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日本對於思春期青少年的身心疾病、行動異常方面,自古即歸屬於心理學、教育學及醫學等範圍之內,並且不斷地在進行各項的研究。就心理學而言,即專以研究教育心理為主。至於目前頗受社會各界關切之虐待、家庭暴力、拒絕上學等問題,一般學者都將其視為心理異常的一部分來處理。不過,能真正地將上述行為付諸於具體的對策而加以行動者,畢竟只是少數。
在邁入一九五五年代以後,隨著經濟高度成長,昔日以男性為主的日本社會,已逐漸蛻變為以家庭為中心的價值觀。當然,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價值觀,也隨著變得更多樣化了。因此,對於年輕一代的教養、教育問題,首先必須取得一貫性才行。事實上,自一九五五年代開始,社會上的每一分子--不論男女老幼,都對伴隨著物質文明而產生的壓力感到措手不及。有鑑於此,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特以成人為對象,設立了史無前例的心理門診,專門從事成人身心疾病之研究。同時,羣馬大學醫學部婦產科也以松本清一教授為主,以研討思春期的各種問題為宗旨,成立了所謂的「思春期座談會」。
不可否認的,在一九六五年前後,經常可以見到許多罹患身心疾病的思春期青少年在掛了小兒科問診以後,卻被召至內科接受診療的情形。有時情況則正好相反,甚至成了精神科門診的患者。在醫院的走廊上,只見這些由家長陪同的孩子來回奔波於各科門診之間,有如無頭蒼蠅般地盲目求診。
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提供正確的醫療,筆者於一九六七年七月,在財團法人若杉醫院設置了思春期內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