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法院如何運用法規範,以解決爭訟,甚至因應社會變遷與新型態活動,始終是法學研究與形塑立法政策所關切的對象。但在論文中所呈現的判決,無論是單一判決或是數個判決,均已經作者分析、解讀,甚至統計、再整理過,而無法完整呈現個別判決的全貌,從而亦難以自判決內容觀察法院在面對個案時的思維模式,包含推理過程、利益衡量的思考、對於社會活動的觀察與省思等。由是,遂萌生翻譯德國具有代表性判決的想法,希望藉此使讀者能直接接觸德國法院判決,一窺法院形塑判決內容之過程。
本次選取的十三則判決,議題涵蓋故事角色是否受著作權保護、何謂公開、散布權之保護範圍、著作之數位版本是否適用權利耗盡原則、圖書館數位化其典藏之合理使用範圍、戲謔仿作之合理使用範圍、授權鏈是否因專屬授權遭撤銷而受影響、權利失效在著作權之運用等,分屬於五個領域:著作權保護客體、著作權內容、著作權之限制、授權關係、權利失效。部分議題係源於科技發展所生,部分議題則涉及著作權法之理論基礎,希望藉此能再次省思我國著作權法相關理論之建構。
由於筆者才疏學淺,常難以同時兼顧譯文的意義與順暢,尚請讀者見諒。最後,在翻譯過程中屢屢遇到詞窮與文句難以拆解,感謝陳皓芸助理教授耐心聽筆者抱怨;此外,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編輯同仁用心編輯與校稿。
王怡蘋
2019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