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民事訴訟法(上)(喬)

的圖書
民事訴訟法(上)[19版] 民事訴訟法(上)[19版]

作者:喬律師 
出版社:讀享文化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評分:
圖書名稱:民事訴訟法(上)(喬)

本書特色
▍貫徹一本書主義,穩固備考民訴基礎
以建構民事訴訟法體系為本,學說理論、實務見解為枝葉,並輔以作者個人意見及考試準備心得,兼顧理論實力及答題技巧。

▍大量圖示加強記憶,建構完整民訴體系
本書包含許多圖示,作者儘量以相同的程序流程作為統一全書內的圖示基礎,希望讓讀者從一開始就有一個連貫的民事訴訟流程,進而在思考各種細部問題時,都能知道是出自於哪個程序階段。


作者簡介
喬律師
台大法研所
律師高考及格
司法官特考及格
目標BQ的馬拉松跑者PB310
夢想成為繪本作者
YO寶、阿蹦的爹


十九版序
  承蒙出版社的威逼及各位讀者的愛戴,本書再度在槍林彈雨、兵慌馬亂中,完成了第19版的修正,而第20版的盛大慶功改版也密集籌劃中(並沒有)。
  民事訴訟法於112年11月29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12月1日施行,主要是針對裁判費、訴訟費用等考試中比較不重要的部分,本次改版也同步調整;此外也新增了迄112年12月前的國家考試及研究所試題,並照例移除一些舊題目、不合時宜的判決、判例及學說見解,請各位參考。
  筆者寫此篇序的時候,2023年已近尾聲,相信很多同學跟筆者一樣,覺得這一年有做了一些事情,但也有很多想法沒有完成。希望藉由本書的持續改版,證明我們還是有繼續努力朝著夢想與目標前進,並在來年不留下遺憾,遇見更好的自己。

喬律師
2023.12於臺北


目錄
Chapter1 民事訴訟法總論:程序架構及基礎理論
  一、前言:本法的研讀與準備 1-3
    ㈠訴訟法的特性 1-3
    ㈡如何學習—體系的建構及法理基礎的記憶 1-5
  二、民事訴訟之程序架構 1-6
    ㈠起訴階段 1-7
    ㈡言詞辯論階段 1-7
    ㈢證據調查階段 1-8
    ㈣判決階段 1-8
  三、民事訴訟之理論基礎 1-11
    ㈠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 1-11
    ㈡本法之理念(程序法上之基本要求) 1-11
  四、民事訴訟之審理原則(訴訟法理) 1-16
    ㈠處分權主義 1-16
    ㈡辯論主義 1-18
    專題研究—處分權主義及辯論主義之綜合說明 1-21
    ㈢公開主義 1-26
    ㈣直接審理主義 1-27
    ㈤言詞審理主義 1-28
    ㈥適時提出主義 1-29
    ㈦集中審理主義 1-31
    ㈧自由心證主義 1-32
  五、訴訟事件與非訟事件之程序進行與法理適用 1-33
    ㈠事件性質及程序法理之差異 1-33
    ㈡程序法理之交錯適用 1-37
    ㈢程序法理之法定轉化 1-37

Chapter2 訴訟主體論㈠:法院
壹、概說
  一、意義 2-5
  二、組織 2-5
    ㈠審級制度 2-5
    ㈡審判體之組成 2-5
  三、審判權限之分配 2-6
    ㈠法定法官原則 2-6
    ㈡審判權之分配 2-6
    ㈢管轄權之分配 2-7
    ㈣法院內部事務之分配 2-7
    專題研究—訴訟要件之審查:「先程序後實體」之審理模式 2-8
貳、民事審判權
  一、意義 2-14
  二、性質 2-14
    ㈠訴訟要件之一 2-14
    ㈡職權調查事項 2-14
  三、認定及處理 2-15
    ㈠認有審判權:續為審理其他程序要件 2-15
    ㈡認無審判權:裁定移送或駁回 2-15
    ㈢審判權恆定原則 2-15
    專題研究—國際審判管轄權之認定 2-16
參、管轄權
  一、意義 2-20
  二、性質 2-20
    ㈠訴訟要件之一 2-20
    ㈡職權調查事項 2-20
    ㈢無審判權即無管轄權 2-21
  三、型態 2-21
    ㈠職務管轄 2-21
    ㈡土地管轄 2-21
    ㈢專屬管轄 2-25
    ㈣任意管轄 2-26
    ㈤合意管轄 2-30
    ㈥應訴管轄 2-33
    ㈦指定管轄 2-34
  四、調查及欠缺之處理 2-35
    ㈠管轄恆定原則 2-35
    ㈡訴訟之移送 2-36
肆、迴避
  一、意義 2-38
  二、自行迴避 2-38
    ㈠前審裁判 2-38
    ㈡仲裁 2-40
  三、裁定迴避(聲請迴避) 2-41
  四、經兼院長之法官同意之迴避 2-41
  五、司法事務官、法院書記官及通譯之迴避 2-41

Chapter3 訴訟主體論㈡:當事人
section1 基礎理論
壹、當事人概念
  一、意義 3-7
  二、形式當事人與實質當事人概念 3-7
    ㈠形式當事人一元主義 3-7
    ㈡賦予實質當事人相當之程序主體權 3-8
  三、當事人之基本特徵 3-8
    ㈠當事人兩造對立原則 3-8
    ㈡當事人應受判決效力所拘束 3-9
  四、當事人享當事者權(程序主體權、訴訟法上之基本人權) 3-10
    ㈠辯論權 3-10
    ㈡當事人公開 3-11
    ㈢其他權利事項 3-11
貳、當事人確定
  一、意義 3-13
  二、性質 3-13
    ㈠訴訟要件之一 3-13
    ㈡職權調查事項 3-13
  三、確定標準及具體認定 3-14
    ㈠以已死亡之人為當事人 3-14
    ㈡冒名起訴或冒名應訴 3-14
    ㈢本無其人之捏名起訴 3-14
    ㈣未使用真名之化名起訴 3-15
參、當事人能力
  一、意義 3-16
  二、性質 3-16
    ㈠訴訟要件之一 3-16
    ㈡職權調查事項 3-16
    ㈢屬一般抽象之資格 3-17
  三、範圍 3-17
    ㈠有權利能力者 3-17
    ㈡胎兒 3-17
    ㈢非法人團體 3-18
肆、當事人適格
  一、意義 3-23
  二、性質 3-23
    ㈠訴訟要件之一 3-23
    ㈡職權調查事項 3-24
    ㈢屬須具體認定之資格 3-24
    ㈣有當事人適格者具訴訟實施權 3-24
  三、判斷標準 3-24
    ㈠原則標準:訴訟標的之實體法上權利義務法律關係歸屬主體,具當事人適格 3-24
    ㈡衍生標準:依不同訴訟之種類定當事人適格之標準 3-27
    ㈢例外情況:訴訟擔當(訴訟信託) 3-29
    專題研究—訴訟類型與判決效力概說 3-30
    專題研—確認訴訟之當事人適格與確認利益 3-34
  四、訴訟擔當(當事人適格認定之例外類型) 3-38
    ㈠意義 3-38
    ㈡性質:形式當事人與實質當事人分離 3-38
    ㈢類型 3-39
    ㈣效力 3-40
  五、法定訴訟擔當 3-42
    ㈠具體事例之一:破產訴訟(破產§§75、90、92 e) 3-42
    ㈡具體事例之二:債權人代位訴訟(民§242) 3-43
    ㈢具體事例之三:共有人代位訴訟(民§821) 3-44
    ㈣具體事例之四:公益法人之不作為訴訟(消保§53、民訴§44-3,妨害制止請求
     訴訟、法定訴訟擔當團體訴訟) 3-46
  六、任意訴訟擔當 3-49
    ㈠法定類型之一:選定當事人制度(民訴§41) 3-50
    ㈡法定類型之二:選定公益社團法人為選定當事人(民訴§44-1,任意訴訟擔當團
     體訴訟) 3-58
    ㈢法定類型之三:追加選定當事人制度(消保§54、民訴§44-2,公告曉示制度與
     併案請求) 3-60
    ㈣法定類型之四:消費者保護法上之消費者團體訴訟(消保§50Ⅰ)? 3-63
    專題研究—現代型紛爭事件及訴訟制度 3-66
    專題研究—訴訟標的之認定與訴訟擔當與否 3-72
    專題研究—訴訟擔當中判決效力擴張之正當化依據 3-77
    專題研究—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適格及判決效力之擴張 3-81
伍、訴訟能力
  一、意義 3-93
  二、性質 3-93
    ㈠訴訟要件之一 3-93
    ㈡職權調查事項 3-93
  三、立法意旨 3-94
  四、判斷標準 3-94
    ㈠有訴訟能力者 3-94
    ㈡無訴訟能力者 3-94
    ㈢限制訴訟能力者 3-95
    ㈣外國人 3-95
  五、欠缺之救濟 3-95
陸、辯論能力
  一、意義 3-96
  二、立法意旨 3-96
  三、判斷標準 3-96
section2 複數當事人(共同訴訟)
壹、共同訴訟
  一、概說 3-116
    ㈠意義 3-116
    ㈡功能 3-116
    ㈢發生原因 3-119
    ㈣類型及分類標準 3-121
  二、普通共同訴訟 3-125
    ㈠意義 3-125
    ㈡性質 3-125
    ㈢程序設計 3-125
    ㈣程序效果 3-127
  三、必要共同訴訟 3-129
    ㈠意義 3-129
    ㈡固有必要共同訴訟 3-129
    ㈢類似必要共同訴訟 3-135
    ㈣程序設計 3-138
    ㈤程序效果 3-142
    專題研究—合一確定之認定方式及爭議處理 3-144
  四、特殊型態共同訴訟:主參加訴訟(干預訴訟) 3-161
    ㈠意義 3-161
    ㈡性質 3-161
    ㈢立法目的 3-162
    ㈣要件 3-162
    ㈤審理 3-164
貳、訴訟參加
  一、概說 3-166
    ㈠意義 3-166
    ㈡制度目的 3-166
    ㈢類型 3-167
  二、輔助參加(從參加) 3-168
    ㈠意義 3-168
    ㈡要件 3-168
    ㈢程序 3-170
    ㈣地位 3-170
    ㈤權限 3-171
    ㈥效力 3-172
    ㈦參加人承當訴訟 3-175
    ㈧當事人之告知訴訟 3-175
    ㈨法院之職權通知訴訟 3-177
  三、特殊型態訴訟參加:共同訴訟參加、共同訴訟輔助參加 3-181
    ㈠類型 3-181
    ㈡共同訴訟參加 3-181
    ㈢共同訴訟輔助參加 3-183

Chapter4 訴訟程序㈠:訴訟程序通則
壹、訴訟代理人
  一、概說 4-9
    ㈠意義 4-9
    ㈡性質:訴訟要件之一 4-9
    ㈢限制:雙方代理之禁止 4-10
  二、法定代理人 4-10
    ㈠意義 4-10
    ㈡種類 4-10
    ㈢權限 4-11
    ㈣為訴訟所必要之允許 4-12
  三、訴訟代理人 4-12
    ㈠意義 4-12
    ㈡資格 4-12
    ㈢委任行為 4-13
    ㈣權限 4-15
    ㈤效力 4-16
㈥消滅 4-19
四、輔佐人 4-22
㈠意義 4-22
㈡必要性 4-22
㈢要件 4-22
㈣效力 4-22
㈤輔佐人、訴訟代理人及參加人之比較 4-23
貳、訴訟費用
一、概說 4-24
㈠意義 4-24
㈡目的 4-24
二、訴訟費用之範圍 4-26
㈠意義 4-26
㈡具體內涵 4-26
三、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 4-27
㈠意義 4-27
㈡訴訟標的價額恆定原則 4-28
㈢訴訟標的價額核定標準 4-28
四、訴訟費用之計算及徵收 4-30
㈠意義 4-30
㈡徵收標準 4-30
㈢溢收費用之退還 4-32
五、訴訟費用之負擔 4-32
㈠意義 4-32
㈡標準 4-32
㈢訴訟費用之確定及裁判 4-34
㈣未納訴訟費用之效果 4-35
六、訴訟費用之擔保 4-36
㈠意義 4-36
㈡立法意旨 4-36
㈢命供擔保之要件 4-36
㈣命供擔保之裁定 4-37
㈤供擔保之方法與效力 4-37
    ㈥擔保物之返還 4-37
    ㈦擔保物之變換 4-38
    ㈧訴訟費用供擔保規定之準用 4-38
  七、訴訟救助 4-40
    ㈠意義 4-40
    ㈡立法意旨 4-40
    ㈢要件 4-40
    ㈣程序 4-41
    ㈤效力 4-41
    ㈥撤銷 4-43
    ㈦訴訟費用之徵收及歸還 4-43
    ㈧訴訟費用之裁定減免 4-44
    ㈨救濟 4-44
參、當事人書狀
  一、概說 4-45
  二、書狀之程式 4-45
  三、書狀欠缺之效果及補正 4-45
    ㈠欠缺之效果 4-45
    ㈡欠缺之補正 4-46
  四、代書狀之筆錄 4-46
  五、科技設備傳送書狀 4-46
肆、送達
  一、意義 4-47
  二、送達機關或送達人 4-48
    ㈠法院書記官及執達員 4-48
    ㈡郵務機構 4-48
    ㈢囑託送達人 4-48
  三、應受送達人 4-49
    ㈠原則 4-49
    ㈡例外 4-49
  四、應送達之文書 4-53
    ㈠文書之繕本或影本 4-53
    ㈡通知書 4-53
    ㈢判決或裁定正本 4-53
  五、送達之處所 4-53
    ㈠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 4-53
    ㈡送達地之自治或警察機關 4-53
  六、送達之時間 4-54
    ㈠原則 4-54
    ㈡例外:允許於例假日及夜間送達者 4-54
  七、送達之方法 4-54
    ㈠交付送達 4-54
    ㈡寄存送達 4-56
    ㈢留置送達 4-56
    ㈣公示送達 4-57
    ㈤以科技設備傳送送達 4-58
  八、送達之效力 4-58
伍、期日及期間
  一、期日 4-60
    ㈠意義 4-60
    ㈡種類 4-60
    ㈢指定 4-60
    ㈣開始與終了 4-61
    ㈤變更與延展 4-61
  二、期間 4-62
    ㈠意義 4-62
    ㈡種類 4-62
    ㈢起算與計算 4-65
    ㈣伸長或縮短 4-67
    ㈤聲請回復原狀 4-68
陸、訴訟程序之停止
  一、概說 4-69
    ㈠意義 4-69
    ㈡立法目的 4-69
  二、當然停止 4-70
    ㈠意義 4-70
    ㈡承受訴訟 4-75
  三、裁定停止 4-78
    ㈠意義 4-78
    ㈡原因 4-78
    ㈢撤銷 4-81
  四、合意停止 4-82
    ㈠意義 4-82
    ㈡原因 4-82
  五、訴訟停止之效力 4-84
    ㈠當然停止及裁定停止之效力 4-84
    ㈡合意停止之效力 4-85
    專題研究—法院間審判權爭議之處理 4-86

Chapter5 訴訟客體論㈠:訴訟上請求
section1 基礎理論
壹、訴之基本觀念
  一、總論 5-4
    ㈠訴之意義 5-4
    ㈡訴之基本內涵 5-4
  二、訴之種類 5-5
    ㈠給付之訴 5-6
    ㈡確認之訴 5-7
    ㈢形成之訴 5-8
貳、審判之對象
  一、訴訟要件(程序要件)之審查 5-12
    ㈠訴訟要件 5-12
    ㈡訴訟法上之權利保護要件(權利保護必要) 5-13
    ㈢實體法上之權利保護要件 5-14
  二、訴訟標的與訴訟標的理論 5-17
    ㈠訴訟標的之認定 5-18
    ㈡訴訟標的對訴訟程序之重要影響 5-21
    ㈢舊訴訟標的理論(傳統訴訟標的理論) 5-22
    ㈣新訴訟標的理論 5-23
    專題研究—新、舊訴訟標的理論之內涵及差異 5-25
    ㈤訴訟標的相對論 5-33
    ㈥其他訴訟標的理論 5-35
section2 複數訴訟上請求(訴之客觀合併)
壹、通論
  一、意義 5-45
  二、功能 5-46
    ㈠保障當事人之實體及程序利益 5-46
    ㈡達成訴訟經濟 5-46
    ㈢防止裁判之牴觸 5-46
  三、發生原因 5-46
  四、要件 5-47
    ㈠須原告於同一訴訟程序中合併主張數宗訴訟 5-47
    ㈡須受訴法院就數宗訴訟中之一訴訟有管轄權 5-47
    ㈢須數個請求得行同種訴訟程序 5-47
    ㈣須數訴無禁止合併之規定 5-47
  五、調查與處理 5-48
    ㈠移送 5-48
    ㈡命分別辯論或改用程序 5-48
    ㈢命補正或為駁回裁定 5-48
貳、訴之客觀合併之態樣
  一、單純合併 5-49
    ㈠意義 5-49
    ㈡型態 5-49
    ㈢審判方式 5-50
  二、預備合併 5-51
    ㈠意義 5-51
    ㈡制度目的 5-51
    ㈢要件 5-53
    ㈣審判方式 5-54
    專題研究—預備合併之上訴 5-57
    專題研究—代償請求之起訴方式 5-62
  三、競合合併(傳統上所稱「重疊合併」) 5-64
    ㈠意義 5-64
    ㈡要件 5-64
    ㈢審判方式 5-64
  四、選擇合併 5-65
    ㈠意義 5-65
    ㈡要件 5-65
    ㈢審判方式 5-66
  五、特殊之合併態樣㈠:訴之客觀合併類型之擴大 5-69
    ㈠預備合併適用範圍之擴大 5-69
    ㈡重疊合併意義之變更 5-72
    ㈢其他合併類型之承認 5-72
  六、特殊之合併態樣㈡:訴之主觀預備合併 5-75
    ㈠類型 5-75
    ㈡審理 5-77
    ㈢承認與否 5-77

Chapter6 訴訟程序㈡:起訴階段
壹、起訴之程式
  一、訴之提起 6-5
  二、起訴狀之記載 6-5
    ㈠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6-5
    ㈡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6-5
    ㈢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訴之聲明) 6-8
    ㈣宜記載事項 6-11
貳、起訴之效力:訴訟繫屬
  一、意義 6-12
  二、效果 6-12
    ㈠審判權恆定原則 6-12
    ㈡管轄恆定原則 6-12
    ㈢訴訟標的價額恆定原則 6-13
    ㈣當事人恆定原則 6-13
    ㈤實體法上之效力 6-29
參、起訴之審查
  一、程序要件之審查 6-30
    ㈠審查內涵 6-30
    ㈡審查程序 6-32
  二、訴有無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審查(一貫性審查) 6-33
  三、濫行起訴之處理 6-33
肆、起訴之限制:特定訴之利益之具體化標準
  一、提起將來給付之訴之限制 6-35
    ㈠立法意旨 6-36
    ㈡限制要件:有預為請求之必要 6-37
    ㈢具體類型 6-37
    ㈣判決方式 6-39
  二、提起確認訴訟之限制 6-39
    ㈠確認客體須具請求對象適格(權利保護之資格) 6-39
    ㈡確認訴訟須具確認利益(權利保護之利益) 6-41
  三、更行起訴之限制 6-44
    ㈠立法意旨 6-44
    ㈡要件:前後二訴屬同一事件 6-45
    ㈢違反效果 6-47
  四、提起一部訴求之限制 6-51
    ㈠種類 6-52
    ㈡承認與否 6-53
    ㈢相關說明 6-57

Chapter7 訴訟程序㈢:言詞辯論階段
  一、意義 7-5
    ㈠名詞意義 7-5
    ㈡動詞意義 7-5
  二、種類 7-7
    ㈠必要之言詞辯論與任意之言詞辯論 7-7
    ㈡本案之言詞辯論與非本案之言詞辯論 7-7
  三、言詞辯論之準備:爭點整理之進行 7-8
    ㈠目的 7-8
    ㈡程序設計 7-9
    專題研究—訴訟中重要的事實群內涵及其存在目的 7-12
  四、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期日應為之行為 7-15
    ㈠聲明應受裁判事項 7-15
    ㈡就訴訟關係為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述 7-15
    ㈢聲明證據 7-15
    ㈣當事人就事實及證據上之陳述 7-15
    ㈤不公開審判 7-22
    ㈥於言詞辯論終結前適當時期提出攻擊防禦方法 7-23
    ㈦得對訴訟程序之違背提出異議 7-24
    ㈧得聲請審判長為必要之發問,並得向審判長陳明後自行發問 7-25
  五、法院之訴訟指揮與闡明權 7-25
    ㈠開閉及指揮言詞辯論 7-25
    ㈡闡明權(闡明義務)之踐行 7-26
    專題研究—闡明制度之內涵及發展 7-28
    ㈢因闡明或確定訴訟關係之處置 7-43
    ㈣就參與辯論人提出之異議而為裁定 7-43
    ㈤因便利訴訟之進行或防止裁判之牴觸而為相關辯論裁定 7-43
    ㈥其餘規定 7-45

Chapter8 訴訟客體論㈡:訴之變更追加與反訴
壹、訴之變更追加
  一、意義 8-5
    ㈠訴之變更 8-5
    ㈡訴之追加 8-5
  二、立法設計 8-6
    ㈠要件 8-6
    ㈡制度考量因素 8-7
  三、訴之變更追加之允許 8-8
    ㈠被告同意(民訴§255Ⅰ①、Ⅱ) 8-9
    ㈡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民訴§255Ⅰ②) 8-9
    ㈢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訴§255Ⅰ③) 8-15
    ㈣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民訴§255Ⅰ④) 8-16
    ㈤必要共同訴訟追加其原非被告之人為被告(民訴§255Ⅰ⑤) 8-16
    ㈥追加中間確認之訴(民訴§255Ⅰ⑥) 8-17
    ㈦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民訴§255Ⅰ⑦) 8-19
    ㈧確認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之訴之變更、追加(民訴§247Ⅲ) 8-19
    ㈨家事訴訟程序之統合審理 8-20
    ㈩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 8-20
  四、程序 8-22
    ㈠程式 8-22
    ㈡要件 8-22
    ㈢裁判及救濟 8-22
  五、效果 8-24
    ㈠訴之變更:舊訴視為當然撤回 8-24
    ㈡訴之追加:構成訴之合併 8-24
    專題研究—當事人之變更追加 8-25
貳、反訴
  一、概說 8-29
    ㈠意義 8-29
    ㈡性質 8-30
    ㈢立法意旨 8-30
  二、程序 8-31
    ㈠要件(民訴§§259、260) 8-31
    ㈡起訴與撤回 8-33
    ㈢審理 8-34
  三、特殊反訴型態 8-35
    ㈠預備反訴 8-35
    ㈡離婚之本反訴 8-36
    ㈢強制反訴 8-38

Chapter9 訴訟程序㈣:證據調查階段
壹、通則
  一、概說 9-8
    ㈠證據之作用 9-8
    ㈡證據之相關概念 9-8
  二、證據之種類 9-11
    ㈠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9-11
    ㈡本證與反證 9-12
  三、證明之種類 9-13
    ㈠心證度與證明度 9-13
    ㈡證明與釋明 9-16
    ㈢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 9-17
    ㈣民事訴訟上之確信與刑事訴訟上之確信 9-18
  四、要證事項與免證事項 9-19
    ㈠要證事項(證明之對象、證據客體) 9-19
    ㈡免證事項(不要證事實) 9-22
  五、自由心證主義之運用 9-31
    ㈠內容 9-31
    專題研究—本法中違法取得證據之可利用性 9-32
    ㈡依自由心證認定事實之過程 9-39
    ㈢損害數額之酌定 9-41
  六、舉證責任 9-43
    ㈠概說 9-43
    ㈡舉證責任之分配 9-47
    專題研究—當事人之訴訟上陳述與舉證責任分配 9-53
    專題研究—實務上採取之舉證責任分配原則—以票據債權與不當得利之舉證責任
         為例 9-61
    ㈢舉證責任之減輕 9-71
    專題研究—舉證責任體系建構綜合整理 9-83
    專題研究—本法上之推定概念與舉證責任 9-86
貳、證據調查程序
  一、概說 9-93
    ㈠證據聲明 9-93
    ㈡證據取捨 9-94
    ㈢依職權調查證據 9-95
    ㈣調查機關 9-95
    ㈤調查證據前應先曉諭爭點 9-95
    ㈥集中調查證據 9-96
  二、人證 9-96
    ㈠意義 9-96
    ㈡證人之義務 9-96
    ㈢證人之訊問 9-97
  三、鑑定 9-98
    ㈠意義 9-98
    ㈡鑑定人之義務 9-98
    ㈢鑑定之程序 9-98
    ㈣概念區分 9-100
    ㈤仲裁鑑定契約 9-101
  四、書證 9-103
    ㈠意義 9-103
    ㈡文書之種類 9-103
    ㈢文書之證據能力及證據力 9-104
    ㈣文書之證據調查程序 9-107
    ㈤當事人之文書提出義務 9-107
  五、勘驗 9-111
    ㈠意義 9-111
    ㈡程序 9-111
    ㈢新種類證據之調查程序 9-112
  六、當事人訊問 9-113
    ㈠意義 9-113
    ㈡立法理由 9-113
    ㈢當事人聽取制度與當事人訊問制度之區別 9-113
    ㈣程序 9-115
    專題研究—調查證據、認定事實過程之綜合整理 9-117
參、證據保全階段
  一、證據保全 9-118
    ㈠意義 9-118
    ㈡功能 9-118
    ㈢類型 9-119
    ㈣程序 9-120
  二、證據保全協議 9-122
    ㈠意義 9-122
    ㈡性質 9-122
    ㈢內涵 9-122
    ㈣法理基礎 9-123
    專題研究—本法架構中之促進訴訟義務 9-125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
作者:程千帆、俞平伯、施蟄存、蕭滌非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04
66折: $ 178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魂永生有聲書第7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賽斯速成100有聲書第 3 輯
作者:王怡仁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早期課1有聲書第3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11
66折: $ 66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躲在超市後門抽菸的兩人 5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1-13
$ 18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我們的節氣 【畫給孩子的二十四節氣變化】
作者:洋洋兔編著
出版社:幼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9-01
$ 15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決定你一生的六種物質
作者:大衛.JP.菲利浦斯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30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110)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2-27
$ 9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WIND BREAKER—防風少年—(11)
作者:にいさとる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5-02-07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海上奇談錄
作者:紫夢
出版社:今古傳奇(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1-17
$ 18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
作者:史帝芬.維特 (Stephen Witt)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0
$ 39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偽裝的真實之吻 break 上+下(首刷限定版)
$ 35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