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kus reviews書評特稿】 本書彷彿透過一扇水晶做的窗子,展現中東世界各種不同層次的面貌。
【出版人週刊】除了帶領讀者瞥見異國文化,本書更是對於言論自由的吶喊。故事非常吸引人。
【學校圖書館雜誌】本書對新聞審查問題的探討深度,超越了青少年的層次,成為生與死的抉擇。
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有一位喜歡寫詩的男孩,他一心只想當記者,但是他的爸爸卻希望他能夠繼承衣缽,好好當個麵包師傅。有理想、才華的他,有空就會記錄自己的心情,甚至和幾個好朋友為了反對「政治暴力」而創辦一份地下報,藉由夾在販賣襪子或橘子裡的傳單,把一些自己的理念和抱負陳述給社會大眾,讓民眾了解到當局政府的腐敗。
《手中都是星星》是這位男孩從十四歲到十七歲的回憶日記。
不僅詳實記錄了當地的生活,更透過他的眼,清楚描述出的他的學校、朋友、鄰居、政府以及戀人。
書系簡介:
東方出版社一直是國內兒童小說的代言人,但隨著生活型態、社會結構的改變,邁入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經典作品之外,需要更多符合他們這個世代需求的讀物,幫助他們面對徬徨、不安、困惑,或是迎接充滿理想的未來。
60週年規劃新書系「青春悅讀-Bridge」銜接兒童到成年、跨越國界地域、青少年同儕間、親子師生間溝通的橋樑。
作者簡介:
拉菲克.沙米於1946 年出生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十九歲時便熱愛文學,1965年在大馬士革的舊城區創辦牆報「Al-Muntalek」,1971 年移民德國,之後取得化學博士的學位。在德國唸書期間,沙米仍用阿拉伯文、同時也用德文寫作短篇故事。自 1982 年全心投入文學創作。
他一系列擁有阿拉伯色彩的作品被翻譯成許多國語言,風靡歐、美、日等國,得獎無數,如:德國的和平獎「Herrmann-Hesse-Preis」、文學獎「Adelbert-von-Chamisso-Preis」和「Hans-Erich-Nossack-Preis」、以及法國的「Prix de Lecture」獎。
內文節錄:
一月十二日 ── 「我有過許多重大的經歷,只可惜我不會寫字,現在我卻一點兒也不記得是什麼事情讓我好幾年的夜裡徹夜難眠。」
「可是你知道很多事情啊,伯伯。」我安慰沙林伯伯。
「不,我的朋友,」他說:「在這地表上,除了山脈之外,沒有什麼是永留得住。就連山脈也只剩下山峰還依稀可見,最後整座山就會隱沒在霧裡。如果我學會寫字,就能夠留住青山、田野、山谷,還有玫瑰莖上的每一根刺。中國人是多麼偉大啊!」
我嚇了一跳,沙林伯伯怎麼突然提到中國人了。我問他,他解釋說:「中國人發明了紙,所以能夠把讀和寫的藝術傳播給每一個人。藉由學堂裡的學者和宮廷裡的皇帝,中國人讓街頭的市井小民也學會了寫字。他們實在了不起。」
因此,和沙林伯伯喝完茶之後,我決定開始寫日記。我的記性不好,甚至記不起我初戀女友莎蜜拉母親的名字。我的頭腦簡直就像篩子一樣。我每天都要寫作!一月二十一日──今天我在麵包店幫爸爸的忙。他的兩個員工都沒來上班,所以他只好自己揉麵、捏麵團,然後站到烤箱後面忙。我則負責收銀機。客人通常都會自己帶購物袋,再不然我們就會用報紙包麵包。
一大早,店裡沒什麼事,所以我就看看報紙,也不管爸爸在一旁怪我沒有幫忙做麵包;我早就習慣聽他嘮叨了,何況我分得出來他什麼時候是真的要我幫忙,什麼時候只是在發牢騷。於是我繼續看報紙,讀到報上一篇在講寫日記的文章。
「日記就像一面後照鏡。」這句話我想了很久,覺得它和沙林伯伯說的道理相同。真慚愧,我不得不承認,自從我決定要寫日記以來,真正才寫了一頁。我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這篇文章還蠻有趣的,作者說只有少數人會對自己的日記誠實,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謊──即使是最糟的說謊者終歸也會有一面鏡子──只不過他們的鏡子可能是扭曲的,就像園遊會裡惹人發笑的哈哈鏡一樣。我不會沒有正當理由就說謊,通常都是因為大人不瞭解我才說謊。
我今年十四歲,我發誓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我有一個藏日記的地方,別人絕對找不到,這樣我才能用真心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