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本書以「智慧權法」為名,並非標新立異,所謂「必也正名乎」,因涵蓋智慧財產權與智慧人格權之智慧權,不宜僅以概念不完全之智慧財產權稱之,故希望以本書對向來流行之「智慧財產法」或「智慧財產權法」稱呼,提出「正名」之議。
關於本書所宜呈現面貌及內容之定位,誠屬不易。如當作上課教材,亦不無可,但考量到課堂適用對象,撰寫不宜太複雜,否則不利於閱讀及學習。本書又想要寫得更深入些,卻也希望不要像專論一樣,對於特定問題,鉅細靡遺,詳加交代。以目前本書所呈現於大家,希望是一本居於中道之「折衷性」論著。如有引用學者專家或實務之見解,皆盡可能清楚註明出處,以利讀者查考。因此,希望本書對智慧權法學之理論原理與實務運用有興趣之同道,是一本基礎與進階兼具之參考書。
研習及擔任教職以來,需要感謝者甚多。因有師長、友人、同學與同道等諸多人士之協助,始能走到此境地。如無其支持,難有完成本書之良好教學及研究環境。
接觸智慧權法至今,四十年有餘,在此不長不短研習生涯。回顧大學修習專利法及商標法,嗣後進入臺大法律學研究所就讀,修習指導教授曾陳明汝老師所開設之工業財產權法專題研究課程,並感謝恩師指導撰寫碩士論文,此等階段,算是個人研習智慧權法之啟蒙時期。服完兵役後,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與外國暨國際專利著作權及競爭法研究所(Institut für ausländisches und internationales Patent-, Urheber- und Wettbewerbsrecht)(現更名為馬克斯普郎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Innovation und Wettbewerb)研習,承蒙Prof. Dr. Dr. h.c. mult. Gerhard Schricker教授指導撰寫著作權法相關之博士論文,並研習其所開設著作權法、競爭法及民法相關課程。幸運地,從此開闊學術研究之視野,更全面認識整體智慧權之法體系。於此對兩位恩師,致上無限謝忱!
在取得學位後,獲得機會先後擔任政大及臺大專任教師工作,教學相長,使個人在智慧權法學之原理及規範體系之學術研究上,能有更深入之掌握及理解。撰寫本書,屬於多年來個人心願,思之寫之,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不揣淺陋,在出版本書之際,略贅數語,以誌不忘!
於此,同時應該感謝元照出版公司之慨允出版,費心協助編校與發行工作,使本書得以順利問世。再者,對家人給予無私支持與安穩生活,亦屬本書完成之極佳助力。最後,希望各位關心智慧權法之讀者,不吝斧正,讓個人有再版時改進之機會!
蔡明誠 謹識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