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勇於現實
最近流行一句諷刺別人的話叫做「自我感覺良好」,被諷刺的這群人大部分都有種讓人覺得不踏實之感,愛做夢,而且多半發生於年輕一輩。又俗稱王子病、公主病。最大的特徵就是對現象視而不見,用夢象替代實相。他們最能接受所謂「正面思考」、「吸引力法則」,只要靠想就能解決事情。一旦事情不如己意,大概只有兩種反應:要就是怨天尤人,或是認為自己吸力不夠,好運才沒來,所以繼續吸。
他們被所謂一知半解的知識或書洗腦,一直在強調所謂的好運。而所謂的正向思考也沒有多正向,只是另一種不在付出努力下滿足欲望的想法,而祈禱則成為羊皮。羊皮?那什麼是皮下之狼?就是那投機和妄想的心念。在心中勾勒出理想國,好像世間的人都應該如此,一旦不符合心中的應然,則怨歎世間。為了消化這些怨氣,我們社會要付出很多成本。認清現實是勘破幻象的第一步。
我們需要認清世間本質是苦,因為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擔憂了。這絕非悲觀主義,只要你稍微放下一點成見,仔細觀察,小從你的身體,你會發現身體一會要坐一會要站,沒有變換個姿勢就會很不舒服。大的部份就不用說了,歷史和新聞已經道盡。
認清現實有什麼好處?至少你不會在心中掙扎抱怨,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心力,也不會在應然和實然之間落差而感到苦惱。並且知道現實中什麼是你要做的。
有些勵志書虛構故事讓你覺得這世間好像童話般,很多困難輕鬆可以度過。在這些故事激情過後,到了現實,過不久你又覺得天底下好像只有你一人在受苦。這些故事好像心靈的嗎啡、搖頭丸、止痛藥樣,暫時紓解你的不滿,但是,現實會讓你這些藥效退得乾乾淨淨。
現實很可怕嗎?坦白說,可怕是個相對論,對那些溫室的花朵來說是如此。對心中早已願意面對世間本質是苦的人來說,他只會在意不要犯相同的錯,不要逃避,不要害怕。
人生既然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所以也就不免是「不斷跌倒」的過程,就像幼兒學步,與第一次騎上腳踏車一樣。於是我們不妨這麼說,人生的逆境永遠存在,誰也躲不開。
我們不得不面對逆境,於是也就不得不學習如何因應逆境,即使如同佛陀這般的聖人,也曾經受到毀謗抹黑、欺騙、攻擊、背叛、誤解、輕視等。但他選擇有智慧的處理事情,不被這些負面能量來左右他每一天的喜樂。
我很久沒有買故事勵志書了,反而多看一些行為經濟學的東西。近年來坊間的經濟學推翻了人是理性的基本假設,反而有點像心理學去探討人性。其實我也不認為人是純理性的,即使是再簡單不過的購物──你可能為了省運費而強迫自己買不是那麼必需的物品。
這代表著人很容易因小失大。心理學史上最知名的實驗之一「看不見的大猩猩」打破了一個信念:即使最明顯的資訊也會被我們漏掉,眼見不一定為真。當大腦的注意力資源被佔據時,人們會忽略發生在眼前的事件,即使它相當明顯!
要這麼理性不簡單,所以這本書列舉了正面和反面的故事來供君參考。當我們遇到不如意或困境時,學著試問自己:「重點在哪!?如果我們把壽命、心力當作投資的資金,你會選擇把資金投入什麼地方。」
當我們開始願意稍微停頓一下,觀察問題,也許就不那麼容易陷入情緒的泥沼中而不可自拔。這一停頓的時間,就拉出其他選擇的空間了。或許你看到問題沒有原本想像的嚴重;或許你知道生氣、擔憂、恐懼等只會讓事情越糟,而衍生出新的理智。
自在是一種優雅。逆境引起負面情緒;或是順境引起狂喜自得,然而自在的人不被順逆左右,心中清楚他要做什麼,什麼是重要的。這是需要練習的,從古今的人物故事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些經驗值,不過最要緊的還是在實際生活上保持覺知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