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勢 青龍探爪
第二勢 蛟龍撐骨
第三勢 游龍潛海(老龍臥道)
第四勢 雲龍騰空
第五勢 纏龍返首
第六勢 蟠龍下勢
第七勢 金龍起舞
第八勢 蛟龍戲水
第九勢 團龍望日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4 項符合
龍形九勢健身法(一刷)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前言
龍的子孫,龍的傳人,在龍的故鄉,有著龍的民族文化。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拳種繁多,博大精深。自先秦時期武術逐步成形以來,就不斷地在龍的土地上繼承發揚。幾千年歷史的長河,洗禮了武術,也壯大了武術。武術的發展壯大,也總離不開龍的文化,龍的形象寄托。
無論長拳、形意、八卦、太極,還是南拳等,都有龍的動作內容出現。例如,長拳有青龍洗爪、五龍入洞等拳式;形意拳的十二形中龍形為首勢;八卦拳中又有游龍八盤掌;南拳中有騎龍步等龍形動作;太極拳中更是少不了游龍戲水般的動作。
「龍形九勢」這一套健身拳法,是在形意拳「十二形」的首勢「龍形」的基礎上,參照八卦、南拳,以及十二形龍拳等拳種中有關龍形的不同練法,去繁求簡,本著好學、好記、好練、好看的原則,並根據氣功吐納導引的規則而創編的。
該「龍形九勢」的特點是每勢都是一組單獨的動作,都充分體現出身法如龍形敏捷多變,步法如游龍般起伏有方,提步轉身圓活緊湊,並有纏繞裹擰、抻筋拔骨之勁力。九勢中的每一勢都並不完全歸屬於某一種拳法,卻又吸納了多家拳法的優點,使之更趨於合理、易學,便於各種群體接受。
該套路的創編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其動作速度並不快,難度也不大,練起來美觀大方,適合不同層次的人群通過這項運動的鍛鍊來達到健身和健美的目的。
萌生創編「龍形九勢」的想法,源於先父對我的教誨。先父武慶良(1908 ~ 1984),字子賢,山西孝義人。幼年投師當地形意門大師宋世榮(1849 ~ 1927),曾學得形意五行拳與形意拳中的龍、虎、猴、熊、蛇、雞等手法的變化和實用效果。他對龍形的練法十分注意,並在傳授晚輩時告誡我要多加留意,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爭取整理創編一套簡易而實用好練的龍形動作,並指點我多多觀察北京與大同兩地的九龍壁上的龍的造型,以便從中汲取一些有用的東西。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我多次奔走於北京與大同之間,得以反覆觀察北海九龍壁與大同九龍壁,給今後定型「龍形九勢」的動作收集了不少可供參考的珍貴的素材。九龍壁上那栩栩如生的九條彩龍,千姿百態,動作各異,既賦予了深遠的中華龍的內涵,又在動作的優美造型上給予我諸多啟發。使「龍形九勢」在幾次修改後終於定型,又根據動作特點冠以相應的動作名稱。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望請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