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人在淡江大學英文系任教35 年,以英文系為主,亦曾教過非英文系的大一和大二英文,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英文程度亦良莠不齊。僅以發音而言,程度上乘的學生,字正腔圓,簡直像英語母語人士的口音;程度中等的學生,在口說或朗讀之時,發音亦常錯誤連連;至於程度差的學生,不只無法開口說英語,連簡單的課文朗讀,都覺得困難重重。身為老師,除了盡力授業解惑,心中最迫切掛意的事,不外乎如何幫助更多的學生,避開英文學習的冤枉路,走上一條更輕鬆的捷徑。
首先,教育部最近公佈2015 年亞洲國家托福成績排行榜,在30 個國家中,新加坡第1 名,幾個曾為英、美殖民的國家,分列2 到9 名,南韓第10,台灣12,中國17,日本26。iBT 滿分120 分,全球平均81.3 分,亞洲平均79.6 分,新加坡平均97 分,南韓83 分,台灣80 分,中國78 分,日本71 分。在這些主要競爭國之中,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比不上經濟實力。當然,托福成績只是少數菁英的測驗結果,不代表全體國民的英語程度,但是也值得我們反思,到底台灣學生學英語的困難在哪裡?
首先,台灣不像曾為英、美殖民過的亞洲國家,將英語訂為官方語言,日常生活自然少用到英語。我們學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拿高分,有利升學和就業,當然還有附帶的好處,例如升官發財、出國旅遊、增長見聞等等。在考試引導教學的政策下,英語教學大多偏重讀寫,欠缺聽說的訓練,導致只會考試、不會說英語的結果。在目前的制度下,個人的英語程度,主要以考試的分數高低論成敗,而非日常的實際應用。
台灣學生學不好英語的另一個關鍵,敗在陳年舊習: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用教國語的方式教英語。每個小孩子,自幼稚園開始學注音符號,進國小一年級之前,再上個正音班;只要學會了注音符號,任何國字都會唸。同理,小學沒有上過兒童美語的孩子,進國中前要先學好K.K. 音標,否則遇到生字就不會唸了。很多學生認為,英語不好,就是敗在起步的音標。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國語和英語在發音系統上截然不同,國語是「字音分離」,英語則為「字音合一」;簡言之,國語的注音符號,用來輔助學習者讀音認字,符號與單字本身,並無關聯的意義。因此,如果太依賴K.K. 音標學英語,會導致「字音分離」,不易記單字。例如「紅、黃、藍」三個國字,幼稚園的小朋友只要學會了注音符號,即使不會寫,也會唸;反之,沒有注音符號的生字,就不會唸了。但是big, yellow, blue 這三個單字,只要懂得每個字母的讀音,不需要K.K. 音標,也能拼出整個字的讀音,亦即「字音合一」之意。
「字音合一」最主要的作用是:看到一個英語單字,就能「認字拼音」,聽到一個英語單字,也能「聽音拼字」,這就是自然發音法(Phonics)的基本要訣。只要熟記其中最常見的規則,看見單字就大膽唸出來,錯了再試;如此一來,學英語不再依賴K.K. 音標,記單字變得更輕鬆容易,而且能朗讀新聞英語的文章,不再望英語高牆而興嘆,這是編輯本書最大的目的。
淡江大學張校長於各種公私場合,屢次提及本校以英語專科學校起家,英文系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學系,不僅要保持優良的傳統,更肩負起提昇全校學生英語程度的重任。因此,本人自2015 年8 月接任英文系系主任以後,先檢討行之多年的英文補救教學辦法,決定全面加強學生的英語發音和文法觀念。本人親自編寫講義和試教一年,如今再作增補,印製成書,除了作為課堂教材,學生亦可留在身邊,隨時複習,加強發音技巧,同時增進字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