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寶劍贈英雄:《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序
臺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院之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每提到這幅畫,就讓人想到故宮前副院長,中國美術史家李霖燦先生。
〈谿山行旅圖〉約作於西元1000年,距今一千多年,在十七世紀後半明代晚期以前,沒沒無聞,被視為沒有畫家款印的宋畫,後來晚明大鑑藏家董其昌觀賞後,鑑定為范寬所作,並在畫幅上端題上「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為這幅畫訂了作者和畫名,明清之際也有鑑藏家留下兩則著錄,不過並未特別重視。清初進入皇室內府,貯藏於重華宮,收錄在《石渠寶笈》初編,在目錄編排上,列為「畫軸次等」,可知依當時品第標準,僅是次等之作。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谿山行旅圖〉仍然沒有受到青睞,1935年故宮文物首次出國在倫敦展出,〈谿山行旅圖〉缺席未入選。1949年〈谿山行旅圖〉隨其他文物運到臺灣,在台中北溝期間,逐漸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欣賞。1958年八月五日,李霖燦先生在觀賞此畫時,赫然在右下角一隊馱馬行旅的後面,闊葉樹蔭間,發現了「范寬」二字簽款,從此確認畫作所屬。那年先生撰寫一系列故宮讀畫劄記,第一篇即是〈谿山行旅圖〉,在文章中生動的描述發現范寬簽款的經過。此後故宮各類重要圖錄,國內外展覽,中國繪畫史論著,均以此畫作為北宋山水畫的典範名品。李霖燦先生當年的發現及研究,確實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先生對於故宮名畫的研究與推廣,〈谿山行旅圖〉僅是其中一例。他在從事教學,培養年輕學子對中國繪畫的興趣方面,更是廣泛而深刻的貢獻。1977年,我為投考台大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今藝術史研究所),每週六下午到台大旁聽先生的中國美術史。開學第一堂課,他說這門課選在週末,用好看的文物,送給大家一副美麗的眼睛,後來這句話成為他的名言。先生講課,和寫文章一樣,娓娓道來,流暢而生動,自己更是陶醉其中,語調不疾不徐,尾音長揚,有著抑揚頓挫的節奏,聲音略為沙啞,帶有河南鄉音,卻讓人有親切感。講課內容淺白易懂,透過精彩的幻燈片,引導學生走入中華文物的世界。這門課很受學生歡迎,每次上課都座無虛席,連走道都坐滿聽者。
第二年我入學台大歷史研究所藝術史組,正式選修先生的「名畫欣賞」課程,每周在先生副院長辦公室上課,那是在故宮改建前正館演講廳後方,約五、六坪大長方形房間,三面牆六層書架堆滿圖書,先生座位旁書架上方掛著曾紹杰先生篆書「綠雪齋」橫匾,先生說當年他在雲南麗江大雪山下,研究納西族文字(麼些文),見大雪山的雪,雪白中泛著青綠色,所以將書齋命名「綠雪齋」。在綠雪齋中我們幾位研究生席地而坐,近距離聆聽先生講解分析故宮名畫,也拉近了與故宮名畫的距離。這段因緣一直延續到先生擔任我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以至1983年我任職故宮,成為他的部屬。
去年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告知,計劃編輯出版一套《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邀我為這套書寫序。今年初,主編黃長春寄來三本書的排印樣稿,包括《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獨秀:中國名畫之最》、《三絕:中國詩書畫》。重讀這三本書,彷彿又回到當年在台大階梯教室上課,在故宮先生辦公室席地而坐,優遊於書畫天地的情境。
《神遊:古今第一山水畫》是集結先生1970至1980年在《美育》、《中央月刊》及《幼獅月刊》發表的文章,分成兩部分,先以〈進入中國山水畫的天地〉為引導,從內容、思想、技法、構圖等角度觀看山水畫。第二部分〈千古名筆〉,則是六幅宋元名畫的賞析,范寬〈谿山行旅圖〉即為其一。
《獨秀:中國名畫之最》改編自1986年文建會出版的《中國名畫欣賞》,收錄了包括范寬〈谿山行旅圖〉在內二十八幅故宮名畫。每幅用約四、五百字解說,精簡扼要的講述該畫欣賞的重點。此次新編,每件畫作搭配多幅清晰的局部彩色圖版,對於想要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讀者來說,按圖索驥,的確是認識故宮名畫最佳入門途徑。
《三絕:中國詩書畫》改編自1995年文建會出版的《中國詩書畫欣賞》,以「畫中有詩」、「書中有畫」及「詩書畫三絕」三部分,分析中國繪畫的特質。「畫中有詩」單元中,為故宮藏畫找出相應詩意的來源;「書中有畫」從書法作品看到圖像;「詩書畫三絕」則是從文人畫的角度,探討中國繪畫獨特的藝術精神。
李霖燦先生生前與雄獅美術有長期淵源,1982年至1984年,連續在〈雄獅美術月刊〉發表〈從藝術看人生〉專欄,後來集結成書,於1984年由雄獅美術出版。後來又陸續撰稿,談古今書畫家、山水畫、人物畫、道釋畫、花鳥畫、歷史故事畫,也談玉器、青銅器、陶瓷、雕塑、敦煌藝術等,後來於1987年集結為《中國美術史稿》,由雄獅美術出版。現在再加入這三本圖版豐富,精心編印的導讀圖書,如先生所言:「我們在圖文並茂的例證來作參贊,中國畫的欣賞大門一定可以為你而大開,只須體會深切,愛心濃厚,馬上您就可以登堂入室見其廟堂之美及百官之富了。」
先生故宮退休前,有一天到我辦公室,送我一支羊毫大楷,筆盒上親書「寶劍贈英雄」五字,至今還捨不得用。想來先生這一系列《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不也是像寶劍一樣,送給讀者開啟中國繪畫的堂奧?(辛丑上元前夕)
何傳馨
讀者感想
一位圖書館員的校閱心得:在學習欣賞藝術之餘,亦能賞讀文學的珠璣之美
本文作者張光千女士,為李霖燦之子李在中之妻,曾任光啟社編審與策劃(1980-1987),也曾任職於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券公司,擔任投資銀行圖書館副圖書館理員,在校閱本套書後的心得感想如下:
這系列三書:以〈富春山居〉、〈赤壁圖〉與〈麗人行〉 局圖為封面的設計,以及用原圖淡淡的底,襯入言簡意賅的封底介紹,這個呈現我特別喜歡,到底是雄獅的人才有著豐厚底蘊與藝術素養,才能有如此高雅的構思;我也深為雄獅歷年來堅持不懈,為闡揚中華精深的藝術文化所做的努力而感敬佩。
記得先夫在中先生曾跟我提起雄獅美術有做這一系列導讀的構想時,我們都很高興,他當時就說:要以全力支持,並無求償之想。 我想反倒是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先生的善意與熟慮,為我們平添了日後些許的意外福利。
我也十分驚訝雄獅美術不僅把書的開本大小改成菊八開,是為了希望能完美呈現家翁原文的構想。李賢文先生又親為此系列三書命名《神遊》、《獨秀》、《三絕》,足見他對李霖燦先生有著深厚的景仰之情,對此書更是重視。
家翁的文學造詣與用字、用詞的學養不是一般人所能匹敵,也非現代一般人所認知,雄獅美術的編輯為這些字、詞加上註釋的構想,是非常有意義與貼切的,相信讀者在學習欣賞藝術之餘,能夠賞讀文學的珠璣之美,也可以更加增廣此書的可讀性與廣泛性 。
在校閱本套書後,我的心得感想如下:
1. 我最喜歡的是,幾乎每幅畫中的款識與題跋都與圖同時顯示,特別是書法的部分在通幅的展示後,又有一節節的大幅展現與釋文的對照,讓我終於得知全貌,而深愧自己國學素養之貧乏。
2. 讀文時輔以圖:書畫躍然紙上,可以清楚的在大圖的細節中,看到每一幅畫者的構圖設色與運筆的技巧;我雖不懂作畫與書法也因此而得知皮毛。菊八開的設想真是造福不少正確極了。閱圖時佐以文:李霖燦先生的生花妙筆,不僅在文辭之間充滿聯想力和豐富的想像力,而且幽默令人莞爾;寫文字字珠璣、生動優雅又富哲思,不但讓我感受到書畫者所要呈現的情境、詩意、哲思與情懷,也進一步引導我進入欣賞與去瞭解這些書畫之所以精湛………。
尤其是家翁李霖燦先生深厚的國學造詣、精湛的文學素養與淵廣博大的學識………可以從歷代幾百首的詩詞裡;幾百年的歷史人物事蹟中,信手拈來舉例成書的聯想……真是令我更加的崇仰與敬重。
文/張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