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初版序,也是練功使用說明
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在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同時空環境裡,學者們努力建構了各種理論模型架構,它們大多是作為解讀特定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工具,甚至進一步成為解決議題的方案。
所以要搞定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申論輸出,在輸入上要掌握主要時空環境脈絡的典範、學理模型的邏輯與思維,也就是時代典範和學理模型是如何解讀、解決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特定議題,而不是死背硬記。
接著和這本書的題型申論輸出不斷連結、重複運用,提醒自己「以終為始」,避免單向輸入,缺乏連動輸出,而陷入攻讀學理理論的茫然感。
例如就時代典範而言,我們得先知道過去是傳統理論時期,偏重去人化、高度一致規格的人事管理;後來逐步演進到關注人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整合了環境與組織系統觀點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想像把自己放到那個時空脈絡裡,坐上時光機多來幾趟典範的旅行(也可以想想有沒有類似時代的電影或戲劇情境),就比較容易感受到這些學理模型,大多是為了呼應它們所處的時代典範、解決它們所在時空環境的公共人資議題。
甚至很多模型就為了解讀我們社畜到底想要什麼?為什麼想離職?怎麼留住我們?這些大多涉及待遇和激勵的理論,其實跟我們社畜在意的日常話題相去不遠。
請把自己放進來,而且放久一點。
你會發現跟自己的人生情境有很多共鳴點。
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你就容易記得久一點;然後,多使用、輸出它。
不過,模型百百種,說實話很難全數掌握,但就考試的CP值而言,我們一定要先掌握經常出現的經典模型,有餘力再盡量去看其它的模型素材;正是因為這些經典模型已歷經考驗,而被世人廣泛運用至今,甚至可以打通很多跨界的議題;而且不少新的、細的模型之邏輯基礎,都是源於這些經典模型。
例如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就是為了使人力資源管理能呼應組織策略,組織才能成功存活在變動劇烈的當代環境,甚至提升組織競爭力;而不是組織策略跟人力資源管理貌合神離,那樣不只浪費了組織寶貴的資源,多頭馬車、相互掣肘,也會使組織效能日薄西山。
至於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打通透的模型,台灣的大咖老師們,像是蔡良文、林文燦等老師比較愛用「人力引進與甄補、激勵、發展、維持與保障」這套;橫跨公私部門的泛用模型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選(求)才、用才、育才、留才」。
另外要注意的還有像是功績原則、代表性、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四大基本價值觀與三大新興價值觀、Ulrich教授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職能模型、Lepak & Snell兩位教授的人力資本模型、策略性待遇四面佛(內在一致面、外在競爭面、員工貢獻面、組織管理面)等等。
甚至我們可以把以上觀念原則交叉連動起來,例如以功績制貫穿選才、用才、育才、留才,並在各個功能上實踐功績制。
雖然因為篇幅跟截稿時限的關係,我們無法收錄所有考題,但透過這本書,你仍然會發現以上這些經典模型經常反覆地出現在書中的考題上;如果熟練了,更可以拿來靈活運用在沒有標準死板答案的邏輯思維題型中,作為評述或試抒己見、優劣得失、興革建議等等的素材。
就因為它們是經典。
如果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跟NBA一樣有名人堂的話,這些典範、那些模型就是在名人堂裡的Larry Bird、Michael Jordan、Kobe Bryan等人,那這樣我們怎麼可以不知道它們呢?
而且它們彼此之間還可能是上下游關係、對比關係、改善進化關係等等邏輯性的連結;想通了,有些典範或模型還真的不用一個一個分開記,甚至可以串連起來。
例如傳統人事管理去人化,後來為了改善去人化的弊病,同時也發現關懷員工會有更好的產能,因此透過學者們的努力研究分析,以及實務界不斷的實踐反饋,我們才逐步走入人力資源管理。
把以上典範和模型的架構邏輯先想通,再一併參考我們格鬥和解題書裡的輸出文字方式,碰到題目時先審出題意,並留意有限的答題時間,多練幾次以靈活取捨和組合,申論寫作就變得沒那麼困難了。
不過,如果要進一步獲取高分,審題的時候,除了看懂老師要問什麼,你還要仔細看完整、進一步推敲出整題的意圖、還有他希望你推演出來的體系邏輯或價值觀點,不然練再多題,也只是死記而已,假若碰到高度邏輯性、超突襲展開的題目,臨場鐵定會一片慘白的(而且這種類型現在很愛考)。
所以,在這給個溫馨卻也嚴肅的大提醒:不假思索,動不動就全部死背或創造獵奇的口訣,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在考場上應該會迴向一片純白給你。
有了以上的基礎,再進一步思考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兼顧政治面、管理面和法制面(這也是Rosenbloom教授的經典模型啊),使這三面向衡平地融為一體,以推動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並使人力妥適配置且與民間協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達成善治的境界。
我們輸入、輸出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們要追尋的最高境界方向就是「練到能融會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在政治面上的價值理念、在管理面上的管理典範與模型、在法制面上的考銓法制」,如此一來,你就會是國家想錄取的核心發展人力資本!
如果真的沒時間完整寫每一題,如同我們過去給大家的建議,至少花5分鐘試著做到審題、擬大綱吧,剩下來就多對照著看如何輸出擬答,但記得無須死背每一個字,重點是寫作的邏輯方向與標題配置。
日後實際上考場,就算遇到很難的題目,也不要馬上棄筆投降,因為對大家都難,換個角度想:你理解而融會的這些典範、模型邏輯思維,只要跟題目有點關聯、能寫(掰)出東西來,就可以打趴很多對手,所以盡力擺放好大小標,配置好你的想法並化為輸出文字,別害怕!就上吧!
看到這裡,讓自己心裡把握以下重點,就可以好整以暇、不再慌亂:
1.知道公共人力資源管理以上的特性和輸入、輸出重點。
2.瞭解自己身為人類,在邏輯體系中建構和情境連動之記憶輸入,並且融會輸出有溫度的文字,才是屬於人的強項。
3.太難、太細、過多、像AI直譯的內容沒幾個人記得起來、更不用說臨場寫得出來……
4.只要過了錄取標準就會上榜,不須過度追求榜首、榜眼或探花。
所以,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如果你是知己知彼者,這本書就可以幫助你模擬百戰,進而不殆!
祈欣、良文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