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們不投機,但要取巧
想要知道如何能快速使命必達?
想要知道如何省時省力做事?
想要如何不忘東忘西?
想要如何學習更有效神速?
想要如何避免衝動行事?
想要如何讓靈感快速出現又具體化?
想要如何保持做事的最佳狀態?
想要如何在無痛苦知覺下改變?
想要達成以上的「想要」,就是要對自己玩「心機」!
請注意!不是投機,但一定要取巧。
很多人問,怎麼樣提昇效率呢?為何看了許多的效率書,都沒有大成效?
明明都知道要進步、要改變、要有效率,為什麼總是力不從心、事與願違呢?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笨、不是懶,而只是沒有用對符合人性的技巧。這些知名的效率書也不是錯誤,只是他們著重的是做事的方法,而本書著重的是在執行時背後的心理機制。我們依照這些心理機制來擬定對治的方法,讓人們可以提昇思考與行動的效率。
因為透過這樣的技術,可以讓執行力強3倍,故別名為「3P行為改造技術」。也許你問說為何一定要用P呢?你有意讓人產生聯想喔,我的回答是:「是,我承認,這是好玩而已,但裡面可沒任何傷害善良風俗的字句喔。但,真正的意義來說,一般我們在形容力量多強時,有時會用馬力來說,單位常用幾『匹』;所以我們取諧音來當做單位。」
3P也有另一層執行流程的含意:分別是「Plan」(計畫)、「Prepare」(準備)、「Practice」(實踐)。這是在做一件事的三個連續動作,通常順序Plan→Prepare→Practice。而我們觀念與心態,在「計畫」開始之前就影響很大了。
很多人聽過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一句名言,但因為翻譯出來版本太多,我選擇一個適當的指出:「做對的事情,再把事做對」。做對的事情是高效益(效能),把事做對是講究效率。在做事之前,我們要想想什麼是正確的、值得的,否則再努力,也抵達不了目的。
至於什麼是正確與值得的,還是需要透過個人自己才能找出最適選擇。我們都會有迷惘的時候,焦諦卡禪師告訴我們:「只要專心一志,你的心就會引領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當然前提是你有做過了「功課」。該收集的資料有收集了,無論是書面資料或者他人經驗,這些都是做決策的重要基石。
關於決策方面,有很多出版品,但我個人覺得最好笑有趣,可以推薦大家的是《誰說人是理性的》(天下文化)。丹.艾瑞利做了很多有趣實驗,讓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會不知不覺的陷入非理性決策的狀況,還死不承認。但這也開啟我一些想法。
平常在閱讀心理學與管理學的教科書時,有時感到太難與現實接軌了。後來隨著社會工作經驗,以及與人互動間發現,心理機制影響平常做事太大了。很多時候我們明明都知道要進步、要改變、要有效率,但總是力不從心、事與願違呢?
或者你看了許多知名人物寫的效率書,剛看的感覺很好,覺得我們可以做一些改變,但可能書最後沒看完,或是看完之後也很難付諸實行。問題出在哪呢?我想追尋出答案來。
吳俊瑩寫過一篇文章「大效率來自於累積小動作」,最後提到:缺乏效率其實是習慣問題,只要能矯正,就可以改善。同時,效率也是練習的問題,文書處理能力是靠練習來的…。我們總希望能有一個秘訣可以讓自己的時間管理一夕之間突然改善,這並不切實際,必須要透過自己檢驗自己的習慣,察覺出最浪費時間的行為並改正過來才有辦法。
俗話說,知己者強。只有瞭解了自己的心理特點和規律,正確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夠獲得發揮我們最大的力量。某些思維方法、觀念、情緒、身體狀況,以及環境都會通過對心理的影響,左右我們做事的效率。具體來說,從本書中你會瞭解到一些平時或許沒注意到,但會影響我們做事效率的心理機制。
另外,日本大學醫學院教授林成之著《大腦不喜歡你這樣》(看樣子我還真愛天下文化出的書),各位也可參考。根據作者的歸納,對大腦有害的七個習慣如下所述:
一、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二、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三、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四、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五、雖然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六、對運動和繪畫興趣缺缺。
七、很少稱讚別人。
而本書的重點,是透過科學心理實驗與實踐經驗的歸納,找出你內在機制的習慣,從本能上動一點手腳,挑動你天賦的超強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