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2017年臺北藝術節再度邀約了平田織佐的《台北筆記》,這也是臺北藝術節第三度邀約他的作品演出。從2013年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的單純國際邀演,到2015年《蛻變――人形機器人版》與法國諾曼地秋天藝術節的國際共製,《台北筆記》不但與橫濱的TPAM表演藝術會(TPAM Performing Arts Meeting in Yokohama)一同共製,而且是與盜火劇團一起創作的台日合作。簡而言之,平田織佐已是台灣的好朋友,而背後的理由很簡單,他不但是知名的國際劇場導演,也是當今日本最重要的文化評論者。
2015年12月,我接到平田導演來信,詢問2017年合作《台北筆記》的可能性。他當時的規劃,是把台北做為改編獲得岸田國士戲劇獎的《東京筆記》的首站,之後陸續到曼谷、馬尼拉、首爾等城市,用同樣模式合作,最後在2020年東京奧運期間,於東京演出聚集這幾個城市菁英演員的《東京筆記》。能加入這樣的跨亞洲劇場合作計畫,我們的興奮之情不在話下。
計畫初期,我就找了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林于竝教授,討論是否有可能翻譯平田導演在文化政策方面的相關著作。背後的另一個考慮是,台灣對西方的文化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甚至連法國文化政策的書也出版了好幾本,可是對於不論在文化體質或歷史淵源都十分相近的日本,我們卻缺乏適當的理解,尤其是沒有促進公共性的相關出版品,實在令人費解。考慮到平田導演平易近人的文字,加上他敏銳的觀察力,利用臺北藝術節舉辦期間搭配出版他的文化論述,可說是最佳時機。
平田導演從2001年出版《藝術立國論》以來,幾本觀察日本社會文的化著作都獲得相當好評。2017年2月我在橫濱參加《台北筆記》首演時,還在車站的書店看到他2016年的新著作《走在文化式微的下坡路》(『下り坂をそろそろと下る』)已名列排行榜暢銷書。
我最早的想法是出一本精選輯,把這幾本書中跟台灣文化狀況比較相關的文章集結出版。原因是我們很貪心,因為未來在沒有藝術節支援的狀況下,不見得還有出版的機會,所以希望能一次一網打盡。但在落實這個編輯概念時,幾度與林于竝教授還有平田導演溝通的結果,發現很難將這些文字從書本中切割下來。最後我們決定先出版最經典的《藝術立國論》,而結果也證明這是最好的選擇。
《藝術立國論》談到種種問題與現象,跟台灣目前的劇場生態正在面對的課題,都有密切的關連。相信每一位讀者,不論是文化藝術行政、劇場創作者或觀眾,都會感受到平田導演關懷日本未來發展的苦口婆心,而且一樣適用於台灣。唯一的差別是,他可以把平常高深莫測的學術辯論,變成老嫗能解的犀利觀察。
最後要感謝書林出版社發行人蘇正隆的大力支持,在我擔任藝術總監的六年期間,與臺北藝術節合作了八本著作(包括平田織佐的《演劇入門》),還有編輯劉純瑀的細心協助,以及譯者林于竝教授的精采導論,讓台灣版的《藝術立國論》,得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