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像什麼?〉
印度有一位國王叫做鏡面王,有一天鄰國進貢一匹身軀壯碩、毛色光潤的大象,大家圍著大象,品頭論足一番。國王很歡喜,於是把宮中一群眼盲的按摩師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分別以手去觸摸大象的身體,然後要他們各自說出心目中大象的樣子。
這群從未見過大象為何物的盲人,果然以他們敏銳的手指,認真而仔細地撫摸大象。有一位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驚喜雀躍地大叫:
「哇!原來大象長得像彎彎曲曲的轅木呀!」
另外一位盲人摸到大象堅硬溫潤的牙齒,馬上斬釘截鐵反駁道:
「不對!大象的樣子像舂米搗衣用的杵棒。」
有一位盲者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只見他小心翼翼、輕輕巧巧地沿著寬寬大大的耳朵周緣,摸了一圈,然後神情慎重篤定地說:
「嗯!大象肯定長得像個裝盛穀物的畚箕。」
「不對!不對!大象就像寺院裡信徒們焚香祈禱的三足寶鼎。」摸到大象優美弧度的頭顱的盲者,著急地搖頭否定。
「你們都錯啦!象既不是轅木杵棒,更不是畚箕爐鼎,你們看!牠就像凹凸起伏的小山丘。」摸到象背的盲人說著。
「瞧你們說得天花亂墜的!其實大象什麼也不是,牠就像一面厚厚寬寬的牆垣。」摸到大象平坦柔軟的腹部的盲者理直氣壯地發難。他的話才一說完,另外一位摸到大象粗壯的大腿,無限憐惜地說道:
「大象的樣子就像一棵綠葉滿蔭的老樹,你們摸摸看!牠那摺疊的皺紋正寫盡歲月的滄桑。」
「喔!你說大象如老樹,依我看,它倒比較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胳膊的年輕盲者漫不經心地唱著反調。
「大象像個搗藥用的石臼。」摸到大象足踝的盲人淡淡地說。
「各位年輕人!你們都偏差了,大象就像一條麻繩編織而成的長鞭。」一位摸到大象尾巴的花甲老人,以權威的口吻說著,空洞呆滯的眼睛,漾著一眶的堅持。
國王在一旁看到盲人各執其是,爭論不休,拍手哈哈大笑道:
「各位仁者!你們都大錯特錯了,你們摸到的只是大象身體上的一小部分,大象不是鞭子、柱子、石臼、老樹、牆壁……,大象就是大象。」
這則小學生們也耳熟能詳的「瞎子摸象」的譬喻,出現於佛教的《長阿含經》。這則譬喻告訴我們世間的現象雖然有千差萬別的差異性,但是它的本體是圓融的統一性,而我們常人往往執取部分為全部,不能圓融觀察世間的整個實相,好比瞎子以偏執狹隘的心眼來觀察大象,看到的只是大象局限性的部分,而不是大象全然的整體。佛教的華嚴哲學有一「隱密顯了俱成」的思想,譬如秋空片月,晦明相並。懸掛在秋夜的上弦月,我們雖然只能看到明顯的一小片光明,但是隱密不明的大部分並沒有因此消失,只是因為我們缺乏朗朗的慧眼,無法看到罷了!我們應該培養一顆全觀、全見的心來觀照宇宙的萬象,不以邊見、偏見來看世間的一切,才能隱顯無礙、表裡如一,看出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
---------------------------------------------------------
〈五指的爭議〉
佛教有一種修持方法叫做隨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別人比我有辦法,比我有輝煌成就,不但沒有嫉妒、憤恨的心理,反而能夠人我互易,以別人的成就為自己的成就,以別人的歡喜為自己的歡喜。同根的豆萁尚且相煎,同胞的兄弟反目相殘,隨喜功德雖在一念之轉,卻也千難萬難。
有一天,五根手指頭聚集在一起,召開重大的會議,討論誰是真正的大哥。大拇指首先發言說:
「如果要比大,我才是真正的大哥。你們看!五根手指頭當中,我排行第一,我最粗大,當人們讚歎某人最優秀的時候,總是翹起我,因此我是大哥。」
大拇指的話才講完,食指馬上迫不及待的搶著說道:
「我們兄弟之中,屬我最重要。中國話說:民以食為天。民生問題,是每個人每天必須面對的大事,飲食不能解決,個人會因為營養不良而致病死亡,國家則會因為饑荒而成為亂邦,乃至滅國。況且當我這根食指如果大動的時候,就可以大快朵頤,有美食可吃了。人們在煮菜烹調的時候,總是以我食指來品嘗食物,因此我應該最大。另外,當人們問路的時候,通常用我來指明方向。我有如此多種的功能,最有資格當你們的大哥囉!」
聽完了食指的長篇大論,中指不以為然的搶白:
「哼!你們兩位不要不自量力了,儘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大拇指你長得又矮又胖,食指你常常亂動,一點也不穩重威儀。哪像我長得最適中,站在最中間,你們就像眾星拱月一般圍繞著我。另外,我長得最修長,好比將帥統領群兵,白鶴立於雞雉之中,因此我才是大哥中的大哥。」
耐著性子聆聽中指自得其滿的演說,無名指終於無法忍耐,霍地一聲站了起來,趾高氣昂地大聲說:
「你們各位都自吹自擂說自己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其實我才真正最偉大。你們聽說過『無名乃大名』的古訓嗎?無以為名,以無為名,故為大名。我無名指豈是世間的符號名相可以局限的,因此我比你們都大。還有當人們舉行訂婚結婚的儀式,最愛把金戒指、鑽石戒指套在我的身上,我是多麼的有分量,大哥的位置當然非我莫屬了。」
四個手指頭爭著要當大哥,彼此誰也不禮讓誰。正爭得不可開交時,突然發現小指頭坐在一旁,一語不發,一副神閒氣定的老僧模樣。四指異口同聲問道:
「咦!小指老弟!你怎麼不說說你的想法?難道你不想當大哥嗎?」
小指悠悠閑閑地迴視四指,慢條斯理地說:
「各位大哥!你們每一位都有顯赫的成就,在各位面前哪有我小指頭說話的餘地。不過,當我們雙手合十拜佛,或者向人打躬作揖問好的時候,我最靠近真理和對方。」
小指的一番話,驚得四指瞠目咋舌,無言以對。
偉大,不在形狀的大小,甚至也不在功能的多寡。壓抑對方、自讚毀他,以突顯自己的偉大,容易流於自我膨脹,而不是真正的偉大。在真理之前懂得謙沖自牧,對自己的渺小知道謙卑,才是不自大而偉大的人。
----------------------------------------------------------------------------------
〈惡習難改〉
有一隻奇毒無比的蠍子,站在江邊,望著滔滔翻滾的大江興歎,不知如何才能渡過江河,到達彼岸。毒蠍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隻烏龜慢條斯理地爬向海灘來。毒蠍欣喜萬分,趕快向前打躬作揖,堆滿笑容對烏龜說:
「烏龜大哥!你要到哪裡去啊?」
烏龜看到一臉詭異笑容的毒蠍,趕快警覺地把自己縮進硬硬的殼內,戒慎警惕地打招呼:
「蠍子老弟!你好,我正打算回到我對岸的家。」
「好極了!我也正要到對岸去,能不能麻煩你順便載我一程。」毒蠍搶著說。
「不行!你們蠍子毒性惡劣,萬一中途你咬了我一口,我不就喪失了生命,我不做如此的蠢事!」烏龜一口回絕。
「烏龜大哥!你放心啦!如果中途我咬你一口,我自己也會淹死於江中,你想我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拜託你行行慈悲。」
憨厚的烏龜禁不起毒蠍的苦苦哀求,萬般無奈地答應:
「好!我答應載運你過河,但是你切記不可以咬齧我,否則我們兩個將會同歸於盡,淪為波臣。爬上我的背脊來吧!」
烏龜載著毒蠍在江中載浮載沉,毒蠍趴伏在烏龜的硬殼上,興高采烈地欣賞兩岸風景。一個高高的浪頭打過來,眼看烏龜和毒蠍就要滅頂,但是烏龜就像個善於游泳的潛夫,身手矯健躲過一朵一朵的浪花,贏得毒蠍雀躍的鼓掌。
烏龜正在為自己的游泳技術竊竊自喜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刺痛,氣急敗壞地責怪毒蠍道:
「我好心好意載你過河,你怎麼可以不守信用以毒針刺我?我被你咬死了,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
「烏龜大哥!我也知道和你約法三章在先,不能食言而肥,自毀信譽。但是我們蠍子咬人咬習慣了,看到有生命的東西,不自覺地就會咬他一口。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咬你的!」毒蠍無辜地請求原諒。
毒性迅速地蔓延烏龜的全身,烏龜終於支持不住,載著毒蠍一齊沉到了江底,為自己當初的輕率允諾深深懊悔不已!
佛經上說我們一個人煩惱易斷,習氣難除。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難移的本性,指的就是我們的習性、習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習慣。譬如一個抽菸多年的人,時間久了,拿菸的手指之間所留下的黃色菸味,就是習氣。菸灰缸裡的菸蒂容易洗滌乾淨,但是指縫間的濃濃菸味卻不容易去除。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性,有的人嗜賭成性,有的人瞋恨成性,有的人好名成性,有的人貪財成性。這些惡習不但阻礙了我們進步,甚至因此奪走我們寶貴的性命。譬喻裡的毒蠍明明知道不能輕易一咬,但是仍然無法控制習性,反為習性所控制。因此培養好的習性、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其實,一切諸法本無自性,沒有不能改變的習慣,只要有智慧,仍然可以轉陋習為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