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時候溝通
在單元二中說到,關係的連結是指通過邀請與回應來接收
情緒,滿足需求。當個人的需求滿足,幸福感就會增加。關係的連結是通過溝通來達成的。如果問學員:「我們什麼時候需要溝通?」我常聽到的回答是「衝突的時候」或「意見不合的時候」。事實上,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溝通,關係建立要溝通,協商事務要溝通,衝突發生時要溝通。為了方便我們理解溝通的豐富性與複雜性,我們將溝通分為三個方面來討論。
(一)建立感情需要溝通,溝通不單單是講話
在進行邀請與回應時,溝通就在進行了。此階段的溝通是關係「存款」最多、「存款」品質最高的時候,因為此階段最能接受對方的情緒,滿足對方的需要。然而,很多人會忽略這個時候的溝通,以為老夫老妻了,不需要再花這些力氣,因此忽
略了平時的分享與交流。我們經常誤以為對方什麼都知道,然而,對方真的知道嗎?事實上,沒有分享,對方很難真正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溝通是一種安撫,安撫是關係「存款」的一種方式。因此,平時的分享溝通是不可或缺的,千萬不要等到衝突發生時才溝通。
(二)處理或協商事情的溝通
家務分工、工作協商、舉辦活動都需要協商。在這樣的協商過程中,我們需要來來回回地溝通,以確定真正了解彼此的需求。
(三)衝突時的溝通
等到衝突發生才溝通,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太複雜。因為衝突發生時,雙方都難免會有情緒,所以要先處理情緒。雙方要釐清自己或對方到底要什麼,還要確定彼此願意解決衝突,才能夠進入衝突的解決階段。最後仍要通過協商才能達成
共識。
如果平時不溝通或少溝通,等到衝突才溝通時,就需要技巧與能力。需要什麼技巧?需要同理、接納、處理情緒、了解自己與對方、了解彼此的不一樣與協商。溝通與解決衝突的技巧若是不足,再加上平時的關係「存款」不足,就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好的解決之道。
二、溝通的意義與過程
(一)溝通的意義
溝通是一方將訊息傳遞給另一方,另一方接收訊息進而理解的一種有意義的過程。這種有意義的傳達與了解的過程是有來有往的人際交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自己的意見、態度、觀念或情感傳遞給對方,對方也將他的意見、態度、觀念或情感的訊息回應給我們。我們就在這一來一往中持續進行溝通。這樣的溝通行為,包括在電話中與朋友聊天、與朋友相聚、或者在網路上與網友對話。
我們在溝通中所傳遞的訊息顯示了我們所要傳達的意義與內容,也顯示出此溝通的重要性。例如:當孩子興高彩烈地跟媽媽聊學校的事,媽媽一面整理家務,一邊左顧右盼,隨便回應,在這個溝通的過程中,母親充分表現出對溝通的忽視;孩子也接收到了這樣的訊息,不久之後,他就沒有興趣分享了。因此,我們對溝通的結果需要承擔責任,因為我們在此互動中交換了互動所產生的意義與價值。
(二)溝通歷程
接下來,我們來看溝通的歷程。溝通的歷程包含以下幾個元素:
★溝通參與者,包含訊息傳遞者與訊息接收者。
★訊息和管道,包含語言、非語言等訊息。
★所處的情境,包含當下時間或環境,以及心理、文化情境。
★還有溝通中的噪音,包含外在與內在以及語義的差異
(有關內在或文化溝通的議題,將在下一個單元探討)。
溝通的歷程是傳遞訊息者與接收訊息者一來一往的互動,且彼此交換角色的循環歷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當訊息傳遞者傳遞訊息之後,訊息接收者會回饋訊息,此時,原來的訊息傳遞者就成了訊息接收者。在這個過程中,訊息傳遞者接收感
官或者內在思想的刺激,選擇這些刺激訊息,將所選擇的訊息編碼,然後轉換成訊息傳遞給訊息接收者。訊息接收者接收傳遞者的訊息之後,感官受到刺激,接收者會選擇訊息,將訊息譯碼傳遞給對方。而訊息接收者選擇接收到的訊息,進行訊息的譯碼來解讀對方的意思,然後做出回饋。
溝通的歷程相當快速,雖然看似很簡單,但卻是一個複雜的處理過程。我們表面行為的背後還有信念與想法。當我簡單 看對方一眼,說出一句話,都經歷了頗為複雜的內在處理過程。如果我們有機會拆解這歷程中可能進行的每一個步驟,會
相當訝異在這一簡單的對話中暗藏了這麼多的處理過程。在訊息傳遞者和訊息接收者的內在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除了每一個人的內在處理系統複雜外,還有干擾因素。干擾因素分為以下兩類。
1. 外在干擾因素
這類干擾因素很常見,例如,當我站在交通繁忙的路邊打電話,就算是將音量開到了最大,卻還是會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因為外在干擾因素太多。所以,當外在環境吵雜,訊息過量或者過於複雜,就會干擾訊息接收的品質。
2. 內在干擾因素
這類干擾因素在上述過程中都可能產生。例如:我們可能選擇性地接收某些我們想聽的訊息,並用我們的經驗加以詮釋,賦予意義。當我們的感官與思維這樣地走過一回,可能得到的詮釋與原來的客觀訊息會產生落差。因此,溝通的過程
需要來來回回地確認與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彼此。
在溝通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回應是人際交往中很重要的元素。這一來一往的回應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一是當傳遞訊息的一方發出邀請,接收訊息的一方要回應,這個回應會刺激下一個溝通。二是雙方要確認所接收訊息的正確性。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與情感的表達,接收訊息的一方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再加上環境中的噪音、訊息過量或過於複雜等因素,都可能忽略或錯誤解讀訊息傳遞者的訊息。所以,接收訊息的一方若能用自己的理解簡述自己所接收到的訊息,將會有助於溝通訊息的準確性。當接收訊息的一方回應所解讀的訊息之後,傳遞訊息的一方可以確認對方所接收的訊息是不是自己所想表達的。當我們傳遞的訊息被對方接收,且得到對方積極的回應,雙方就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