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齊家之理
小時候:沒有國,哪有家?
年過耳順:沒有健全的家,社會就不易有身心健全的公民。如果一個國家的家庭與文化遭到破壞,那麼這個國家將積弱不振。
聞名世界位於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稱西敏寺)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墓碑上沒有逝者的姓名、出生年月,也沒有任何有關碑文的介紹。但許多世界名流都要親自來拜謁這塊普通的墓碑,並將碑文謹記於心。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墓誌銘: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其實我國的古籍《禮記‧大學篇》也有如下的名言: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可見沒有健全的家,就不會有強盛之國,國不強盛天下豈能太平?而這一切源自一個人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與修身!
本書作者一生致力維護家庭的健全發展,將心理與家庭相關的學理融會貫通,在書中非常有條理地陳述,期幫助讀者自助助人!
我成長的過程,沒人教我如何為人夫、為人父,如何有效益地經營一個家。在社會經濟快速變化,道德倫理多元發展的現代社會,幸好我的父母給了我一生的榜樣,讓我得以及格。
讀完這本書,我真的要說,本書的讀者有福了!因為作者為我們讀這麼多有關心理與家庭的書籍,並用心彙整解說,希望我們成為小區築愛、傳愛、讓愛無礙的自助助人天使,有能力維護家庭的健全發展,怎能不為此歡欣雀躍!
成亮
中華家庭暨小區展望協會前理事長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前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