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岳家拳學(附VCD)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45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356 |
誠品網路書店 |
運動休閒 |
$ 405 |
博客來 |
武術/拳術 |
$ 405 |
金石堂 |
詠春拳/拳術 |
$ 405 |
三民網路書店 |
休閒生活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盡己棉薄之力,為王傑老師整理其家傳岳家武學,讓幾近瀕絕的岳家散手和歷史無跡的岳家鶴拳,能夠以它樸實無華、精妙絕倫的原始風貌,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王師岳家武學乃是其父子南公得自異人所授,主要有岳家散手和岳家鶴拳兩大系統。岳家散手乃是以擒拿為主體,摔打踢肘為輔的散手系統;岳家鶴拳原本共有三套,可惜至今僅餘一套,乃是融合南北兩地風格的獨特拳種。
至於岳家武學之源流,由於當時王師年幼,已不復記得該名異人姓名而無從得知。不過,根據現今文獻所知,岳家散手為清同光年間,河北雄縣劉士俊所傳。據資料所載,劉士俊曾分別在北京、廣東和雄縣等地傳授岳家散手,民國時鼎鼎有名的鷹爪王陳子正,即是劉士俊的再傳弟子。至於岳家鶴拳則在歷史上毫無記載,不過觀其形式,應有受過福建鶴拳的影響,但拳式中又有北方拳式,故應視為融合南北兩地的獨創拳術。至於是不是該名異人所創,則是未知之數。
王師為岳家武學第二代傳人,不僅家傳根柢深厚,王師更是四處拜訪明師,以求在武學上精益求精、砥礪功夫。王師來臺之後,曾先後拜過八步螳螂拳大師衛笑堂師爺、又曾從許振聲師爺學習楊氏太極拳一百零八式與推手。其他時間,王師更從當時植物園諸家明師與其弟子有所交流,由此培養出實用精蘊的實戰內家功夫,更進一步豐富、細緻化岳家武學的體系和理論。因此,王師可說是岳家武學的繼承者,又是其創新突破的創新者。
晚年退休之後,王師於住家附近的興隆公園傳授拳藝,並開始公開其家傳岳家武學。後來更開創了現今的振武學院,以期能將真正的內家武學發揚光大。為了傳播拳藝,除了為王師拍攝紀錄片《王傑武學傳習錄》之外,並開始由筆者整理、撰寫岳家武學,以嚮有志於武學之同道。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紹王師學武經歷和其過去事蹟,希望大家藉由知曉王師學武之歷程,瞭解到唯有?心、毅力和興趣,方能在武學上有所成就。若是缺乏?心、毅力和興趣,即使有明師在側,精妙絕倫的武技和拳論在前,也終是一無所成,徒留遺憾而已。
第二章裡主要是介紹岳家武學的歷史源流。不過由於岳家鶴拳無從考據,是以第二章主要是介紹岳家散手的歷史源流和發展脈絡。除了讓學者明白岳家武學的發展歷史和其演化歷程,能夠正本溯源之外,更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找到深悉此家武學脈絡之人。王師曾於返鄉時,囑託故老鄉親們尋找岳家武學在湖南當地是否尚有傳人存在,以期能夠明瞭其源流脈絡。可惜至今查無資料,因此希望透過對於其脈絡源流之整理,能夠找到該名異人之傳人。
第三章裡,筆者主要是整理岳家散手一系前輩高人的傳略,除了間接讓學者明瞭岳家散手的傳承之外,更讓學者藉由知稔前輩風範,進而有所借鏡與警惕。在第三章中,筆者花最多工夫的,當屬〈劉士俊傳〉。這是因為劉士俊乃是岳家散手信史第一人之外,也是由於劉士俊一生事蹟十分戲劇化之故,有其風華正盛、不可一世之時,也有其低潮失意、一蹶不振之日。藉由對於劉士俊這名人物的考據,不僅可以更加瞭解岳家散手的傳播過程和時間之外,更可以作為人生借鏡,引以為惕,頗富教育意義。
第四章則是解說岳家鶴拳的拳理和招式,以及其基本功夫。在本章中,是由王師親身示範岳家鶴拳的招式動作,並由筆者加以解說其動作要領和拳理內涵以供學者參考。由於岳家鶴拳並無歷史可考,而王師練拳又以實戰為主,故少有拳理拳論可資接引。因此,筆者乃參考借用福建鶴拳之拳論作為補充,並整合筆者歷年所驗證的內家武學觀念,加以述說其內涵。在這裡,要特別感謝王師長子懷湘先生在拳理上之啟發,使筆者能夠領略真正內家武學的內涵。在第四章中,筆者還介紹了王師所傳的岳家推手法,以供學者參考。
第五章裡乃是針對岳家散手作一系統性的說明。除了點明岳家散手的各項特色之外,更要區別出岳家散手異於其他擒拿手法上之優點。其中,最鮮明的特點即是:岳家散手完全不強調指掌握力,而純是以鬆柔沾黏為主,借用人身槓桿和內勁,以巧勁制服對方。這一點與尋常擒拿手法截然迥異。一般人練擒拿,無不強調抓罐、擰棍等操練實力之功夫,用以堅實握力而拿人。但是,岳家散手則是全憑鬆柔沾黏的功夫,以巧勁與槓桿制服對方,完完全全不用任何拙力,所以能制人於不覺,跌人而不察。
在第六章中,筆者主要是說明岳家散手的拳理和基本功練習。由於岳家散手是以鬆柔沾黏為主,是故筆者略去所有培養指掌握力的功法,直切本衷,由鬆柔沾黏練起,亦以鬆柔沾黏為依歸。故第六章中,學者會完全看不到一般練習擒拿之人所強調的功夫,像抓罐、擰棍、握力器等等。此非筆者不教,而是一來這些功法在一般擒拿專著中多有提及,筆者再提亦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二來這些功夫練起來,並無益於鬆柔沾黏,反而無法練到岳家散手諸般精妙,有違王師教誨和拳理。
在第七章中,筆者將岳家散手分成「指部」、「腕部」、「肘部」、「肩部及其他」、「摔跤」等五類加以陳述其動作要領和散手原理。為了讓學者能更加明瞭內中徑路之變化,筆者主要參考孫祿堂的諸般著作,藉以描述岳家散手的動作要領。故學者若有不明處,亦可參考孫祿堂的武學著作,領略其中動作旨要。在第八章中,筆者則是作一簡略總結,結束本書。
本書的寫作時間大約歷時有三年之久。之所以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除了筆者個人因素和中間去報效國家無暇提筆之外,也是有待於相關資料的蒐集、筆者自身實功和閱歷的增長,以求撰寫出不辱師名的著作。
在成書的過程中,著實得到多位師兄姊和友人們的大力支持和參與。譬如拍攝照片時,筆者乃借用石統基師兄的單眼相機方能將王師英姿保存下來。在拍攝岳家散手時,也需要眾位不辭艱苦的師兄們充作王師拳靶,在地上翻滾呼救。由於筆者攝影技術不佳,加上有時為了攝取不同角度之故,同一個散手動作可能要重複三、四次以上,有時還要補拍鏡頭、或是定格等等,皆讓不少師兄們苦不堪言,也著實讓王師大感疲累。在此,感謝協助拍攝的王傑老師、王徵成師兄、石統基師兄以及陳建源師兄捨命相搏。在拳理解說部份,筆者除了參考各家拳理拳論之外,懷湘師兄也給予筆者許多拳理上的體悟和建言,不僅使筆者本身功夫更進一層外,亦豐富了本書拳理論述,使學人更能理解岳家武學的拳理核心。
另外,也感謝筆者友人許伯罕、薛台佑等人的資助與建議,方能讓筆者完成本書。其他尚有未及感謝之人,在此一併致上最深的謝意。
最後,希冀學者注意的是,本書是由筆者撰稿成書,乃「代師出征」之作,是以不能完全代表王師的功夫水平。筆者內中所寫,如能傳達王師功夫之十一,則已屬萬幸!這是因為王師功夫皆是從實作中得來,乃其歷年心血之結晶,十分難以用文字照片加以表達敘述。王師教學又都是以個人體會和經驗結晶來教導學生,雖有身教之價值,但十分難以被一般學人所理解。是以筆者乃雜揉各家拳論和個人心得,加以述明拳理和動作要領,以供學人參考。故大抵上,此書可視為筆者追尋王師足跡所完成的作品,萬不可執本書以為王師技劣若爾,如此則是本末倒置、以假為真,是乃筆者之過錯也!說到這裡,令筆者想到《莊子?天道篇》中,輪扁與齊?公小白的對話: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 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是以筆者所述,亦不過是王師之輪跡糟粕也!望學人謹記於心,要知功夫乃個人痛下苦功而得,非待天授。本書只能起個啟發作用,而不能視為王師本身功夫或是功夫本身!
謹此,尚望「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願學者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