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兩年前出版一冊太極拳理論專著,為什麼又出版太極拳拳理小冊子呢?其一,那冊書是1997年完成的,第二年又修改潤色一番,充其量是五年前的太極拳拳藝水準,成書後錯處不少,多少有些遺憾。其二,筆者有一位研究秘宗學的忘年友,知我書中將內功修練要「實話實說」,他說不可,他認為當今有人真假不辨,不如留有餘地,對方尚有悟得的道行和興趣。
筆者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在全國武術理論期刊、報章上發表太極拳論文近百篇,又有理論專著誕世,反反覆覆說理。楊禹廷大師有「打拳打個理」的教導,陳式太極拳家陳鑫大師在《學拳須知》中明示,「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關於打拳打個「理」,悟得之後,寫有心得,《學拳明理方得道》一文,發表在《中華武術》雜誌上。
幾年過去了,筆者仍然重視拳理的研究。13年前出版《吳圖南太極拳精髓》,書中收有「國術概論」一文。此書原名為「專集」,經好友足球評論家金山先生睿智點睛,改為「精髓」為該書披上金身,功德無量。有武術學子撰寫論文,論述「國術概論」,得到學位,不失為雙倍功德。
有摯友玩笑「太極拳理論家」,不敢承接,筆者到外省市講學,基本不傳授拳套路,亦不教推手,只是講拳理,說拳道。本著學拳先明理的宗旨,使對方比教招法,更深層地了解太極拳學,引入拳之根本,比學套路更為有益。
太極拳博大精深,修持大道、悟得內功是根本。筆者遵大道至簡之本,下筆把握三易,即易懂、易學、易操作。當今社會科技、經濟高速發展,全民同心奔小康。太極拳傳播亦應與時俱進。君不見有人學練太極拳十年二十載,或更長的時間,一套太極拳練來練去卻總也練不好,「太極十年不出門」也要重新定論。筆者十分贊同武派太極拳李亦畬大師的一句名言,他說:「要心靜。隨人所動,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意,不是用勁。」此言絕妙之極。「太極十年不出門」在先,他的「一年半載」施後,敢於衝破迷信,在封建社會是要有了不起的勇氣。其實,太極內功的取得,老師是關鍵,教學方法要體現「大道至簡」。
筆者傳播傳統太極拳道亦有多年,從來不說玄,如行氣如「九曲珠」,氣是看不見的。因為筆者不會九曲行氣,說給學生是欺騙他們。不說不寫玄虛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也不拿不懂的東西去嚇唬別人。像練精「化氣、化神、還虛」,筆者知道此理論很重要,因為說不清、道不明也不會化,絕不去拉一面古典大旗。
筆者堅持通俗能講能做,對方易懂、易學、易操作,如此可有深研太極拳之興趣,挽住內功上身。筆者授課講解太極拳人的體能,有一句「皮毛要攻」。一位退休教授問「皮毛要攻」是什麼意思?這時講解是無用的,問她想看嗎,圍過來很多朋友,筆者在七八月酷暑裡,將雙臂平伸,大家看著豎起來的汗毛,不約而同地「啊」了一聲,告訴大家皮毛攻是陽鬆,陰鬆汗毛是立不起來的,同道對陰鬆陽鬆的狀態有了直觀了解,修練也方便。
群眾性的太極拳活動,通俗易學好練為宗,對於深研者也不要搞玄學。說到底,修練太極內功是以減法入手為是。太極拳楊禹廷大師,是大道至簡的典範,他從來不說深奧難懂的拳理,以減法說理。總是教導身上不要掛力,83式326動,練好一陰一陽兩個動作,一通百通。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水看起來柔弱善小,但它能水穿石空,任何堅強的東西都敗在水的川流中。我們練拳如行雲流水,被動行拳距內功上身就不遠了。
修練傳統太極拳有益身心,胸懷大度,心態平淡,修為平和。筆者承傳下來的拳藝盡一切可能向後學者傳授,這是武術太極拳人應該努力去做的。這冊內功解秘的宗旨是向世人普及太極內功,作者在書中闡明什麼是太極拳,細述放鬆周身上下九大關節的必要以及如何修為。修練傳統太極拳,九大關節不鬆就無法深層次深研拳道。
太極拳博大精深在何處?在修練者身上,要改變思維。關於太極拳的鬆,筆者深入剖析,首次向公眾明析陰鬆、陽鬆、陰頂、陽頂以及陰陽互抱太極圖;書中觸及到意識、潛意識、潛能等等;書中還分析人體中的力點,如何去掉力點……總之內功解秘面對面、零接觸,中間毫無障礙。只要您有意修練鬆功,欲得到鬆功,請您坐下讀書,研究太極拳理論,不管您習練哪家哪派,天下武術是一家,修為鬆功,終極達到全身透空。心神意氣安靜,極為安靜,清靜無為,達到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這是太極拳大道。
我和我的《太極內功解秘》將是你們的朋友,您從中可以找到修練鬆空的臺階,拾級而上進入虛靜的太極拳精彩世界。
祝大彤於北京西壩河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