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8 項符合
噪集:台灣聲響藝術家選集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00 |
![]() |
二手中文書 |
$ 237 |
![]() |
音樂總論 |
$ 264 |
![]() |
中文書 |
$ 264 |
![]() |
音樂 |
$ 270 |
![]() |
其他 |
$ 270 |
![]() |
音樂總論 |
$ 270 |
![]() |
藝術設計 |
$ 270 |
![]() |
音樂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聲響,以前更常用的詞彙是「噪音」(也就是非音樂),如今已被認為是可用嚴肅態度欣賞或作為媒材的當代藝術。
台灣的聲響藝術(sound art)源於解嚴後1990年代動盪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以及因戒嚴壓抑已久的動能。當時被稱作「噪音運動」的聲響藝術為台灣的藝術創作帶來許多可能,更開創了全新的思考、創作方向,並透過《白木耳》雜誌(White Fungus)向英語世界發聲。本書藉由介紹六位國際知名的重要聲響藝術家:林其蔚、王福瑞、王虹凱、黃大旺、鄭宜蘋與HH,追溯聲響藝術在台灣發展的脈絡,也探究藝術家們的創作歷程,如何透過「聲響」表達、展現自己的思考與觀點。
結合實驗音響、數位影音及聲音互動裝置的「聲響藝術」,如今獲得政府、美術機構、學院的認同投入,國外藝術理論、藝術家相繼引入台灣,可謂是――噪音已死,噪音萬歲。
本書特色
1. 介紹六位台灣聲響藝術家,中英對照,向國際發聲。
2. 書末附有重要活動、團隊與專業名詞列表,一次了解這門新興藝術。
3. 與2018台北藝術節《噪集》節目合作,跨國呈現聲響藝術風貌。
作者簡介:
鄧富權
新加坡籍,於新加坡和倫敦修習文學、戲劇、媒體和文化理論。現以策展人、製作人、戲劇構作(dramaturge)等身份活躍於歐洲和亞洲當代表演和視覺藝術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