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清政府為加強對臺灣的有效治理,以閩臺合治將臺灣納入福建地方治理之同時,自康熙六十年每年欽差滿、漢御史各一名到臺灣巡察,推行朝廷政令,反映臺灣地方輿情。至乾隆五十二年,共有47位御史先後巡臺,並留下了反映清政府直接管轄與有效治理臺灣的歷史文獻。本書以巡臺御史的巡臺文獻為整理與研究對象;從散見於清代官方檔案、地方志書,以及巡臺御史的文集中,搜集整理巡臺御史在巡臺期間留下的重要文獻。為研究者引用之便,我們按照文獻體裁分為四編:
第一編巡臺奏摺。1980年代臺灣東海大學何孟興撰寫《清初巡臺御史制度之研究》時,在附錄「宮中檔巡臺御史奏摺分類表」中,共列出巡臺御史奏摺一百七十五份,並認為「其他多已佚散。」本編共收錄巡臺御史巡臺奏摺二百三十八份。按奏摺之功能分為三卷:第一卷奏事摺,二百一十九份;第二卷請安摺,四份;第三卷謝恩摺,七份;另有八份奏摺因無法辨清,暫列為存目。需特別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二百三十八份奏摺,其中九十份是從九州出版社剛剛出版的《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彙編》中整理而成,僅此窺見《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彙編》的出版,為如實追記中央政府對臺灣的有效管轄,提供了更為系統完整的史料依據。為讀者閱讀之便,我們將莊吉發《清代奏摺制度•緒論》附列於後。
第二編巡臺著述。收錄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和六十七等人《番社采風圖考》兩部。第一卷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第二卷爲六十七等人《番社采風圖考》。考慮到巡臺御史的詩集大部分並非巡臺期間所作,故未能作為巡臺著述收錄。
第三編文獻輯錄。本編即對六十七《使署閒情》的整理。其中包括六十七本人的作品,如詩文、序文等。爲了後世學者運用之便,按照文獻題材和內容,對原輯錄編目調整爲:卷一賦,兩篇。卷二詩,约五百首。爲保持其完整性,有巡臺御史范咸等十首詩文與第四編「詩文雜記」部分重複。卷三政論,收錄疏、論、議、書、示、檄十三篇。卷四雜著,收錄序文七篇、跋五篇、記九篇和諜兩篇。
第四編詩文雜記。本編資料來源比較廣泛,或可說較爲零散。既有各類方志之「藝文志」、巡臺御史之個人文集,還有相關著述中的序、跋、記,以及已發現並整理的碑刻文獻等。我們將之分爲詩文、雜記兩卷。
最後,附錄《清代巡臺御史年表》,意在減少對文獻著者的重複介紹,且能對巡臺御史有一整體性瞭解與認知。
總之,從散見於清代官方擋案(集中在康、雍、乾三朝)、臺灣地方志(以「藝文志」為中心)、碑傳史料和巡臺御史文集中收集整理清代巡臺御史的巡臺文獻,並編輯出版,為清代臺灣史和海峽兩岸關係史研究者提供文獻檢索之便。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