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中國文化藝術界最熟悉的形象。就中國人言,竹子表明了生存的意志,與逆境相對抗的精神。當狂風疾捲,巨木為摧的時候,那柔細謙退的竹子,卻只是盤旋搖撼在惡劣的風暴中,抑揚不屈,繼續生存。所有中國藝術及歷史上,大畫家、大詩人均曾就竹子的此種精神推崇不止。像蘇東坡,這位能詩善畫的名人,就曾說過他寧可食而無肉,卻不願居而無竹。 對喜愛線條美的人士來說,畫竹無疑是一項最好的練習。 畫竹先自莖起,一條細長,中空由不同長度即疏密的關節連結而成。雖然竹幹是很多節連成,它卻是由一個連續的理念下的一筆寫成。相連部分的結節處,不容有太大的空隙,免得使竹幹有不連續的感覺。竹子漸漸長高,竹幹的各節也逐漸增長,所以接近地面的竹節較短,而逐漸向上的各節漸增長,等到達頂端時又再變短。 繪竹的順序是:先莖後節而後枝葉,現在我們要繪畫竹子繁盛部分了,竹葉叢生,但是每一竹葉均需清晰的予以繪出,而葉際空隙也要明白可見,一般形式的竹葉,都是寬舒而平坦,但在葉的尖端卻是逐漸收狹的。在搖動時它們能表白出它們四周的大氣狀況,不問是否受到風的吹襲而傾倒,抑或日光下平靜而直立;也不問其是否遭逢到大雨的洗刷,或霧露的浸濕、抑或莖頂微風而拂亂。所有的時間裡,竹葉,自有其內在的節奏與韻律,但也不可忘記他是生自竹葉,發自竹節,每一部份均與其他部分相連接,畫時絕不可死板而僵硬。 畫中前面的葉子宜暗而且重,後面的宜輕而且淡、墨的濃但要視乎需要隨心配置。 畫葉要快、要敏捷、要有力,胸中要有植物結構上、耐久性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