速中風。飯後還要泡咖啡,加加糖加加奶精,弄得日後灌腸洗腎。服飾方面,絲綢毛皮、長袍馬褂、百萬名錶,LV鞋襪,有時高跟,有時三寸金蓮,自我折磨。談起聚落住宅,言必大都會,起高樓、蓋大廈,密不通風,每個區塊互相擋掉陽光。室內裝橫起來,動輒百萬,外加鐵窗鐵鎖,弄得天災地變逃生無門。說到交通,機車、大休旅車、卡車、客車,爭先恐後,堵來堵去;跨海以油輪和飛機闖蕩。大家揮霍汽油,製造噪音,污染大地。除外,還要建高速公路、子彈列車、高架橋、地下鐵,縱橫交錯,有如蛛網,舖天蓋地,讓天光灰暗,讓綠色消失,牛羊無從牧之,大地無萌孽之生。談到結婚,一定要鋪張浪費,到處散發紅貼,筵席千百桌,好像男婚女嫁不是金童玉女的私房事。談到能源使用,不屑風力、水力、太陽,一定要開發核電廠,弄得車諾比萬人受難,日本福島五十萬人驚慌逃亡。
古之帝王,今之總統,與鄰交往,糾葛複雜,大多不事文化融合,專謀佔便宜。有時甚至擁兵自重,不知「善於克敵者,不與對方兵器相對(執無兵,扔無敵)」;不協合萬邦,只想簽約結盟,發動戰爭,攻城掠地,使生靈塗炭,人間盡成灰土。修築城廓,官商勾結,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不論執政或在野,大家營私結黨,爭搶官位和資源;行政管理,法令多如牛毛,令人無所適從。治理小鄉鎮,不懂「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悠閒的好處﹔治大國,忘卻「如烹小鮮」,以清靜無為處理事務等老子的教訓。地方政客不以仁待民,只趨炎附勢,製造對立,迫害異己,管他孟子要人「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要人心神安定。至於社區百姓,大多也不守儉守樸,雖然,賢人說,這樣做,邪惡之力,才無從囂張,人鬼也就回歸倆不相傷的無欲。
現代生活商圈大環節的規矩,複雜程度,更是叫人恐懼。以物易物的傳統交易,雖然現今仍偶爾在古董界和藝術界薪火相傳,在其他地方則已消聲匿跡。銀貨交換,無可厚非;麻煩的是,許多攤販,爾虞吾詐;跨國商團、公司行號、市井小賈,盡以專業組織經營,貨品出口進口,裝配上架,一再轉手;代理雲集,賣主買家,以契約為憑證,條文繁複,令人摸不著頭緒,買者一但上當,追討無門。
人類的傳道、授業、解惑,在正式教育體系上,其複雜性也令人嘆為觀止。學制和政策一再改變,入學程序層層把關,一再淘汰,一再分等級再分等級;升學至上,學子的天賦本能被抹煞;分數至上,品德至下,自然放牛班,即使身心發展均等,也不受重視。儒家「有教無類」的訓示,望之彌高,只供杏檀裝飾。考試題目,不取精用簡,品類繁多,數目坑人,大多只重死背條文,而成績估算公式又太繁瑣,往往累死老師。在理論方面,分門別類太細,弄得人間學問支離破碎。共修課程,大多虛應故事;專業課程大多跟簡單日常生活脫節。許多講員教授術語、定義、名句朗朗上口,但課堂講解,不會用簡單語言,一如印度影片《三個傻瓜》的「病毒院長」,弄得學生滿頭霧水,還以為學問本就應該莫測高深。
生態界高唱「簡單就是美(simple is beautiful)」。它在現代文明社會的各環節中卻一直被忽略。人類有志一同,事事複雜化,自虐而虐人。大家身陷迷宮,在複雜化的各個十字口上徬徨時,仍不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所造成的心狂行妨,仍不知複雜化使自己、莫須有地白跑了許多冤枉路,只以為真理一定不簡單,只要能通過一道道關口,就算再痛苦也可不在乎,也可自鳴得意。(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