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俗稱散打;古稱相搏、手搏、白打、手戰等。由於這種徒手相搏、相角的競爭是在臺子上進行,又稱「打擂臺」。
它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宋代(西元960~1279年),就已相當流行。每逢重大節日,在京城護國寺搭起擂臺(當時叫「獻台」),各道、郡的高手都來較量。
到了明代(西元1368~1644年),這項活動有了更大的發展。此時則稱「打擂臺」。古時擂臺兩側多有「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的楹聯。賽前,雙方先立好生死文書。
新中國成立後,武術被列為體育運動專案。70年代末,隨著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與武術套路運動相應而發展的武術散手運動,愈來愈受到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
1988年中國武術協會在深圳市成功地舉辦了國際武術散手擂臺邀請賽。1989年,國家體委決定將武術散手列為體育正式競賽項目,從而促進了武術散手運動的進一步發展,1990年又頒佈了《武術散手競賽規則》,並培養了一批武術散手裁判員;制定了《武術散手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還組織專家編寫了參考教材,錄製了散手教學錄影帶等。
武術散手運動的開展,已引起了國際武林朋友的濃厚興趣,國際武術聯合會已將散手列入今後洲級和世界武術比賽的主要內容之一。1991年在北京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成功地舉辦了散手擂臺表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