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若希望它在藝術、文化欣賞水平能落實,那種有計畫的青少年甚至幼年的文化育成,往往是成敗的重要關鍵。到歐美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地方,經常看到一群青少年在這些地方接觸他們喜愛的藝術品,每每感到藝術文化在他們生活中是如此鮮明地被親近與追求。記得一次在西班牙米羅美術館,看到幾位小學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在說明米羅的作品,學生充滿了樂趣,活潑嬉鬧中有著繪畫的嚮往與熱情,我想某些藝術不在於它是否深刻難懂,而是在能否喚起那份投入的興趣與熱情。這正是藝術教育必須從小建立的原因吧!
電影這項晚出的藝術媒體,發展才一百餘年,卻成為影響力最無遠弗屆、最具動力的藝術體。無論如何被一般人了解為通俗娛樂,它已經是極其深入人心的當代代表性藝術,可是正由於它的大眾化與商業機制的運作,使得電影作為藝術的教育一向被漠視,它在青少年文化中引起的廣泛關注,卻常常被視為無意義的有閒消費活動。諸此種種,其實正是教育世界漠視了一項最活潑、也最多元化的藝術媒體。而更可惜的是,這種漠視漸漸構成了對電影藝術文化深化探討的障礙,教育世界往往無知地放棄了一項最有效的文化藝術教育底利器。
事實上,很多先進國家早已在中、小學校,應用電影及針對電影藝術進行教育,這些教育實踐,不單建構了未來該國電影的多元文化藝術的可能性,也成就了國民優質的欣賞水平,更重要的在於電影是青少年文化極易於接近的藝術體,推動相當方便(尤其錄影帶、VCD、DVD、LD發展後),其推展更是受到青少年的歡迎。
我國正推動九年一貫制的教育大計,且越來越排除過去功利色彩的教學原則,而強化文化面的引導。電影已開始被思考納入人文藝術教育之中,雖未有確定落實的推動方案,但畢竟是教人欣喜的開放觀念。然而不少民間文化單位在這方面的貢獻與努力,倒是更早、更快。《幼獅少年》一向致力於青少年文藝推廣,年來即邀約青年影評人聞天祥先生以深入淺出的角度介紹電影文化藝術,從影史到影展;從金馬獎到奧斯卡;從好萊塢類型片到紀錄片;從電影幕後工作人員,了解電影工業的作業與創意,到不同的著名演藝工作者的明星形像與演藝分析。落筆曉暢明快,對青少年電影群而言,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導覽。
聞天祥先生一直在年輕輩評論者中是最努力而多產的,加上他不斷觀賞各國新近名作,在年輕一輩影評人中,很少有如此強盛的活力與推動的熱情,對青少年的電影愛好者而言,聞老師亦經常給予引導,尤其在帶領好幾個學校的電影社團時,都有相當不錯的凝聚力和成果,確為一位全職的青年電影文化人代表。
今天喜見這批文章能結集付梓,為青少年的電影熱愛者多一本簡易的電影導覽。若有可能的話,更希望看到延伸性的、探討影史各階段影藝原創力的讀本出現,畢竟青少年電影教育只是開步階段,它需要更多有志於此的電影文化人的耕耘和努力。--黃建業(國立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前電影資料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