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本土佛教與宮廟信仰逐漸發展,對社會具有穩定的作用。
日治時期,畢業於東京法政大學工業學校建築科的台灣客家人謝潤德,返台後結識諸多佛教大德,開始參與佛教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設計寺廟建築。本論文以謝潤德為觀察點,梳理其生平信仰及寺廟建築設計,結合書面文獻與田野調查,探索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裡的人文脈絡,為宗教史研究與記錄打開新的視野。
作者簡介:
謝智光,1983年生,台灣台中人。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今成文教基金會秘書。因祖父母、父母的因緣,長年親近台中市佛教蓮社、蓮因寺、蓮音學苑,以淨土念佛法門為依歸。碩士班期間,就讀台中蓮社第十三期論語班,論文以研究雪廬老人(李炳南老居士)《論語講要》為題;博士論文以祖父謝潤德居士為研究對象,探討謝潤德於1960至1987年間在台灣建築設計的三十六所寺廟之人文互動。長期關注:佛教死亡書寫、論語學、佛教文學、台灣寺廟等議題。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經濟逐漸重整,各行業在傳統與創新之中找尋合適的方法,如一般建築方面,嘗試由木構建材轉變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形式,摸索如何轉用現代建築材料;傳統寺廟建築在面臨重建或新建時,同樣遇到此問題。如何克服結構性、安全性、堅固性之問題,又能符合傳統寺廟布局樣貌,同樣達到莊嚴肅穆之目的,成為有心人士的課題。當代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曾云:「建築史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布局反映社會組織與人際關係,它的技術反映科學與環境適應能力,它的形式反映審美價值判斷」,台灣的寺廟建築史亦如是。
台灣佛教、道教信仰的社會組織與人際關係,有這方面的需求,才能造就台灣寺廟建築技術的人才。2020年今天的台灣,宗教信仰已蔚然發展,極為可觀。佛教、道教、一貫道、民間信仰,及進入台灣已久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持續以各種不同形式呈現。彼等所創建的寺院、廟宇、道觀、教堂、天主堂、清真寺等等,不但是教徒、教團的聚會地點,也成為著名的觀光、朝禮、進修據點。
傳統信仰一直是台灣人民的精神堡壘,大抵與明清以來,渡海來台開墾先民所需要的精神依據有關。筆者站在上述基礎下,檢閱傳統建築到現代建築發展過程,關注日治時期乃至戰後光復的佛教、道教建築樣貌,仍是台灣建築史較為闕如的一塊。觀察現有台灣建築史,李乾朗的《台灣建築史》是目前較為完整的著作;其以百年為區分,分章解說自十八世紀以來的建築概況、實例分析,乃至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台灣建築,1920年代傳統寺廟之復興僅用二頁文字概說,提及的寺廟以北港朝天宮、台北大龍峒孔廟、台北龍山寺為代表。1930年代後的建築主要關注藝術裝飾風格。概論式的論著原本即未能兼顧完整的寺廟建築史,至於其他相關著作亦多以個案為例,如陳清香《台灣佛教美術Ⅱ:建築篇》等,雖填補了一部分過去有關佛教、道教寺廟不受建築史注目的缺失,但仍只能援引部分實例提供讀者參考。
筆者進入中文研究領域以來,除了關注戰後來台居士李炳南(1891-1986)在台諸多文化事業當中的《論語》教育之外,回溯台灣戰後佛教界至今發展蓬勃,佛教轉型及緇素大德共同努力為主要原因。筆者進一步觀察戰後的佛教、道教建築,陸續以新式西洋建築法建構、修復,乃至重建,早在1955至1960年間,嘉義建築師謝潤德即協助嘉義天龍寺修復工程;身為謝潤德之孫女,開始著手搜集謝潤德建築寺廟之設計藍圖,發現多達三十餘座;彼諸寺廟在各地皆是著名道場,舉辦共修、法會、經筵數十餘年至今。加以筆者身為佛教徒,長年參加台中市佛教蓮社聽經研教、明倫講座;長期參加蓮因寺舉辦大專女學生齋戒學會與佛七,進而發現彼等道場創辦人皆與謝潤德有直接、間接的聯繫,身為人文研究者,遂引起初步研究之動機。
筆者因此著手整理謝潤德保存的大量史料,首先發現到謝潤德於1961年為苗栗淨覺院繪製整體規劃圖,1965年為台中菩提仁愛之家太虛紀念館繪製設計藍圖,1967年為苗栗玉清宮協助重建工程,最著名者為1968年為高雄佛光山寺繪製整體規劃圖、大雄寶殿立面圖。統而言之,探尋謝潤德的傳統寺廟建築作品共有三十六座,而且大部分的寺廟至今仍是台灣重要的道場。如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與生活的融和的佛光山寺(位於高雄大樹);長年舉辦教育僧才或傳戒法會的蓮因寺(位於南投水里)、義德寺(位於嘉義番路);苗栗市中心重要的民間信仰廟宇玉清宮等等。而當筆者更進一步著手規劃田野訪談時,面對緇素大德(法師、居士)的斷層或凋零,更促使筆者決心加速進行研究。
總結而言,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即以謝潤德設計的寺廟為研究重點,藉由謝潤德一生的寺廟建築,再結合戰後台灣寺廟的建築發展史,期能運用學術典藏的作用,將台灣民間信仰轉移、僧人弘法樣貌、制度化佛教開枝散葉、信徒生活模式、僧侶與居士間交流互動等,豐富台灣宗教史、建築史與文化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經濟逐漸重整,各行業在傳統與創新之中找尋合適的方法,如一般建築方面,嘗試由木構建材轉變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形式,摸索如何轉用現代建築材料;傳統寺廟建築在面臨重建或新建時,同樣遇到此問題。如何克服結構性、安全性、堅固性之問題,又能符合傳統寺廟布局樣貌,同樣達到莊嚴肅穆之目的,成為有心人士的課題。當代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曾云:「建築史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布局反映社會組織與人際關係,它的技術反映科學與環境適應能力,它的形式反映審美價值...
推薦序
建設道場 莊嚴國土 釋依空
逢甲大學的謝智光老師,最近把他的博士論文《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給佛光文化出版,成就佛門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佳話。
認識謝老師一家人,是在新冠疫情橫行前的某一年除夕夜,他和父母、夫婿等人上佛光山參加三千人的大圍爐,席間特別介紹他的祖父謝潤德老居士和星雲大師的殊勝因緣,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我兩度應謝老師的邀請,到逢甲大學為通識課程的學生作專題演講,因此結識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夫婿和家人,都是虔誠的佛弟子,篤信淨土法門,每個人都謙遜柔和、彬彬有禮度。《普門品》中說:「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謝老師給我的印象,就像《普門品》所描述的行止嫻雅、相貌莊嚴,那一定是因為他出生於佛化家庭,宿世善根修持淨行所感得的福報。
謝老師的祖父謝潤德老居士,青年時期曾經留學日本,在東京法政大學工業學校建築科研習五年。完成學業返台之後,曾任職於中油公司,後並通過國家特種考試,取得建築技術師執照。1956年,至嘉義天龍寺禮佛,認識能元法師,首度和佛教結緣,遂發願以建築的專業為佛教寺院設計藍圖,貢獻所學。謝老居士不僅為台灣的道教宮廟,例如小港鳳林宮、苗栗玉清宮、苗栗西山關聖廟、南投中寮天恩宮、嘉義朝天宮等道觀,設計出美侖美奐的圖案,更為佛教的寺院道場擘畫宏偉莊嚴的藍圖,例如南投水里蓮因寺、嘉義彌陀禪寺、台中太虛紀念館、高雄阿蓮光德寺。1983年,受普暉法師之託重新遷建台中慎齋堂,1992年因「慎齋堂」的特出設計,榮獲「中華民國第二屆建築金廈獎傑出資深建築師獎」。謝老居士在寺院宮廟建築方面的專業造詣及巨大貢獻於焉可見。
1967年星雲大師在長滿刺竹、麻竹的荒山闢建道場,草萊初創,披荊斬棘,擬請工程師來畫圖,需要嚴密的等高線繪圖,倍增困難。1968年,大師對謝老居士說明自己對佛光山未來的建構藍圖,一星期之後謝老居士便以彩色繪圖如實畫出「佛光山整體規劃圖」,既不需要等高線,更不必掛念山坡地溝渠高低起伏,如同極樂淨土變相圖。同年12月1日,規劃圖在當時的《覺世》旬刊刊出,引起廣大佛教徒的關注,紛紛捐助樂施,對佛光山的草創期助益甚大。大師形容佛光山的建設說:「一山五嶺天下少,兩院七眾世間稀」。開山五十多年的今天,返觀謝潤德老居士當初設計的「佛光山整體規劃圖」,大體上沒有很大的差別,依照星雲大師最初的想法一以貫之,可見謝老居士的專業涵養之深厚精到。
除了佛光山之外,澎湖海天佛剎的建設計畫圖也由謝老居士一手完成。謝老居士曾經建議大師說:大師渡洋來台,最早落腳在客家村的圓光寺,可以在客家村的地方建寺,接引更多的人來學佛。佛光山於是乃有頭份宏法社、苗栗大明寺、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潮州講堂、屏東講堂等客閩信徒共修道場的創建,謝潤德老居士和佛光山的因緣可謂至為深遠。
法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了四十八大願,圓滿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四十八大願其實就是法藏菩薩的四十八條設計建築藍圖。其實諸佛菩薩在成佛之前,都曾發大願來建設自己未來的佛土,例如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我們每一個人平日的懿行善舉,都是莊嚴自己未來佛國的資糧,謝潤德老居士不止襄助佛教伽藍、道教宮觀的建設,更成就了自己的清淨國土。本書的出版,於私是謝智光老師闡述祖父一生偉大事蹟的感人孝思,於公是為台灣宗教寺廟建築留下了文獻資料,深具歷史意義。欣為之序。
建設道場 莊嚴國土 釋依空
逢甲大學的謝智光老師,最近把他的博士論文《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給佛光文化出版,成就佛門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佳話。
認識謝老師一家人,是在新冠疫情橫行前的某一年除夕夜,他和父母、夫婿等人上佛光山參加三千人的大圍爐,席間特別介紹他的祖父謝潤德老居士和星雲大師的殊勝因緣,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我兩度應謝老師的邀請,到逢甲大學為通識課程的學生作專題演講,因此結識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夫婿和家人,都是虔誠的佛弟子,篤信淨土法門,每個人都謙遜柔和、...
目錄
推薦序 依空法師
推薦序 邱上嘉
推薦序 謝嘉峰
致 謝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素材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謝潤德其人其事
第一節 家世與背景
第二節 留日與返台
第三節 信仰與實踐
第四節 晚年與辭世
第三章 任職中油時期之寺廟設計(1960-1970)
第一節 設計佛教寺院之始
第二節 設計道教廟宇之始
第三節 設計高雄大樹佛光山寺
第四節 設計南投水里蓮因寺
第四章 嘉鴻建築師事務所時期之寺廟設計(1971-1975)
第一節 成立嘉鴻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節 設計嘉義義德寺
第三節 設計嘉義彌陀禪寺
第五章 謝潤德建築師事務所時期之寺廟設計(1976-1987)
第一節 成立謝潤德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節 全心投入:大量設計苗栗寺廟
第三節 續建苗栗淨覺院
第四節 與星雲大師的續緣
第五節 步入純熟:巍峨建築成指標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謝潤德生平事略年表
附錄二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年表
附錄三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藍圖
附錄四 手稿書畫及相關史料
附錄五 田野調查紀錄
附錄六 圖目次
推薦序 依空法師
推薦序 邱上嘉
推薦序 謝嘉峰
致 謝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素材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 謝潤德其人其事
第一節 家世與背景
第二節 留日與返台
第三節 信仰與實踐
第四節 晚年與辭世
第三章 任職中油時期之寺廟設計(1960-1970)
第一節 設計佛教寺院之始
第二節 設計道教廟宇之始
第三節 設計高雄大樹佛光山寺
第四節 設計南投水里蓮因寺
第四章 嘉鴻建築師事務所時期之寺廟設計(1971-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