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個天梯,工作……
《銀花》編輯部
季刊《銀花》將於今年秋天迎接創刊35周年的日子。
封面一直是杉浦先生在做,包括封底。
有封四之稱的封底用來登廣告,
是辦雜誌的常識,然而《銀花》不然。
據說這是杉浦先生的主意。
儘管當時的原委不甚了了。創刊翌年,
「正反兩面做封面」的《銀花》就正式亮相了。
從那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一想法並未改變,直至今天。
沒有廣告污染的16(B5)開標準型書籍的氛圍,
尤其在大開本書籍泛濫的書海之中,
更顯得楚楚動人,惹人眼目。
這乃是編輯部最引以為豪的。
即使是相隔遙遠,看不清書名,
《銀花》也是能一眼就被認出來的。
整個封面都在釋放著訊息。
走過去拿在手上,便有一股暖流。
並能感知到體溫。
手上明明只是拿著長方形的紙束,
然而手指間卻透出鮮活的氣息。
細看之下,大大小小的文字群從四面八方升起,
高一聲低一聲地發出聲音和響動。
發行當天總要去書店確認看看,
每次都感到新奇和驚喜。
封面的樣稿雖不知已看了多少遍,
然而在書店的存在感仍如鶴立雞群,
每期如此,令人喜不自禁。
大概是到七十多期左右為止吧。
杉浦先生在不算敞亮的事務所的大桌子上,
鋪開《銀花》的底紙,
邊上放著圓規和鑷子,
自己剪貼小到6磅的清樣文字群。
他沿著製成散版的照片排列文字,
再一看,他已經把字剝離下來,
看上去仍不滿意,
三番兩次地調換位置。
不厭其煩地、耐心地反覆著這樣的工作。
不久,白色底紙變成了活潑的文字森林,
在眼前現出盎然生機。
他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
彷彿他拿著鑷子的手
在栽植著一棵又一棵的文字苗木……
杉浦先生是在搭個天梯,工作。
他志向高遠,隨時都在挑戰極限,絕不妥協。
他出了名的嚴格,
常常讓編輯部和印刷廠叫苦連天,
然而他引領著《銀花》的挑戰,絕無止息 !
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
現在是編輯部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