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祈禱」是天人之間的交會與互通,所以難能清楚說明與闡述,所有定義具指目的、功能,使人發現此乃奧祕。也鑑於此,有關祈禱以及祈禱方法的著作誠是汗牛充棟,幾乎無一讀者盡終身歲月能夠全部閱覽。因此,不少著作往往只有少量的讀者羣,這也是眾所皆知。不過,這次我要介紹的這本書,自成一格,值得更多的人注意。
本書絕大部分確實是教人祈禱,但並不提出方法,卻是以非常直接的口氣帶領人祈禱。因此讀者不要問怎樣祈禱,而是跟著祈禱。作者應用的是主耶穌基督教門徒的〈天主經〉。耶穌並沒有提供祈禱的方法,而是直接教他們向天父祈禱。本書便是帶領讀者應用〈天主經〉祈禱,這就是全書的主幹。其次,本書幾乎全是根據福音資料,引用〈天主經〉中的字句,使祈禱的信徒深入基督的思維與情感。
本書的另一特色是:在〈天主經〉的每一祈求之末,尚附上有關的聖經章節,以及發人深省的問題。讀了第一段之後,我想大家會了解為什麼本書的法文書名:Ton Nom est prière《祢的名字是祈禱》是如此地突出。的確,呼喚「阿爸!父啊!」,不正是祈禱嗎?
很有意義的是,作者在〈天主經〉的所有祈求之後,請出一位祈禱的證人,他便是若望;我們都稱他為「耶穌的愛徒」。他又是怎樣祈禱的呢?作者也為我們做了介紹。
本書不免讓我想起譯者裴玫小姐(筆名明鏡),她誠是最為適當的譯者,因為她的生命便是為引人祈禱。她翻譯過不少靈修方面的著作,也常在病中與病人一起祈禱;她嚮往聖體,巴不得有個地方供人明供聖體,她也是「愛德之家」的動力。我認識裴小姐以及她在比利時的家庭很久了,她的兄弟姊妹各以自己的方式獻身教會或服務社會,真是模範教友家庭。他們熱愛中國,常常接待與照顧中國留學生。寫此序時,不但想起裴玫,也紀念裴家。
賈彥文總主教
一九九九年聖母月
前 言
曾有許多父母請教我如何幫助他們的孩子祈禱,我這樣回答他們:
畢竟,我們都願意孩子們祈禱,但在做此要求之前,我們自己卻忽略了祈禱。只有自己先祈禱,才能有效地帶領孩子祈禱。
針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我這樣回答父母的疑惑:「在用盡了各種方式祈禱後,最應強調的是:耶穌以兒子的身分向天父祈禱。」
《路加福音》闡明浪子回頭這個比喻的含意。懺悔的浪子固然盼望能重新回到父親的懷抱,但先是「父親動了憐憫之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路十五20)。
無論我們是哪一類型的孩子—先前的浪子,或是回頭之後的忠實孩子,都會發現最適切的回應還是向天父祈禱。
本書的目的在幫助我們深入聆聽天主的話語,從中發現祂聖愛之深邃浩大,並將此愛通傳給四周的弟兄姊妹。
在此,我衷心感謝本書作者賈德來神父(Henri Caldelari, M.S.C.),他教導我們如何以浪子或忠實孩子的身分祈禱,成為天父所喜愛的子女。作者在寫每一章節之前顯然都先祈禱,然後以熱忱和愛心與每位讀者分享心得。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邀請我們以純樸之心祈禱,要我們日復一日地更新並加深自己的祈禱生活,以發現天父正伸出雙臂,歡迎我們投入祂的懷抱。
亨利•史威利主教(Henri Schwery, évêque de Sion)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