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自我的拔河 古佳艷(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
本書作者娥露薏絲˙瑪葛蘿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兼畫家,以奇幻文學的寫作見長。在《妖精的小孩》一書,中,作者以精細的敘事技巧,借用「偷換兒」傳說,輔以「浦島太郎」式的仙境遊歷情節、和北歐早期農村生活的社會與宗教背景,鋪陳了一段複雜的兒童自我認同成長歷險。
偷換兒薩思奇原來生活在沼漠的育兒所,但一半人類、一半精靈(或稱「沼人」)的血統害得她無法學會隱身之術,落得被精靈世界拋棄的命運。這個不受喜愛的孩子,被偷偷調換到人類世界之後,依然是異類。村子裡的小孩欺負她,大人則懷疑她有巫術魔法,於是薩思奇成為出氣筒和代罪羔羊──小朋友出疹子,牛隻死亡,村民都覺得與她脫不了關係。雖然睿智的外婆貝絲嬤嬤和善良的父母親護著她,還是差點兒逃不過被村民拋入丘火的命運。
和人類社會格格不入的薩思奇,經過漫長的摸索才拼湊出身世之謎,知道自己來自沼漠世界。不屬於「此」,也不屬於「彼」的尷尬處境,令人心疼,但是最後薩思奇卻能選擇勇敢面對,甚至冒險深入沼崗,替照顧她的人類父母找回被偷走的嬰兒。原來,這個不屬於兩個世界中任一個的小女孩,血液中竟然混合著沼人的機敏與人類的可貴真情。相較於精靈的冷漠狡詐以及被迷信蒙蔽的村夫村婦,漂蕩在兩個世界之間的薩思奇──一個看似個長不大的怪異「小小孩」──卻閃耀著人性光輝。
在故事的結尾,薩思奇與另一個孤兒添畝相依為命,駕著馬車離開容不下她的小鎮,展開吉普賽風格的流浪生活。這樣的未來,或許允諾了相當程度的自由與冒險,但是同時也充滿著不確定。身為兒童文學作家,瑪葛蘿並未企圖簡化或美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歷的挫折感受,而是真誠的描繪人類社會的複雜面向,批判未經檢視的偏見與殘忍。故事裡所敘述的同儕壓力、社會成見、與人性的光明與黑暗,相信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可以心領神會;而薩思奇勇敢正面的人生態度,讀來令人動容。
「偷換兒」的傳說
在北歐與英倫諸島的民間故事中,沼漠的精靈常常喜歡偷走人類的可愛嬰孩,用包裹在襁褓中的木頭、石塊、甚至小精靈取而代之。被偷走的嬰兒在精靈世界,不是成為奴隸,就是變成改善精靈基因的傳宗接代工具。至於放在人類家裡的木頭、石塊,不一會兒就被識破──可以想見,失去嬰孩的這家人會哭天搶地,多麼悲傷。但如果留下來的是小精靈呢?有人說一被發現,他會倏的一下無影無蹤,留下驚懼不已的父母。也有人說,所謂的「偷換兒」從此就會留下來,和人類家庭共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偷換兒與原來那個嬰孩長得有點兒像,父母親一開始往往不太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不僅不會長高、長大,外表還會愈來愈怪異──手腳細長(不像圓圓胖胖的人類小孩)、通常膚色像吉普賽人一樣深、頭髮蓬亂有如野草、迅速跳動的眼球還會隨著情緒變色。
從瑞典、芬蘭、冰島、蘇格蘭、威爾斯到愛爾蘭,偷換兒的傳說不勝枚舉,代表的不僅是人類社會對荒野的原始恐懼,也隱含基督教與異教民間信仰之間的競爭關係。沼漠一直是古時村民敬而遠之的神祕地帶,那是沼人或精靈出沒的所在。除了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和在荒地上過著遊牧生活的牧羊人之外,安居樂業的村民平日與他劃清界線。
不過,越過界線的事,時有所聞。抗拒不了人間美味的沼人喜歡潛入農家偷走蜂蜜、扁豆和雞蛋;他們也常常惡作劇:溜進馬廄把馬兒的鬃毛打結、趁天還沒亮就把母牛的奶袋擠空等等。但是這些都還算是小事,沒有善惡是非觀念的精靈,偶爾還會因為一時興起誘惑人類進入沼漠迷境,甚或偷走可愛的嬰孩。
為了避免惹上沼人或精靈,為了孩子平安,歐洲各地流傳著數不清的傳說。沼人害怕鐵、水、鹽、火、十字架和山梨木等東西。所以,只要在牛棚入口釘上馬蹄,沼人就不敢跑來偷擠牛奶;在嬰兒床旁邊放些鐵器,孩子就比較不容易被帶走。而一旦抓到這種異域生物,把他丟進水裡或是火裡,或痛打一頓,他就不能再作怪了。至於新生兒更是得好好看顧,趕快幫他取個名字,讓他受洗,這樣就可以降低被精靈抱走的危險。但如果懷疑孩子已經變成了「偷換兒」該怎麼辦?當然有各式各樣的觀察和測試方法:把偷換兒扔進井裡、或者丟進火堆、或是痛打一頓,他就會從實招來。
妖精的小孩的主角薩思奇,就是沼漠與人類社會複雜的越界瓜葛,所遺留下來的無辜生命。她的父親弗吉是個英俊的漁夫,因為精靈塔拉芭的引誘而深入沼漠。等到塔拉芭厭倦了他,被趕出精靈世界的弗吉重回人間,瞬間垂垂老矣。五十五年歲月眨眼消失,親人摯友早已不在,孤獨的他變成一個村民眼中腦袋有問題的老人,只能離群索居。而血統不純正人類與精靈結晶「茉蔻」(薩思奇在沼漠的名字),因為怎麼都無法隱身,沼人世界的侯王為了避免留下「本幫之害」,寧可拿她交換人類小孩。
當代醫學文獻顯示,偷換兒的傳說有其事實基礎。那些被視為妖精搞怪的偷換兒,可能就是先天罹患生長遲緩或心理發展障礙的不幸孩童。人類社會對這類所謂被精靈動過手腳的孩子的凌虐與追殺,反映的正是人類對非我族類入侵者的莫名恐懼。因此,「偷換兒」的故事往往就是個省思社會褊狹偏見與追尋自我認同的隱喻。試想一個被偷換了的嬰兒,多麼的無辜無助。像薩思奇這樣的小女孩,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長得和其他小孩不一樣,為何在緊急時刻可以敏捷地「飛上」樹枝或屋簷,更無法理解為什麼一拿起風笛就這麼喜愛它,自然而然可以吹奏出「精靈的音樂」。
在具有敵意的環境下成長,被大多數的人銳利的異樣眼光圍繞,天生與眾不同,是多麼悲慘艱辛的生活經驗啊!
認同的蛻變與選擇
人類對於自然與沼人的神祕世界,不見得只有恐懼與劃清界線這麼簡單。透過人類社會與沼漠的相互參照,以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對比,作者解釋了什麼叫做「我們」和「他們」、什麼叫做愛與恨、什麼叫做真正的人性光輝。
人類的世界在書裡以小村莊為中心,往外擴散到山坡、溪流、然後直到傳說有精靈光影跳動的沼漠荒野。村落是村民的生活重心,尤其是村裡的那口井,更是小孩聚集玩耍的地方,和三姑六婆的資訊交換所。村子外圍,則住著一些與人類社群和沼漠都維持著特殊關係的人:被視為瘋子的老漁夫弗吉(薩思奇的親生父親)、被懷疑是女巫但頗受敬重的貝絲嬤嬤(也就是薩思奇的外婆)。此外,還有一些隨著時令季節來來去去的「遊牧族」──牧羊人、補鍋匠、以及吉普賽車隊。不管是瘋子漁夫、擁有過人智慧的老嬤嬤、居無定所的流浪工人與吉普賽人,都是村莊與荒野之間的過渡,他們與沼漠精靈之間有過不同層次的接觸,當中交織著愛恨情仇。
首先是希望在沼漠的精靈世界裡美夢成真的人。例如,漁夫弗吉,就曾經以為自己在沼崗裡找到了幸福。這個奇怪的老漁人,被村民當作瘋子,因為從沒有人聽懂他的胡言亂語。再來是急欲尋得沼崗入口,以便坐擁黃金、享用神仙蜜酒的貧窮補鍋匠布魯曼。對於這些人,沼漠世界代表的是人生慾望的投射──也許是美麗的妻子,也可能是填補物質匱乏或口腹之慾的仙子國度。
另外一群和沼漠有關的人,則擁有洞察力,能看透宇宙人生的神祕力量。例如,那位把薩思奇從一群頑童的欺負推擠中救出來的吉普賽女人。吉普賽人一向以神祕知識著稱,但她看過了薩思奇的手掌後,只是嘆息並祝福,拒絕預言未來。或許她早已知道,無辜的薩思奇無法被人類社會接受,將來的命運只能像他們吉普賽人一樣,到處流浪。至於貝絲嬤嬤則是個異數,她曾是吉普賽人撿到的棄嬰,雖然有人背地裡懷疑她是女巫,但基本上她還獲得社會的容忍,因為她不僅懂得用藥草治病,也在神父的調教之下,與正統的基督教有接觸。
有著一半沼人血統的薩思奇,長相多少還是和精靈類似,要融入人類社會,可能比貝絲嬤嬤還要困難許多。但是,人類社會的成長歲月,讓她從外婆與父母身上了解到什麼是愛,從村民的不友善體認什麼叫做恨,從添畝的真誠對待知道什麼叫做友誼,這些全是沼人不曾有過的情感經驗。在進入沼崗營救安華若(她的人類養母)的嬰兒時,薩思奇強烈體認到兩種自我在體內的拔河。最後,她捨棄精靈那一部份的捉狎滑溜與不可預測,轉向認同人性的高尚層面──為愛付出,如同她的人類養父、養母、與外婆對她付出憐愛一樣。
薩思奇的自我追尋與成長橫跨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從被帶到人類社會前的無可奈何,到故事結尾勇敢接受命運的未來挑戰,我們知道,比起封閉且自以為是的小鎮居民,以及與不知什麼是愛與恨、什麼叫做「友情」與「禮物」,只知任性取樂的沼人,不被兩個世界接受的薩思奇,反而超越了兩個世界的限制,蛻變成為最該受到讚賞的英雄。
《妖精的小孩》是作者獻給成長中敏銳心靈的精緻禮物。