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式太極拳是中國武術院、中國武術協會於1989年創編的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拳是以楊式太極拳為原型,在保留楊式太極拳運動風格的同時也吸收了其它流派太極拳的內容。
全套四十二個動作,共分為四段。四段分別為:動作一至動作十為第一段;動作十一至動作十八為第二段;動作十九至動作二十九為第三段;動作三十至動作四十二為第四段。
在練習時,要求心靜體鬆、呼吸自然、動作柔緩、輕靈沉穩、剛柔相濟、蓄發有序。
作者簡介:
王飛
男,1969年2月生。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講師。自幼隨父母學習形意拳、八卦、太極拳,多次獲得湖北省武術比賽個人全能冠軍。1986 ~ 1990年就讀於武漢體育學院運動系,代表武漢體育學院參加全國武術錦標賽並獲得一類拳術第四名的優秀成績。1991 ~ 1995在武漢市江漢大學工作,多次帶隊參加省高校武術比賽,並獲得金、銀、銅共計30多枚獎牌的優秀成績。1995年調入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工作,組建太極拳隊參加1997 ~ 1999年的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共獲得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10枚。2000年9月赴緬甸國家武術隊執教,所帶太極拳選手獲得2000年亞洲武術錦標賽太極拳亞軍。
主編簡介
溫力
男,河北省蠡縣人,漢族,1943年11月生。1967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1981年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現任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教授。1985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是中國第一批獲得碩士學位的武術專業工作者之一。自幼隨父母(中國著名的武術界前輩)溫敬銘、劉玉華兩位教授學習武術,有堅實的武術技術和理論基礎。多年來從事武術教學工作,對武術基礎理論有較深入的研究,多次擔任國內外重大比賽的武術裁判。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前言
聞雞起舞是中國人晨練的寫照,直到今天,迎著初升的朝陽,沐浴著陣陣晨風翩翩起舞仍是中國人最常見的鍛鍊身體的方法。在晨練的人群中,習武者頗多,其中練太極拳和木蘭拳的人就不少,在許多地方早已是蔚然成風。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葉朗先生說:「傳統是一個發展的範疇,它具有由過去出發,穿過現在並指向未來的變動性…. 傳統並不是凝定在民族歷史之初的那些東西,傳統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可塑的東西,它就在我們面前,就在作為過去延續的現在。」武術正是這樣不停地發展變化著。如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練習的需要,在原來太極拳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創編的,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廣大練習者的歡迎,至今流傳已近半個世紀,早已成了較為「年輕的傳統武術套路」了。後來的四十二式太極拳更是由各式太極拳相互融合而成,開始僅作為運動員的比賽套路,現在也成了人們晨練的內容之一。而木蘭拳是以傳統的武術為母本生長出來的新枝,開出的新花,為人們所接受,已是各地晨練不可或缺的內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武術就是這樣不斷地發展者,表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即使它的某些新的東西一時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發展著。
為滿足廣大練習者的需要,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決定按照國家規定套路以太極拳和木蘭拳為內容出一套「輕鬆學武術」叢書。介紹太極拳和木蘭拳的書籍已經很多,如何創新呢?後來考慮一般武術書中的「圖中人」都是面向讀者。由於動作的方向經常變化,練習者的動作方向時而和「圖中人」動作方向相同,時而又和「圖中人」的動作方向相反。對於還不十分熟悉武術動作的初學者來說,往往感到看圖學動作較為困難,這實際上也是編寫武術圖解長期未能解決的一個難點。我們受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常根據學生練習時身體方向的不同,不斷地變換領做位置的教法的啟發,想到用正反兩套圖來編寫這套書,也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即是本書特色所在,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習慣。
我國著名武術家蔡龍雲先生為這套叢書寫了「天人合一,與時俱進」的題詞,一方面點明了人們在晨練時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景和對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觀念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武術要常練常新,不斷發展的思想。在此謹向蔡先生表示深切的謝意。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蔡榮春編審從選題到編寫方法,直到審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謝。
本叢書太極拳部分由王飛先生執筆,動作示範劉沛、吳雪琴同學;木蘭拳部分由秦子來女士執筆並動作示範。
溫力
於妙齋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前言
聞雞起舞是中國人晨練的寫照,直到今天,迎著初升的朝陽,沐浴著陣陣晨風翩翩起舞仍是中國人最常見的鍛鍊身體的方法。在晨練的人群中,習武者頗多,其中練太極拳和木蘭拳的人就不少,在許多地方早已是蔚然成風。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葉朗先生說:「傳統是一個發展的範疇,它具有由過去出發,穿過現在並指向未來的變動性…. 傳統並不是凝定在民族歷史之初的那些東西,傳統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可塑的東西,它就在我們面前,就在作為過去延續的現在。」武術正是這樣...
目錄
一、起勢
二、右攬雀尾
三、左單鞭
四、提手
五、白鶴亮翅
六、摟膝拗步
七、撇身捶
八、捋擠式
九、進步搬攔捶
十、如封似閉
十一、開合手
十二、右單鞭
十三、肘底捶
十四、轉身推掌
十五、玉女穿梭
十六、左右蹬腿
十七、掩手肱捶
十八、野馬分鬃
十九、雲手
二十、獨立打虎
二十一、右分腳
二十二、隻峰貫耳
二十三、左分腳
二十四、轉身拍腳
二十五、進步栽捶
二十六、斜飛勢
二十七、單鞭下勢
二十八、金雞獨立
二十九、退步穿掌
三 十、虛步壓掌
三十一、獨立托掌
三十二、馬步靠
三十三、轉身大捋
三十四、歇步擒打
三十五、穿掌下勢
三十六、上步七星
三十七、退步跨虎
三十八、轉身擺蓮
三十九、彎弓射虎
四 十、左攬雀尾
四十一、十字手
四十二、收勢
一、起勢
二、右攬雀尾
三、左單鞭
四、提手
五、白鶴亮翅
六、摟膝拗步
七、撇身捶
八、捋擠式
九、進步搬攔捶
十、如封似閉
十一、開合手
十二、右單鞭
十三、肘底捶
十四、轉身推掌
十五、玉女穿梭
十六、左右蹬腿
十七、掩手肱捶
十八、野馬分鬃
十九、雲手
二十、獨立打虎
二十一、右分腳
二十二、隻峰貫耳
二十三、左分腳
二十四、轉身拍腳
二十五、進步栽捶
二十六、斜飛勢
二十七、單鞭下勢
二十八、金雞獨立
二十九、退步穿掌
三 十、虛步壓掌
三十一、獨立托掌
三十二、馬步靠
三十三、轉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