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本論文集包含了探索「科技與法律」這個主題的11篇論文。「科技」和「法律」這兩個議題,各自包羅萬象,有無數的交匯可能。我選擇的第一個匯流點是「數位證據」,也就是「當數位科技成為司法證據,司法系統如何因應?」的議題。面對現代科技的創造力,司法體系向來追求的「證據真實性」價值受到巨大的挑戰。當一項證據資料具有無限的複製可能,複製內容既可以完全準確相同、也可能有難以察覺的微妙差異時,「真實」與「虛假」之間的界線不再清晰。在這種真假難辨的科技世代,司法系統如何能達成「認定事實、判斷真偽」的使命?本書第一編「數位證據之證據法則」收錄的5篇論文,是這些好奇心的產物。在這些論文中,我嘗試提出一套符合「憲法價值」、「科技本質」和「實務需求」的證據法則。
我選擇的第二個科技與法律的匯流點,是探索「科技是否能更好地實現法律世界所追求的價值?」例如司法系統一直希望實現更公平、妥適、透明的證據評價和刑罰裁量,科技能否助一臂之力?想要連結科技與法律這兩個世界,新世代的法律人又應該具備怎麼樣的能力與視野?這些好奇心形成了本書第二編「法律科技的理論與實務」中的6篇論文。透過法實證研究、量化分析方法、法律數據分析、複雜系統風險分析這些跨領域方法,鍛造出法律與科技之間的連通橋樑。
這本書的完成,受到許多人的幫助。恩師王兆鵬老師是我在學術上最重要的啟蒙者。沒有他的教導,本書不可能完成。感謝科技部「建立數位化時代的刑事證據法則」(計畫編號:109-2410-H-002-147-MY2)、臺灣大學高教深耕計畫──學術生涯發展計畫「探索區塊鏈科技與刑事司法系統的互動與應用」(計畫編號:NTU-110L7827)的獎助,讓我有資源完成寫作。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編輯團隊的大力協助,讓本書得以出版。臺灣大學法研所、科法所的研究生高珮瓊、李星逸、張佑琪、林宛潼、呂致中、楊雯雅、嚴治翔,協助搜尋資料,幫忙校正,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特此致謝。
本書若能有一點點價值,都要感謝 神。是祂讓我有好奇心,也是祂保守我的心、垂聽我的禱告,讓這些探索能夠完成。願一切榮耀歸於 主。
蘇凱平
202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