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為什麼要編《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 文/天衛文化出版總監 沙永玲
從事童書編輯二十年,一心一意想為臺灣兒童文學建立一座美麗花園,但一路辛勤耕耘,總感覺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普遍照顧到整體,一方面要顧到出版社的生存發展,各題材及文類都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為了出書力道,總是要選擇較有知名度的作家及夠分量的作品。因此往往失去了許多與有才華的新銳作家合作的機會,真是非常可惜。每次見到靈動的新人作品乍現,總是心想,如果有更多讀者讀到這樣的作品,有更多人討論,這位新人也許會一直寫下去吧!
因此,在天衛文化創業二十週年時,決定以編選兒童文學選集的方式,做為二十週年的紀念獻禮。希望能蒐羅各年度發表的優秀作品,不僅為兒童文學的歷史做紀錄,也希望能藉此鼓勵作家產生繼續創作的動力。
很高興這樣的想法獲得臺東大學人文學院榮譽教授林文寶教授的支持,他並召集陳景聰先生、洪志明先生、陳沛慈小姐擔任編輯委員,展開了艱辛的選編工作:他們廣泛地收集資料,舉凡報紙、雜誌,或各地方政府與大專院校所舉辦的文學獎得獎作品等,都在收集範圍內,期望為讀者選出最優秀、最精華的兒童文學作品,也讓好作品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這套從二○○○年開始編起兒童文學精華集,或許不是最迎合市場口味的暢銷書,但絕對是兒童文學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我們認為,天衛存在的理由是為臺灣小朋友編好書,而為臺灣兒童文學建構優質的創作環境更是天衛的核心價值。
值得慶幸的是,天衛的理念獲得了肯定,二○○○年到二○○三年臺灣兒童文學精華榮獲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類的最佳語文類圖書獎,使我們更有信心懷抱著為作家留記錄、為讀者留好作品的使命感繼續努力下去。
除了蒐錄好文章外,我們也邀請致力於教育推廣的臺南大學附設實小教師溫美玉女士針對不同文類撰寫「深度閱讀教學導引」,期望能讓老師們更容易在教學現場活用這些最新鮮的兒童文學素材,也讓每位創作欲正旺的作家能感受到小讀者閱讀的反應與熱情!如今,從二○○○年到二○○九年的《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終於完成了。我們相信,這套書的價值會在二十一世紀華文原創世界中,展現亮麗的風景!
深度閱讀教學導引 提問──深度閱讀的關鍵
臺南大學附設實小教師 溫美玉
發展閱讀策略──「如何提問」是關鍵
在導讀活動中若能事先設計問題,便已經為閱讀提供策略,邁出一大步,但是,該如何提問?優質問題的設計有哪些條件?文章的屬性不同,是否有基本的提問模組可供參考?這是許多有心進行策略閱讀的家長或教師心中的疑問。
剖析問題的層次
首先,我們需了解,問題是有層次上的分別,每個問題的功能都不同,我們應該針對課程目標的設計、學生的需求、時間多寡……等因素,來設計問題。
基本上,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在《教育目標的分類》(The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一書中指出:認知目標可分為知識(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評價(Evaluation)等六個層次,根據這六個層次來設計問題,可以增進學生對閱讀的理解。為了在教學上使用更加方便,已故臺東大學吳英長教授,曾經將其精簡為四個層次,並且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文章的提問。
(一)找尋事實:知識記憶的歸納整合
(二)推取含意:根據文章推論說明
(三)批判思考:讀後提出思考批判
(四)欣賞創造:延伸與欣賞創造
一堂有效又具深度的閱讀課程,兼具上述問題的層次是少不了的。以下是設計問題時,每個層次常使用到的關鍵字,對於問題的描述,這些都是很實用的資訊。
(一)找尋事實:「是誰」 、「什麼」、「哪裡」、「何時」、「什麼東西」 (來自人、事、時、地、物的概念 )
(二)推取含意:「為什麼你這麼說?」、「請解釋○○是……」、「形容或描述」、「比較或對照」、「你想(推論),作者想傳達的應該是……」
(三)批判思考:「判斷」、「論述」、「確證」、「評估」、「你認為哪一個……理由是……」
(四)欣賞創造:「根據一些訊息,你預測……」、「舉例說明」、「我們可以應用在……」、「根據原來的……請提出新的……」、「假如……會發生什麼不同的……」(這些問題,通常都能夠延伸至寫作)
找出各種文體要素
確定了問題層次之後,接著就能根據各種文體的特性,開始提出問題。所謂文的特性就像我們整理存放衣服用衣櫃,文具用文具櫃,鍋碗瓢盆用碗櫃,雖然都是收納櫃,但是依據物體屬性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設計。文章也一樣,有用故事體寫成的民間故事、童話、小說,也有夾敘夾議夾論的散文體,或是歌詠事物的詩歌體。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載體,也就是不同的形式表現,不過,也有相同之處,例如主題。為了方便閱讀提問,將各種文體要素簡要羅列如下。
第一類:小說要素
少年小說著重真實,詳細描繪人物活動空間,也藉由情節的鋪陳開展,刻畫人物的性格與人際背景或生理特徵。故事背後也意有所指地揭露作者的價值觀點,從中,更能欣賞各家作者諸多寫作技巧及手法。凡此種種,皆是深度閱讀小說之基本。
(一)主題:定義、表現方式、主題與情節的關係
(二)情節:破題、開端、發展、頂點、尾聲
(三)人物刻畫:生理、心理、社會
(四)時空背景:時間、空間、基調──情緒、景色
(五)語言:種類、對話功能
第二類:散文要素
散文,四大文學體裁之一,一種自由的、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以上是散文的定義,從中可見文章類型的廣泛,要找到文章提問的共同點很不容易,以下是我的整理,供作參考:
(一)主題:這篇文章的作者要傳達的想法(要說的)是什麼?可以從哪裡看
出來?
1你確定作者只想說這些,沒有別的絃外之音了嗎?
2你覺得作者為何要闡述這個主題呢?
(二)文體與結構:作者用了什麼材料與方式來傳達呢?
1文章呈現的方式是屬於什麼文體呢?這種文體的結構是如何?
2這篇文章有什麼特色呢?說說看?
(三)形式深究:作者如何將材料組織排列呢?
1請先按著文體結構,將文章切割成功能段(按照結構概念分段稱為功能段)
2再按著各段摘取段大意 (每一段在說些什麼?)
3將各段大意用關聯詞銜接成為篇大意
(四)內容深究一:作者的選材與組織,有什麼特別的考慮嗎?
1作者選擇的材料(物件、人物、事件、空間地點、時間)有哪些?
2這些材料的選用,你想作者背後的考慮是什麼?為什麼?
3事件前後順序的安排恰當嗎?為什麼?(例如,情節鋪排的順序)
4文中的物件或人物,其特色為何?(例如,主角人物的刻畫或是物體的特性描述)
5文中的背景陳述或描寫如何?試著摘述並說明。
(五)內容深究二:這些材料能將作者想表達的觀點反映出來嗎?
1從主角人物的作為或事件的發展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表達的觀點嗎?
2從人物與人物的互動中,可以反應作者的想法嗎?
3從作者安排的事件中,可以反應作者的想法嗎?
4從文章中可以直接看出作者的想法嗎?還是必須加以推論呢?
第三類:詩歌要素
作家陳克華說:「詩在言語文字的縫隙之間發生,寄生於聲音,韻律與辭彙,躲過理智的崗哨與攻擊,苟且偷生、賴活── 弔詭的是,詩的完成卻又是文字語言本身的顛覆與反動。」
作家渡也也提出詩的特性:「詩的文法是跳躍性的;新詩較重濃縮、壓縮,透過去蕪存菁、精煉,透過象徵、比喻等技巧,使詩具有含蓄之美,給讀者較多想像空間;詩多用曲筆表達,以『跳點』方式表達。」
綜合上述對詩的定義及描摹,可以整理出以下重點,供作設計問題的參考。
(一)創作主題: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是什麼?從哪裡看出來?
(二)題材選擇:作者用了什麼材料或是事件來說明?這些能夠表達出他的想法嗎?
(三)形式安排:作者用了什麼形式來呈現他的想法呢?
(四)創作背景: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外在與內在)
(五)詩的特色:這首詩的特色為何?(音樂性、韻律性、創發性、文學性、意向性)分析並舉出實例。
經緯交織的提問網
以各種文體的要素為「經」,再以提問的層次為「緯」,雙向交織構成一張綿密的「提問網」,無非是要成就閱讀更廣的面向與更深的層次,以此觸發「閱讀教導思考」的效益。本文僅就概念做一說明,實際的各種文體提問案例,將寫於後。
與招潮蟹過招
作者/林少雯,導讀提問設計/溫美玉
作品特色簡介
光是從題目「與招潮蟹過招」,就已經讓人迫不及待想窺知內容為何,因為,竟然有一個人跟招潮蟹「過招」?裡面一定精采可期。
題目點出關鍵──過招,所以重點就會放在作者與主角招潮蟹過招的過程。這過程可以整理後列出表格,比較其異同。
除此之外,文章一定會帶出招潮蟹的人物刻畫,包括外型特徵、生活習性、個性等。
還有,作者不屈不撓的個性是否也隱含著一些特質:保育動物的執著、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堅持、熱心……作者和招潮蟹的性格上,是否有類似之處呢?這篇文章背後能夠探索的議題,除了生活趣事,其實作者更期待的,應該是環境生態變遷的討論吧!
讀這篇文章可以很輕鬆,當作趣聞;也能很嚴肅,當作環境生態改變之後,人該如何與自然共處。當然,有一大部分應該要延伸至虛擬招潮蟹的心理反應,試著站在招潮蟹的角度想想,有一個這麼「雞婆」的人類,一直阻撓自己的意願,如果你是招潮蟹,會有什麼反應?作何感想?
二、用問題引導閱讀
導讀文學作品,首先一定要請導讀者先略讀,然後將直覺感受寫下來,也許很片段、不連貫,卻能夠反映許多閱讀者的閱讀歷程。學生也是一樣,不管是很喜歡或很不喜歡某一篇文章,別忘了先寫下來,然後再依據文體要素的重點欣賞,慢慢對照、檢核、整理,或是與別人討論。
從略讀到精讀,就像從感性要跨越到理性的閱讀,需要直覺的感受,再藉由「閱讀策略」的輔助,達到深度欣賞的境界。這中間還需要一道關卡,就是將「閱讀策略」轉換成「策略提問」,因此,針對散文類的閱讀提問,以下的閱讀雙向細目檢核表,簡要地揭示了提問的原則。
※ 導讀前(先從標題預測內容)
● 看到題目「與招潮蟹過招」,你會聯想到什麼情節或是畫面呢?
● 通常用這兩個字,代表什麼意思?談一談你與別人「過招」的經驗。
※ 導讀中
形式深究(情節安排):
● 作者一共與招潮蟹來回過招幾次?每一段的過程又是如何?
內容深究二(材料選擇運用):
● 文章中寫了幾個場景?每個地方如何描述?
主旨或觀點(主題):
● 作者想表達的想法是什麼?你為什麼會這麼說?
● 除此之外,作者還想表達什麼呢?
● 作者的作法你同意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
● 書中提到了什麼環保議題?
※ 導讀後
經過反覆的問題討論之後,文章的理解告一段落。接下來,可以再由文章延伸寫作或是其他批判思考的活動,例如:
內容深究一(人事物的刻畫):
● 請依據文章提供,再加上他處查到的招潮蟹資料,填寫「招潮蟹生態認識」的表格。(附錄一)
● 主角是誰?作者和最後對峙的那隻招潮蟹的個性有一樣的地方嗎?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
● 作者與招潮蟹過招的過程,她的情緒變化,請試著一一推論出來。
文體與結構(文章型式):
● 作者用什麼樣的文體來鋪陳她的材料呢?(先說……再說……後說……)
● 文章最注重的地方在哪裡?那一段作者強調什麼呢?
辯論:人與招潮蟹的一場論戰。
● 梗1:招潮蟹是原住民,但是因為捷運的興建,造成生存環境的破壞,如何兩全?
● 梗2:捷運局長做了一場夢,夢見一大群招潮蟹為維護原來居住環境,奮而挺身群集抗議捷運興建,請在夢中安排一場捷運局的興建人員與招潮蟹的辯論。
議題探索:從(與招潮蟹過招)談如何保護招潮蟹生態環境
● 圖像:根據介紹以及資料,把招潮蟹的外型用各種媒材畫出來。
● 改寫:把招潮蟹心裡對於環境改變的想法寫出來。
● 續寫:如果這隻招潮蟹繼續爬到捷運站,一定會碰到諸多事情,請用KUSO筆調寫出另一篇續集故事,題目可訂為〈招潮蟹捷運站歷險記〉。
四、結語
散文的深度導讀通常很是讓人困惑,因為所謂的散文就是雜文,文體的形式並非固定,因此,本篇文章只是其中一種類型。但是,只要能掌握以上幾個提問重點,大約都能跳脫「看完卻沒什麼系統或組織」的淺層閱讀習慣。
當然,由老師提問,然後讓學生回答或是討論,並非真正的導讀目標,「教是為了不教」,我們衷心期待透過這樣的提問策略,能慢慢移植到閱讀者身上,期許學生自行深度閱讀的習慣盡快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