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健全社會安全體系 確保國家永續發展/前行政院院長/唐 飛
攸關社會安全的搜救工作,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不僅符合我國以「仁」為中心的文化本質,更與尊重生命的世界潮流趨於一致。在國家民主化的過程中,人民對於自身的生存權、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以降低事業與生活上的風險,越來越重視,故尊重民眾的生命財產並設法解決民眾的疾苦,是政府應積極擔負的責任,搜救工作的推展即為不可忽略之一環,對於營造互助合作、充滿愛心的社會風氣來說,亦值得全民投入與關懷。
臺灣為海島地形,人口密度高,國家發展與國民生計依賴農、漁、工業與貿易,地理位置又鄰近各地質板塊之交界,故威脅人命安全之風、火、水、震災頻仍,飛、航、工安與意外事件亦層出不窮,災難無分大小,每次搶救工作均為對政府施政能力的考驗。政府之預算來自納稅義務人,由政府統籌國家資源,使相關工作朝良性發展極為重要,故平時的預防工作、教育訓練、專業裝備精進,乃至緊急處置的機制建立、資源分配運用,均應齊頭並進、不可偏廢,方能為社會安全體系,奠定良好基礎,並符合現代化「風險管理」原則。
我國近年極力推展民主化及重視人權之治國理念,並已獲致良好成果,政治成為人人可以深入討論、參與的事務,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與國人生命、財產息息相關的緊急救難事務,自應列為政治家或其團隊治國的一項重點,與黨派、政治理念無關。臺、澎、金、馬地區近年災難頻傳,自民國89年「八掌溪事件」以前,我國救難工作係由國軍執行主要工作,為統籌運用相關兵力,有效達成任務,後期成立「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之任務編組,統一協調、管制,已產生立竿見影效果。民國91年底,內政部消防署成立專責搜救中心,已使相關工作權責分明,國人應給予全力支持,由全民共同督促,使緊急救難相關體制合理規畫並增進工作執行效率,必能達成社會大眾安居樂業目標。
健全社會安全體系,是一項需全國各界長期關注之事務,不但政府相關部門責無旁貸,也符合民眾的需求與期待,搜救工作的良窳,與國家發展、社會民眾福祉息息相關,本書以工作者的角度,深入研究國內搜救相關工作之心得,並提出精進建言,值得國人給予鼓勵,個人曾參與相關工作推展及政府部門運作,就關心社會良性發展的立場而言,樂於為序推薦。
【推薦序二】建構安全無虞環境 亟待全民共同努力/臺北市市長/馬英九
臺灣位處西太平洋颱風區及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近百年來平均每年遭受3.6次颱風侵襲,不僅威脅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經濟發展與都市運作機能,而「921大地震」更是重創全台,造成嚴重的生命傷害與財產損失,另由於都市化範圍不斷地擴大及社會快速變遷等因素,導致災害類型呈現多樣化,如何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執行災害防救工作,已成為各級政府積極努力的目標。
臺北市政府為健全災害防救體系,強化災害防救效能,除以過去災害為鑑,戮力推動本市未來災害防救工作,並以本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為藍圖,依現有災害防救運作體系,按各種災害種類之防救階段(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擬定各種災害防救措施,期將本市建構成一座「防災、耐災的台北城」,提供市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以保障市民生命財產之最大安全。
搜救工作是災害應變階段重要的一環,國軍部隊支援各種重大災害,一向是最具紀律、效率與成效的團隊,備受肯定;本市為因應重大災害搜救,除了整合市府各機關、民間救難團體與國軍救災的力量外,更成立了我國第一支國際搜救隊,九十年分別支援我國友邦薩爾瓦多大地震及桃芝颱風侵襲南投、花蓮的救災任務,成果甚獲好評,而本市九十一年「三三一地震」,搜救隊在三小時內成功救出全部受困倒塌建築物內的七位民眾,迅速專業之搶救技能也獲得各界肯定,未來將再朝向國際化、科學化、標準化、合理化的目標邁進。
由於丘樹華先生曾任海軍各級救難職務、國軍搜救中心協調官等,實際參與各種救難工作(包括九十年納莉風災搶救),具有深刻的體驗與感想,本書以搜救者之內心感受為出發點,紀錄作者參與國內各項搜救工作之執行工作、組織現況及未來願景,並簡要介紹美、日、德、加、大陸之搜救現況,不僅見證了國軍執行搜救工作的艱險與奮鬥歷程,也為我國未來搜救工作,提供具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