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一部基督教編年史,它依照時間順序記載基督教的演進與發展,始於五旬節聖靈降臨,止於耶路撒冷傾覆。本書特別邀請基督徒作者專為基督徒讀者編輯撰寫,並無教派之分。成書目的是要述說基督教大家庭的故事,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從歷史經驗中獲益,並在過去的聖徒典範中支取面對今日挑戰所需的力量與靈感。
‧專欄主題:本書共九章,從關於耶穌身分的千年之辯,到耶路撒冷傾覆,每章均畫分若干專欄,幫助讀者深入淺出地了解教會歷史演進與神學論題。
‧聖地實景拍攝與精美插畫:本書圖文並茂,透過聖地實景、地圖和聖經人物插畫,使您如親臨聖地,親身感受聖地之美。
‧極富學術價值:本書著作與編輯歷時良久,由多位國外基督徒作者合力撰寫與編輯而成,不僅參考文獻,更經過審核與考證,堪稱學術價值極高的著作。
作者簡介:
本書敘事從五旬節聖靈降臨展開;拜菲爾撰寫第一章原稿,他從當代一般人(而非基督徒)的角度來描述耶穌基督的事工、受審,與死亡。德曼接著在第二章中敘述耶穌跟隨者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活動。
華盛頓州貝林翰(Bellingham, Washington)的蓋瑞‧湯瑪斯(Gary Thomas)著有三本基督教書籍,他的文章也見於〈今日基督教〉雜誌(Christianity Today)。湯瑪斯在第三章中描述耶路撒冷教會所遭受的逼迫、基督徒的流亡,以及福音因而遍傳猶太地、撒瑪利亞、各海岸城市,和安提阿的現象。
史蒂芬‧霍普金斯(Stephen Hopkins)為紐約州波茨坦(Potsdam)克拉克森大學(Clarkson University)出版總監,曾擔任新聞雜誌〈亞伯達報導〉(Alberta Report)的執行編輯。他寫下本書第四章,描述保羅改變信仰的過程,以及他與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之旅。
夏洛特‧艾倫(Charlotte Allen)撰寫了第七章。艾倫為華府新聞記者兼作家,其文章見於〈亞特蘭大月刊〉(Atlantic Monthly)、〈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與〈新共和〉雜誌(New Republic)。
〈今日基督教〉雜誌執行編輯、伊利諾州惠頓市(Wheaton)的馬可‧加利(Mark Galli)寫下了第八章;他描述羅馬基督徒社群的建立,以及他們所遭受的恐怖迫害。
馬里蘭州林西克姆(Linthicum)的弗德莉卡‧瑪修斯格林(Frederica Mathewes-Green)為〈今日基督教〉雜誌專欄作家,她的文章見於〈試金石〉雜誌(Touchstone),她著有七本基督教書籍,也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擔任評論員。瑪修斯格林為本書寫下精彩完結篇,在第九章中描述耶路撒冷的傾覆,以及基督預言的實現。
各章內容經過拜菲爾與德曼編輯,以一致性筆調與連貫的內容敘述基督復活後三十年間的教會故事。
章節試閱
耶穌的回答讓自己上了十字架
在任何一位端莊敬虔的猶太人眼中,猶太曆三七九一年(虔誠的猶太教徒相信這是世界受造以來第三千七百九十一年)那個暮春早晨所上演的鬧劇,必定是既可預測,又驚人猖狂的。說它可預測,是因為這幫人會耍出新花招來引人側目,似乎也是意料中事;說它驚人,是因為他們對荒誕不經的怪事相當在行;說它猖狂,是因為他們所做所為無一不放肆猖狂。
這批人──少說有三、四十個,大多為二十幾歲的青年──從一棟樓房走出,湧上了街頭,瘋子似地胡言亂語,口裡嚷嚷著「聖靈降臨」之類的話。他們醉了,想當然耳。這是酒後胡鬧的亂子,而白天還過不到一半呢!五旬節這個猶太人穀物初熟的節慶,是這麼慶祝的嗎?
對參加那場古怪活動的人(清一色是猶太人),以及接續二十個世紀跟隨他們的男女而言,這標識了基督教會的誕生,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體制於焉成形。然而,對於一旁觀看而誠心敬畏神的猶太人而言,那只會引發驚憂與嫌惡。他們不禁要問:不知道接下來又會是什麼?
是啊!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了?這幫人的首領拿撒勒人耶穌,那個被掌權者稱為「褻瀆神的」,已死了六個安息日。是釘十字架死的,結局悲慘;祂妄自稱神,犯了褻瀆罪。下場雖不幸,但罪有應得,理應如此。況且,至少當權者這麼天真地以為,這麼做將能撲滅祂所掀起的一人運動。
可惜,他們錯了。耶穌的跟隨者如今在街上手舞足蹈,叫嚷著關於「聖靈」的事,這些人不知怎麼地開始相信,耶穌死後又回來了。「復活」是他們用的字眼。的確,這幫人對外堅稱他們多次見到耶穌,並且與祂談話,更力邀人們一同歡慶。於是,這場運動不僅未如先前所期望的悄然消退,反而越演越烈; 原本只是惹人厭的麻煩,如今已成了頭號惱人的問題。
它之所以成為問題有下列幾項因素。當時統治猶太人已有百年之久的羅馬帝國,將一切新興猶太宗教運動視為暗中煽眾謀反;為了加以撲滅,羅馬人可以殘殺千萬,枉害無辜也在所不惜。猶有甚者,耶穌及祂所掀起的運動來自加利利,這是滋生反羅馬帝國計謀與暴動的溫床,是一個南界距耶路撒冷北境僅六十五哩左右的省分。另一方面,這位瀆神者本身亦多次折衷了猶太律法。而每一位良善猶太人都知道,整個猶太民族的使命、凝聚力,與完整性,就是建立並取決於律法的保存。折衷律法,就是在挑戰法利賽人,他們是當時負責確保猶太人嚴守律法的團體。最後,這拿撒勒人更表明了反聖殿的立場;祂預言這座永恆聖所,從整個建築結構乃至於其中所行的祭禮,都將毀滅。這麼一來祂又冒犯了負責管理並維護聖殿的大祭司,及撒都該這個黨派。
於是祂遭受阻遏,被猶太法庭宣判瀆神有罪,在猶太領袖要求下,遭羅馬人釘上了十字架。蒼天為鑑,這可是人類所發明最恐怖的死刑。是很殘忍,但別無選擇。又一波宗教運動,又一次叛亂暴動,再任千百條人命葬送兇殘的第十二兵團(他們所謂的「敘利亞兵團」)手中?耶路撒冷就有兩支這樣的兵團駐守,都聽命於厭惡猶太人的羅馬巡撫彼拉多。正如大祭司該亞法當時所說:「寧可一人受難,不讓整個民族蒙災。」是殘酷沒錯,但你能反駁他的論點嗎?
接著他們把屍體葬了,滾來一顆巨石堵住墓穴,由聖殿衛隊派人看守。兩天後的破曉時分,發生了一件事。整個事件本應就此落幕,如今,守衛逃了,石頭被挪開,屍體不翼而飛。這一切怎麼發生的,當權者就是解釋不清。他們說,顯然是耶穌的跟隨者收買了守衛,想法子輥開石頭,把屍體盜走。顯而易見的解決之道──找回屍體,拆穿這番無稽之談──但終告失敗。事實是,儘管全力搜尋,他們找不到屍體。
那麼,他們還能做什麼?顯然有人建議當權者去找副屍體,任何人的屍體都可以,宣稱是祂的便了。可是,要先將屍體釘十字架嗎?要在哪裡、什麼情況下、如何進行這道程序?萬一計謀被拆穿了怎麼辦!於是有人說,還是忠於事實的好。但話說回來,事實何在?沒有人知道──當然,除非你打算相信耶穌的跟隨者那套荒誕謬論。這件事帶來的問題令當權者茫然費解。
但這不正與整個事件的始末相呼應嗎?他們已然發現,自從這拿撒勒人約莫三年前首度在加利利亮相之後,關於祂的每一件事都是這般地令人費解。
祂的出身與加利利所出的一切同樣籍籍無名。守寡的母親如今與效忠於祂的一個跟班定居在耶路撒冷。她說耶穌出生時,天上有異象,天使顯現,還有東方來的占星家(有可能是祆教教徒)為孩子送來禮物。這一切在除滅祂的人聽來都顯得荒唐無稽。
無論如何,人們在審判過程中得知,耶穌事實上並非生於加利利。祂的母親(恰好是大衛的直系後裔)與父親,為了遵照當時管轄猶太的敘利亞巡撫居里扭之命報名上冊,而南歸猶太地;更明確地說,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南方六哩的伯利恆。羅馬人知道,不課稅就難以妥善統治人民。要擬定可靠的課稅清冊,必須將百姓一一點過,記入名冊。而羅馬人認為,達到名冊準確性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要求所有人回到各自的出生地。
於是,耶穌大腹便便的母親便跟著丈夫回到了伯利恆,鎮上因人口普查一事而擁擠不堪。就在那裡,在當時唯一可以騰出的空間裡 ──一家客棧後頭畜舍的馬槽裡──孩子出生了。八天後祂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接受割禮,並取名為約書亞,也就是耶穌。
這名字雖具有歷史意義,卻並不特出。在當時猶太任何一個村莊裡,都可以輕易找到十來個、甚至更多名叫耶穌的人。然而,祂出生的地點具有明確的神學意義。耶穌的支持者聲稱祂就是彌賽亞,神所應許的以色列救主。根據一項普遍流傳的理論,彌賽亞要生在伯利恆,並為大衛的後裔。此外,據說這孩子在聖殿時,兩位備受敬重的老先知都認出祂就是那即將到來的「受膏者」,即「彌賽亞」所代表的意思。
實在荒唐!許多敬虔的猶太人會這麼說。以色列的彌賽亞會生在畜舍,死在羅馬人的十架上,承受普世公認羞恥而痛苦至極的死亡?他們會說,將來的彌賽亞,真正的彌賽亞,是猶太人唯一真實的盼望。近十個世紀之久,他們掙扎求生,竭力保存神所託付的律法與聖殿祭典。作為東西方強權之間的緩衝國,歷經一次又一次戰亂的包圍與蹂躪,猶太人生存了下來。
一千多年前,大衛及其子所羅門王當權,猶太人也曾盛極一時,只是盛世為時甚短;數世紀以來他們多蒙外敵入侵、圍剿、屠殺、擄掠、流放、奴役、文化種族滅絕、以及想像所及的各種人類苦難。連聖殿本身也曾遭到摧毀,多數百姓成為俘虜。不過神很快就使擄掠者傾覆,使百姓歸回,又使聖殿得蒙修復。
儘管彌賽亞只是一個異象、一份應許,當時的學者一致視之為經上的應許,而每位虔誠的猶太人也都相信這份應許。彌賽亞將如經上所言降臨,祂將成為所向披靡的復仇者,除惡揚善,伸張公理,徹底剷除壓迫者,無論當時壓迫以色列的是誰。
事實上,關於彌賽亞,有些先知還透露了另一種迥異的觀點。先知以賽亞所見的受膏者就非征服者,而是受苦的僕人,「因我們的過犯被藐視,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又「被列在罪犯之中」。不過,以賽亞說,因祂所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這與描繪受苦者的詩篇廿二篇環環相扣:「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耶穌在十字架上複述了這段話。然而如此悲哀的彌賽亞觀顯然不太受到歡迎,比較樂觀的人,只當它是反映整個猶太民族長期受苦的一段描述。
當前的壓迫者是羅馬帝國。龐培將軍(Pompey)在一百多年前攻陷耶路撒冷,他放過了聖殿,卻闊步闖入唯有大祭司才可進入的「至聖所」,並揶揄著說他什麼都沒看見。隨後,羅馬帝國將猶太地、加利利、鄰近十幾個邦族,與北邊的敘利亞劃為一區,由羅馬皇帝指派一位官長治理。猶太地的統治者有時為羅馬地方總督或巡撫,他通常要向安提阿的上級長官呈報政務。有時羅馬亦設立傀儡王,人選以猶太裔為主,以營造猶太人獨立自主的假象。
大希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羅馬征服耶路撒冷五十九年後登基,許多人視他為假猶太人。他其實是以土買人(Idumean),為猶太地的南邊鄰族,該族在一世紀之前受興盛一時的猶太人強迫歸信猶太教。希律繼承父親王位(其父對羅馬帝國多獻殷勤),巧妙運用了適當的機會使自己成為羅馬帝國在中東絕大地區不可少的親信爪牙。
大希律的統治風格一貫強硬,他毫不留情地滅絕任何一點泛有反羅馬色彩的民族主義活動,也因此在位四十一年間維持了該地區的和平。另一方面,他也試圖討好猶太人,因而打造了氣象萬千的宏偉建築,其規模之大、外型之壯麗,連二十世紀的考古學家也嘆為觀止。
他為自己建造多處宮殿,其中四座距耶路撒冷城不超過三十哩。其夏宮極盡奢華,無與倫比。眾宮殿中最宏偉壯觀的一座位於耶路撒冷上城西界,以希律保護者奧古斯都及其大將軍阿格利帕(Marcus Agrippa)為名。殿中兩間寬敞的大廳讓希律足可宴請數百名賓客,而華麗的寢室、柱廊式中庭,及花園噴泉亦聲名遠播,及於羅馬。由上空鳥瞰,可見三座高一一○至一四○呎的堅塔,這分別以其兄法賽爾(Phasael)、其友希皮庫斯(Hippicus),以及其愛妻馬利安娜(Mariamne)命名;希律十分寵愛馬利安娜,卻在一次宮廷陰謀中被迫將她處死,希律為此憂傷終老。
在耶路撒冷,希律重建並鞏固城牆,打造羅馬人的圓形劇場。這並不受猶太人青睞,因為它代表著希臘精神,是三百年前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而注入巴勒斯坦境內的希臘文化,猶太人與之頑強抵抗卻徒勞無功。希律也在距耶路撒冷西北邊五十哩的該撒利亞,沿著地中海沿岸築起防波堤,從而建構了雄偉的海港,港口立有六面壯麗的紀念碑。除了海港,他更打造了一座羅馬典範城市,內有圓形劇場、競技場、下水道系統,以及交叉角度精確的街道。
希律的夏宮極盡奢華,無與倫比。
─摘自 第一章 是瘋子還是神?關於耶穌身分的千年之辯
耶穌的回答讓自己上了十字架
在任何一位端莊敬虔的猶太人眼中,猶太曆三七九一年(虔誠的猶太教徒相信這是世界受造以來第三千七百九十一年)那個暮春早晨所上演的鬧劇,必定是既可預測,又驚人猖狂的。說它可預測,是因為這幫人會耍出新花招來引人側目,似乎也是意料中事;說它驚人,是因為他們對荒誕不經的怪事相當在行;說它猖狂,是因為他們所做所為無一不放肆猖狂。
這批人──少說有三、四十個,大多為二十幾歲的青年──從一棟樓房走出,湧上了街頭,瘋子似地胡言亂語,口裡嚷嚷著「聖靈降臨」之類的話。他們醉了,想...
目錄
第1章 是瘋子還是神?關於耶穌身分的千年之辯
第2章 不被看好的彼得接棒
第3章 從流亡到得勝:掃羅對耶穌跟隨者的迫害
第4章 改變歷史的信仰轉移
第5章 西行歐洲,進軍世界
第6章 歸鄉路迢迢
第7章 神祕的三卷書:感動人類的對觀福音
第8章 迎對惡魔:教基督徒認識邪惡定義的人
第9章 耶路撒冷傾覆
第1章 是瘋子還是神?關於耶穌身分的千年之辯
第2章 不被看好的彼得接棒
第3章 從流亡到得勝:掃羅對耶穌跟隨者的迫害
第4章 改變歷史的信仰轉移
第5章 西行歐洲,進軍世界
第6章 歸鄉路迢迢
第7章 神祕的三卷書:感動人類的對觀福音
第8章 迎對惡魔:教基督徒認識邪惡定義的人
第9章 耶路撒冷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