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如果曾有機會與外國人交談,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什麼他們講的英語,跟你在教科書上學到的不一樣?明明在教科書上也有學過購物英語,怎麼一到國外買東西時,都聽不懂店員在說什麼?這是因為所謂的日常英語,大多不是太標準的英語,而是參雜了許多俚語或慣用語等一般不易在教科書學到的用法。
為了要收錄這些英式英語的用語,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神,全書不以單字、片語一覽表排列、強迫讀者死背的方式編排,而是以場景來分類,收錄英式英語中常用的慣用語或俚語,並加以例句輔助學習,希望這樣的編寫方式對讀者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在Part 1中,我先介紹了學習英式英語必備的一些基礎用語,例如:打招呼的用語、Yes跟No的用法、表達驚訝的用語以及婉轉客氣的拒絕方式等。
在Part 2中,我以場景作分類,收錄日常生活中最頻繁使用的用語。從表達品質、知識等抽象的用語,到有關愛、恨、生氣、悲傷等情緒用語。除了收錄的範圍非常廣泛,以情景為分類的編排更方便讀者可隨時查閱自己臨時要表達的用法,例如,與朋友吵架感到生氣時,就翻到ANGER那一單元,馬上找出自己要表達的用語套在對話中。
在Part 3中,收錄了一般讀者覺得最困難的「詞彙慣用語」、「加強語氣的用法」、「動詞片語」以及「慣用語」,這4類的用語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規則性,幾乎都得靠讀者花時間背下來。但如果想要說起英語來更像個英國人,那麼這些用法則是不可獲缺的。
雖然讀者可在Part 1、Part 2、Part 3中學到相當多的英式英語用法,但不要忘記語言是活的,除了書上介紹的用法以外,更要延伸自己的觸角去學習書本以外的各種用法,如此才能夠真正精進自己的語言能力。
在本書的Part 4中,則是收錄了有關足球、禁忌用語、河口英語(Estuary English,原指泰唔士河畔一帶的英語,如今則廣泛地使用在倫敦一帶)、蘇格蘭英語、聖經等的各種英式英語獨特用法。
本書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完整介紹了英式英語的獨特用法,建議讀者抱持著愉快、輕鬆的心情來閱讀。若能搭配我的另一介紹英式英語的著作——《英式英語—生活小酒館》,勢必能對英式英語有更深入的了解。
台大外文系副教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文學博士 周樹華
英語學習者的「美國腔」迷思
非常高興有機會讀到眾文圖書公司出版的《英式英語—生活下午茶》,本書提供許多與英式英語及英國文化相關的知識,讀來覺得萬分親切。作者有組織地解說如何正確恰當地使用英式英語,同時也介紹了英國文化的特色。本書依照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類,介紹許多英式英語的用法,解析詳細有趣;而版面的編排清楚易讀,單字語彙不須死背硬記,讀者可將本書視為一本隨時翻閱的英式英語參考書。在台灣學英語、教英語、對英語的認知,多侷限於美式英語,閱讀本書可擴大讀者的視野;搭配所附贈的CD,提供讀者聽到不同的英語口音,並意識到口音的多樣性,如此讀者就可以了解,說英語是不需要有特定的「美國口音」的。
在英國,語言的使用強烈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背景與地位。英國南方人講話拖著長長的母音,在北方人聽來,就等同於posh(裝腔作勢),儘管那個南方人說不定才是來自勞工家庭。柴契爾夫人在進入國會和人唇槍舌戰之前,也曾努力地改了她原本屬於東北Humberside的口音。英國地方性口音之多元複雜,也間接暴露了外國語言學習者拼命想要擁有所謂的「標準口音」,根本是種不必要的迷思。其實,在英文的使用上,用字才是關鍵:該如何遣詞用字才不會過於直接而顯得失禮,正是英語學習者非常需要的知識。本書在這方面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資訊。
我在英國攻讀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期間,重新認識並思考學習英語的一些問題。第一次和論文指導老師見面時,他可很客氣也有一點不好意思地問:「為何你說英語有美國口音?」我很訝異他的問題,我們在台灣學英語不是應該有個美國腔才好嗎?當時我只回答說因為很多教英語的老師都是美國人,他沒說話。事後發現很多英國人都問我同樣的問題,好像我說英語有美國腔是非常奇怪的事。這讓我開始思考「口音」的問題,參加了許多英語教學研討會,觀摩英國老師的教學方式。我特別注意英國語言老師處裡外國學生的口音問題,我發現他們的做法是:老師用自己的口音教學生,也就是說,在台灣的英語老師就用台灣口音教英語。
老師的教學目標應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正確地使用英語,所以根本不應浪費時間要學生模仿美國人說話。我也觀察到歐洲人說英語都有自己的腔調,荷蘭人的英語說的最正確、流利、優雅,但都帶有濃厚的荷蘭口音。難怪美國《先鋒報》記者會自嘲幽默地說:「荷蘭人的狗,英語說的都比美國人好。」或許是我有意將自己的英語「去美國腔、去美國化」,三個月後,指導老師說:「你的英語現在聽起來順耳多了。」
這個經驗對我教英語有何關係?得到英國文學博士回國再教英語時,我開始注意「美國口音」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我問學生為何不願意大聲唸英語,答案都是因為自己發音不好,也就是說沒有「美國腔」。原來說英語要有美國腔這個大錯特錯的觀念,引起這麼嚴重的焦慮,變成我們學不好英語的致命傷。老師不敢說英語,因為沒有美國腔;學生批評老師的英語說的「土」,因為沒有美國腔。後來我都會告訴學生,學英語要學正確的英語、但不必有美國腔;字唸的正確、說的流利也不表示有美國腔。當學生從美國腔的迷思解脫出來,我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英語有了信心,進步飛快。
欲了解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的不同處,讀者也許有興趣閱讀一個與《哈利波特》小說相關的網站http://www.hp-lexicon.org/about/books/ps/differences-ps.html.。這個網站的編者 (Edward Olson) 詳細列舉英、美版本的《哈利波特》在用字上的差異。相信讀過《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的讀者,一定都知道這本小說的英國版本書名為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正確的中文譯名應是《哈利波特與點金石》)。作者羅琳直接用了煉金術理論中最重要的關鍵字「點金石」(Philosopher,s Stone)一詞,點出故事情節與煉金術的關係。也許考慮到美國讀者無法了解「點金石」這個複雜的專有名詞,美國發行的版本及電影改為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台灣依據美國版本譯成《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魔法石」較通俗易懂,但也喪失了小說與煉金術深層的關連;因為哈利波特小說最重要情節就是要解開寶貴的「點金石」之謎,而哈利波特的任務就是要保護它,以免落入壞人之手。
有心學好英式英語的讀者可仔細翻閱《英式英語—生活下午茶》,同時每日上網點閱「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www.bbc.co.uk),如此持之以恆,必能豐富你的英語知識及對英國文化的了解,相信過不久,你就可以輕易地用自己的口音,說出有深度、有禮得體、語法正確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